贾连庆
国内语言政策研究述评:热点、主题及趋势—基于CNKI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贾连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信息来源,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和勾勒出国内2001年至2015年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主题:语言政策学科属性、语言文字规划与语言生活问题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生态及语言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产业及语言态度研究;外语教育政策与全球化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分析结果,指出未来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转变研究范式,加强语言政策理论本土化及实证化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广开语言政策研究方法渠道;转换研究视角,尝试多元化语言政策研究论题。
语言政策; 热点;主题;趋势;可视化分析
语言政策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目前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Bernard Spolsky、Teresa McCarty、James W.Tollefson等国际知名学者长久以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国内专家对此也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鉴于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的爆发式增长,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国内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探索路径,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平台,以语言政策有关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国内2001年至2015年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可视化分析和解读,梳理并剖析了我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和主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参考。
本文以目前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库CNKI(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库,选取的学科领域包含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及经济与管理科学等。检索条件主题为语言政策或含语言规划(因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又很多研究者将语言规划看作语言政策的一部分,所以本项研究将语言规划也列为语言政策研究内容),检索时间为2001年至2015年,来源期刊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初次检索共搜索到文献993篇,去掉会议通知、期刊征稿、书刊简介/评介、书讯及重复文章之后,共得到有效文献794篇,并抽取关键词字段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共词分析法。它属于文献内容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针对具体领域学科并通过统计相关文献核心关键词等进行分层聚类研究,进而阐释这些词之间的谱系关系,厘清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领域学科和研究主题结构的发展[1]。共词分析法兼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优势,并且能够通过高频词聚类研究,来有效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1.利用CNKI文献输出功能,导出主题符合的相关文献,并保存为Endnote格式。2. 利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对导出文献提取高频关键词。3. 通过Ucinet6.0软件,将SATI软件分析出的关键词共词矩阵转化为社会网络关系图谱。4. 使用Net draw软件,将Ucinet软件中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的网络子群图。
针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学科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反映该领域及该学科的研究水平与研究热度。CNKI数据库中,主题词含有语言政策或者语言规划的科研论文数量,从2001年至2015年呈现了稳步提升的态势:在剔除不相关文献之后,我们可以看到2001年研究论文数为17篇,而2005就达到了32篇,差不多翻了一倍,再到2010年的71篇,研究文献数量又翻了一倍,而在2013年更是达到了96篇之多。虽然2014年和2015年文献数量有所回落,但仍然达到了80篇。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表明近年来国内有关语言政策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的热度持续攀升,可以预见未来有关语言政策研究文献数量依旧会保持稳步增加的趋势。
图1:2001-2015年文献量统计
关键词不仅能有效反映文献内容的主题特征,而且关键词分析法也是文献计量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高频关键词则能很好的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学科特征、结构以及其内在的相关性,并能客观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发展方向等[2]。本文研究通过SATI软件对794篇文献提取高频关键词,并在统计过程中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关键词(如思考、反思等),最后选取了排位在前30的作为高频关键词,这些高频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的当前热点,如表1所示。
表1:国内语言政策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从表1中不难看出,去掉“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等主题关键词,接下来排在前15位的关键词依次为语言生活(44次)、语言经济学(34次)、社会语言学(33次)、语言资源(32次)、外语教育(23次)、少数民族(23次)、语言文字(22次)、濒危语言(20次)、语言问题(17次)、少数民族语言(17次)、外语教育政策(16次)、语言能力(16次)、语言态度(15次)。这些核心高频关键词充分直接地反映了目前国内有关语言政策领域研究的关注焦点,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的视角已经逐步从最初的学科属性探讨及概念述介,逐渐过渡到具体领域的研究,如语言政策与语言经济学、语言政策与濒危语言、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政策与外语教育等。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Ucinet6.0可以绘制出基于中心度的国内语言政策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
图2:语言政策文献关键词社会网络图谱
图中的正方形节点代表了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节点背景的颜色越深,外联线条越多,证明该节点在整个网络图谱中的作用越突出,与其它关键词的共现也越强;高频关键词节点之间由多条实线连接,线条密集程度越高,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分析图2中的节点分布与节点之间连接实线的疏密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语言政策研究从2001年至2015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语言态度、语言问题、语言教育、少数民族语言、外语教育政策、语言能力、濒危语言等关键词上。从彼此连接实线的相互密集程度上,可以看到语言文字规划与语言生活调查、语言生态与语言多样性、语言产业与语言态度及外语教育政策与全球化等连线较为密集。
本着尽可能降低统计分析误差,本文通过SATI软件将前文提炼出的高频关键词数据转化成相异矩阵。这样既方便研究关键词的共引频次又能将原始矩阵标准化从而减少统计差错。由于在相关矩阵中零值过多,为避免统计时误差过大,用“1”与上述相关矩阵相减,得到表示两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大,两者相关程度越小,关键词距离较远。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2:语言政策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将上述得到的表3数据导入Ucinet文献统计分析软件得到高频关键词的凝聚子群图。凝聚子群是指在关系网络中由于彼此连结关系特别紧密而结合成的一些次级团体。针对关系网络中存在多少个这样的子群,子群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特点,子群之间关系特点,一个子群的成员与另一个子群成员之间的关系特点进行的分析就是凝聚子群分析[3]。由于凝聚子群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有些学者将凝聚子群分析形象地称为关联团体分析。通过图3的凝聚子群图,我们可以更直观的得出2001年至2015年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的热点主题类别。
根据文献高频关键词聚类网络子群图,可将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大体划分为四个研究热点主题。
1.语言政策学科属性、语言文字规划与语言生活问题研究
该主题包含了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字、语言规划、语言生活、语言调查、语言问题、语言资源及语言能力等高频关键词。依据凝聚子群图,该主题又可细化为两个重点,一是通过探讨语言政策学科属性,突出强调了通过语言调查的手段,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规划在语言生活中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分析现存的语言问题,凸显了语言资源有效分配与语言能力提升的相互关系。如学者郭熙在其文章中不但介绍了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脉络,还强调指出了开展语言规划研究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迫切任务之一[4]。刘英通过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语言观的变化轨迹指出语言政策的调整及具体语言规划的实施无一例外均受到人们语言观的影响[5]。赵世举等学者从国家战略实力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语言资源应对语言生活问题以及如何开发语言资源提升我国国家语言能力的途径与手段[6]。
图3:语言政策文献高频关键词网络子群图
2.语言政策与语言生态及语言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
本主题内涵了语言政策、语言生态、语言教育、官方语言、语言多样性、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及语言接触等。具体而言,本主题还可进一步细分为语言政策与语言生态研究以及语言政策与语言多样性研究。如薄守生分析了当今世界的语言生态恶化的事实并进一步提出了多措并举的方案来改善我国的语言生态环境,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政策的同时还应保护好我国的语言多样性[7]。冯广艺研究指出良好的语言生态构建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语言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语言功能的精准定位和语际关系的和谐共存则是影响良好语言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8]。有关语言政策与语言多样性及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在2001年至2015年的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也层出不穷。既有宏观、纵向的视角探讨,也有微观、横向的研究。如郑梦娟通过文章引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问题规约情况并概括介绍了联合国组织对涉及语言权利、濒危语言及语言多样性的相关内容,为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及语言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9]。何彦诚从语言的多样性、语言复兴等角度介绍了近期国外有关濒危语言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分析了保护语言多样性的积极作用[10]。其它多位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探讨了语言生态及语言多样性保护问题,涉及的层面有:大数据与语言生态、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语言生态规划及原则、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意义等。
3.语言政策与语言产业及语言态度研究
这一主题包括的关键词有:语言产业、语言经济学、语言态度、文化、方言及普通话等。从凝聚子群来看,语言产业与语言经济学联系较为紧密,而文化、方言及普通话研究则与语言态度具有紧密联系性。如李宇明研究了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并认为语言不但是文化资源同样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主张应从经济学角度来发展语言产业、考量高效的语言规划以期利用好我国的语言资源来提高国家及公民的语言能力[11]。黄少安全面、详尽的阐释了语言产业的涵义,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视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语言产业发展途径[12]。有关语言态度的文献,大多与文化、方言及普通话有联系。谢俊英通过分析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对普通话态度的差异强调指出语言规划应有的放矢才能增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归属感[13]。此外多位专家选取了不同视角针对国内外不同层次有关语言态度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如涉及我国少数民族创新文字与语言态度问题;新疆地区多民族语言态度分析;台湾民众语言教育态度研究;语言态度表现形式研究;青少年语言态度研究等等。
4.外语教育政策与全球化理论及实践研究
本主题突出了语言政策研究的具体领域—外语教育及政策,并强调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国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双语教育、全球化、教育政策、启示等。如学者王克非针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有关外语教育政策的调研,发现一国的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其国内制定的合理、有效的外语教育政策支持,我们应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考量[14]。学者曹迪研究认为外语教育政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谋求国家文化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必须要以科学的语言战略观为指引树立正确的政策目标取向[15]。学者谢倩基于我国科技、教育及语言文字发展的要求探讨了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的问题[16]。此外,许多学者也通过文章讨论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国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当前国内语言政策研究呈现出量质齐增的喜人景象,但笔者认为,我们的研究有必要更紧密结合国际研究前沿与我国复杂国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的保障我国语言政策研究永远充满活力与动力。有鉴于此,笔者尝试性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有关语言政策的研究虽然呈现出量质齐长的良好趋势,但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仍停留在泛化的理论引介与评述的层面上,仍然缺乏深层次的、思辨性的理论探讨。更为突出的是,缺乏我国学者立足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现实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政策及规划理论。国外的语言政策理论研究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加快步伐,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现有研究成果,并加以转化、吸收,实现洋为中用。此外,语言政策研究也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的用数据说话,通过比较说话。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离不开准确、有效的数据。数据是科学研究和高效决策的基础,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提炼、整合、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这同样适用于语言政策研究。
语言政策研究既可以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议题又可以划为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这一特征为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与充实的研究方法;同时语言政策研究围绕着众多语言问题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超学科性特征,也使其研究充满了活力。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语言学导向,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学导向及八九十年代的生态学导向,这一过程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不断推进研究方法,语言政策研究才能蓬勃发展。反观国内,二十一世纪的语言政策研究,应继承与发扬既有的研究优势,并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来说,语言政策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借鉴诸如人类学、法学、语言学、政治科学、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有效解决涉及语言的国家战略性问题。而从微观层面来说,民族志研究方法与语言政策;课堂话语分析与教育语言政策;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语言政策;语言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语言政策;新媒体分析法与语言政策;历史结构分析法与语言政策;互文性与语言政策等等,都是国内未来语言政策研究基于问题为导向可取的研究方法。
任何旨在探索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之道的研究都应具备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语言政策研究也不例外。语言政策研究本身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性的,这也是该项研究所应具备的内在特质。深入探讨语言政策领域现有理论、概念和方法,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性基石;而无法预知的现实问题与不可避免的迂回探索路径又要求该领域研究必须具备灵活性。国内语言政策研究虽已百花齐放,多点开花,但仍可以在将来从更加细微的视角进行多元化探讨。具体而言,语言政策与民族身份研究;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权益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人权研究;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转换研究;语言政策与手势语研究以及语言政策与语言帝国主义研究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目前仍然缺乏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关语言政策的专题性研究,语言政策与法律的研究也稍显薄弱。针对不同国家的国别语言政策研究,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策略,为我所用的比较性研究更是匮乏。今后的研究均应着力加强。
诚然,本项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数据分析软件选取仍显薄弱,提取文献的数据库比较单一,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展数据来源渠道。另一方面是本项研究虽然选取了2001年至2015年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热点及研究趋势,但仍然欠缺近两年的统计分析,不能全面把握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该领域研究轨迹,未来的研究仍可以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1] 廖胜娇,肖仙桃.基于文献计量的共词分析研究进展[J].情报科学,2008(6):855-859.
[2] 柯平,赵益民.从关键词与高频词的相关度看自动标引的可行性[J].情报科学,2009(3):326-333.
[3] 娜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2(8):49-54.
[4]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江苏社会科学,2002(5):132-135.
[5] 刘英.语言观的历史演变和新中国的语言规划[J].南京社会科学,2006(6):136-139.
[6] 赵世举.全球竞争中的国家语言能力[J].中国社会科学,2015(3):105-118.
[7] 薄守生,董照辉.有关语言生态危机的研究对当前语言政策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7(2):27-33.
[8] 冯广艺,陈碧.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互动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1.
[9] 郑梦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问题规约情况[J].世界民族,2008(5):86-96.
[10] 何彦诚.国外濒危语言问题研究新进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18.
[11] 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8-72.
[12] 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12(5):24-28.
[13] 谢俊英.中国不同民族群体对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3):20-25.
[14] 王克非.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2011(1):2-7.
[15] 曹迪.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文化利益[J].现代教育管理,2012(8):70-73.
[16] 谢倩.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初步设想[J].语言文字应用,2013(1):21-27.
本文推荐专家:
陈许,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美国文学等。
郭继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Language Policy in China: Hot Spots,Subjects and Trend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NKI Literature Keyword
JIA LIANQING
Taking CNKI as data source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ing on co-word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as general methods, the article outlin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hot spots and trends on language policy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5.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research subjects: research on language policy discipline attributes,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roblems;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ecology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research on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industry and language attitud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and globaliz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e author attaches the research importance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the future: shift research paradig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and practical study on language policy; broaden research domain for the extension of approach on language policy; transform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the various topics on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lanning; hot spots; subjects; tre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H0
A
1008-472X(2018)01-0091-08
2017-11-1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外语学习适应性研究”(16BYY092);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缘由、理念及路径”(Y201737755)
贾连庆(1976-),男,吉林洮南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政策与规划,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