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力量,其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大数据具有数据主体身份确定、数据体量相对不大、数据结构相对标准和数据价值量大的特征。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高校大数据平台规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流程,升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服务,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学生安全;安全教育管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006-04
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师生和谐、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敲响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警钟。随着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一个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累积的“大数据”,通过智慧校园大数据系统分析处理,其结果将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精准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预警服务,降低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6.95亿,学生群体占比为25%,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为95.1%。移动互联网拓展了网络的疆界和应用领域,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网络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充分的前沿阵地,其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将受到移动互联大数据的深刻影响。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的一员,是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如何充分利用移動互联网大数据升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和高校大数据的特征
随着移动网络智能终端和应用服务步入成熟的发展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将与其息息相关,受其影响,个体在移动互联网络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积累形成了大数据。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定义较多[1-3],特征认识相对统一:大数据体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或无结构,信息时效性强,价值难以挖掘。
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4]。智慧校园系统建设已经进入成熟期,服务应用已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有效管控移动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接入与访问。因此,高校大数据相对于大数据而言,我们认为它具备高校环境下的特征[5]:一是数据体量相对不大。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宇宙报告,2014年我国产生了909EB大数据,并预测2020年为8060EB。按每年平均约增长1.44倍的速度推算,2016年我国产生了1884.9EB大数据。CNNIC报告显示, 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560所,在校生2526.3万人。根据上述数据估算,2016年我国1所普通高校每天约产生76.17TB大数据,1年约为0.027EB。因此,高校大数据的数据体量相对不大。二是数据结构相对标准,或者说大部分数据为结构化数据。高校大数据的主要来源为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产生的校园大数据。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具有门禁管理、图书管理、考勤管理、学生管理、网络管理和消费管理等功能,系统产生的数据其结构相对标准,不同于互联网络中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其数据主体具有身份确定性。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具有网络管理功能,能准确识别主体身份,因此高校校园大数据的数据主体身份确定。而非校园内产生的大数据,其数据主体身份及身份关联性需从全国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络数据中验证,因此数据体量大、时效性强,其价值挖掘需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系统资源。四是价值量大。高校大数据具有的数据体量相对不大、数据结构相对标准和数据主体具有确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用于教学研究、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等应用的价值巨大。
二、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不断扩招扩建,以及高校学生自主时间多、自由活动空间大等特点,危害学生安全的因素在不断衍变,而学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投入校园及周边的学生安全保障资源有限,这就使学生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学生酗酒打架、财物失窃、交通事故、诈骗案件、刑事案件、心理疾病、电子毒瘾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安全,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校、院二级组织架构模式,院系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辅导员在上级领导下开展工作,并直接管理学生,处理学生事务,是管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效果。按照教育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1∶200指导线,辅导员需负责管理众多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教育等事务,在其日常实际工作中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无法及时为那些生活和学习状态异常、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与帮助。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是一个社会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一方面,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无形中积极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恶劣直接威胁着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心理咨询、卫生服务和安全教育管理执行监督不到位,也存在巨大的学生安全隐患。此外,许多高校纷纷建立多个新校区,大多数新校区距离市中心或校本部较远,又由于高校学生活动空间广、自主时间多,学生经常往返于市中心、校本部和新校区之间,放假期间学生的活动情况更为复杂,有留校学生、离校回家学生和外出务工学生等情况,各种复杂情形增加了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危害学生安全的因素不断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办学环境的变化,危害学生安全的因素在不断衍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力量薄弱。辅导员是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但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辅导员与学生的结构配备比例远远低于教育部1∶200指导线,且年龄和工资待遇皆偏低[6],这就严重影响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质量。此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正式编制不足,人员构成复杂,学历要求得不到保证,待遇差[7],队伍力量薄弱,校园及其周边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校园周边环境复杂。许多高校的新校区距离校本部或市中心较远,甚至位于人烟稀少的山野,学校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生活设施得不到保障、对校园周边环境无实际管辖权等现实情况,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容易滋生不法分子。有利可图的商人总是第一时间把触角伸到校园周边,开设网吧、影吧、酒吧、迪吧、出租屋等娱乐场所,学生容易被其诱惑,一旦沾染上不良习气将威胁学生的身心安全,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证。诈骗团伙职业协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为“精准化”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根据《北京青年报》所刊登的《徐玉玉与外界之间曾经只有一块“大屏幕”》报道显示:事发之前,“泛海助学山东行动”刚给徐玉玉打过电话,要她完善自己的资料,骗子的电话就打了进来,骗子偏偏又以助学金作为行骗的理由,从而导致徐玉玉上当了。近年来,网络和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受害学生众多,犯罪形式表现出精准化、职业协作和诈骗手段不断衍变等特点。四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抗挫和自控的能力差。有些学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宣讲置若罔闻,加之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嘱咐”层面,致使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遇到安全事件不知所措,事件处理能力和抗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极容易产生情感困惑或沉溺于游戏、不良网站等电子网络世界,沾染上电子“海洛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
(三)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执行监督不到位
目前,国家级法律中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但并非针对学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因此,亟须出台针对性强、层次高、全国统一,囊括学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日常安全事故等的《校园安全法》[8],以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作为学生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应积极协调和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并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安全,制定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规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流程,完善安全监督与考评机制,确保校园安全资源投入和师生安全。
(四)校园大数据系统建设不完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累积的“大数据”,通过校园大数据系统分析处理,其结果将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精准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预警服务,降低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目前,高校大数据系统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校园内学生的数据采集还不够全面,校园外学生和学生家庭的数据采集需要进一步完善或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数据合作。未来,在教育部层面建设高校大数据系统后,各高校可直接通过教育部大数据系统获取本校学生的非校园大数据,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样本=总体”的高校大数据。虽然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数据管理混乱和信息孤岛[9],没有形成数据中心。因此,教育部和高校应注重大数据系统规划建设和大数据人才培养。
三、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创新开展
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包括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疾病预防、避灾避险、禁赌禁毒、防艾防沉迷网络、法制教育等内容,还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由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任务。新时代需要辅导员不断升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利用高校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等工具创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新载体
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将成为学生安全教育的新载体,承载着安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信息。传统的学生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及班会讲授、师生交流和安全演练等形式展开,信息载体单一,缺少灵活性与针对性,学生接受程度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主被动关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其教育方式、自我修养、工作状态等影响着学生的授受程度,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难免有疏忽、流程不够规范、学生的安全检查有可能不到位,这种传统的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应用移动互联工具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自我生产的大数据,未能根据大数据算法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导致学生接受程度低。此外,并非所有的学生安全事故都要学校承担法律责任[10],但如果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流程不规范就极不利于高校及其辅导员开展自我保护。
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信息膨胀,智能终端普及率高,高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被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络连接在一起,可以进行即时性、个性化的交流互动,大数据这一学生安全教育的新载体将实现主体与客体互化,必然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接受程度。对高校而言,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我产生、累积了大量的数据,其数据主体身份确定,应用于安全教育管理的价值巨大。目前,高校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不仅具备门禁管理、校园银行转账及消费支付、宿舍管理、考勤管理、学校APP管理、水电控制管理、医疗及图书管理等功能,还拥有移动通信网和校园互联网管理能力。只需高校高度重视一卡通制度的顶层设计,全方位保护校园大数据的数据源,较全面地采集学生数据,就能够形成重要的学生安全教育大数据资产。高校在保护学生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根據大数据系统安全教育模型及算法,分析预测出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及行为特征,利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和网络工具,向学生精准推送和渗透个性化安全教育信息,并根据安全教育对象的动作行为,实时反馈评估安全教育的效果,能够实现教育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优化学生安全教育效果。
同时,可以运用大数据平台完善传统的学生安全教育模式。规范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流程,督促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事项办理。将线下的安全教育过程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平台,向学生及家长推送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形式、参与者、安全事项办理等信息,家长和学生通过智能终端、网络工具及时签到、阅读和交流反馈,形成重要的学生安全教育数据。这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实施自我保护,而且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科学、精准,进而预测出更符合实际的学生兴趣和行为特征。新载体与传统模式相结合,提高了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构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
随着高校的开放性办学及校区扩建,危害学生安全的因素不断衍变,學生安全管理难度增加,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许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结构配备比例远远低于1∶200指导线,辅导员需收集众多学生的信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安全情况,但实际上辅导员很难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缺勤、夜不归宿、异常用水用电、异常消费等各种异常情况,更难以知道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情况。家长和学校都难以及时发现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我们留下了可用于学生安全管理的宝贵数据。当大数据平台全面采集到身份证使用记录、银行卡消费记录,以及智慧校园一卡通的餐饮消费、水电消费、上网及应用程序访问信息、出入校园和宿舍门禁信息,还有智能终端反馈的地理位置、时间记录数据后,大数据平台根据学生安全评估算法,以班级为单位精准地分析和预测出学生的安全状况,并对安全状态异常的学生发出预警信息。辅导员根据预警信息级别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安全问题。高校辅导员登录大数据平台,就能实时查询到所管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安全状态,辅导员需核实安全评估级别达到一定安全等级的学生情况,将需要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协助处理的安全事项通过平台推送到相关的智能终端。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作为联系学生、家长和领导的中间环节,准确掌握学生状态并及时觉察到存在的安全隐患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家长和学校能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传统的依靠辅导员工作例行检查和有限渠道信息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大数据作为学生安全管理的载体,通过与传统的学生安全管理方式相结合,以新载体为主、传统模式为辅,将学生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减少伤亡和损失,极大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
(三)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将成为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及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工具、新载体。近些年来,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学生具有自主时间多、情感及思想变化大、智能终端普及率高、网络使用时间长等特点,是大数据“耕耘”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土壤”。同时,由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因此一些垃圾信息和腐朽的价值理念容易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使其沉溺于不良网络或行为放纵、社会责任感和信仰缺失,从而严重危害学生的思想及身心安全。大数据将成为与不良思想文化斗争的有力工具。
高校学生受情感波动、就业压力、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心理情感和思想变化较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反映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是有限的,即便经验再丰富的辅导员有时也难免会工作疏忽和犯错。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我们积累了反映其自身心理和思想动态的重要数据:门禁信息、消费信息、考勤信息、图书借阅信息和微信、论坛、微博、QQ、浏览器等移动网络行为产生的内容。一方面,大数据系统将这些数据与系统中已成熟定义的异常心理情感特征库、异常思想特征库、异常行为特征库等进行特征匹配,将结果以班级为单位展示给辅导员,辅导员再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情感和思想问题,适时加以疏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大数据系统可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分析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思想与行为的特征、变动规律,主动通过智能终端为学生推送积极、健康、欢快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材料,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必将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辅导员作为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骨干力量,应充分利用高校大数据这一新的信息载体和应用工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辅导员应不断更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服务,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1] James Manyika.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EB/OL].[2018-04-04]http://www.mckinsey.com/business_functions/digital_mckinsey/our
_insights/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
[2]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鄄
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Big Data White Paper, 2014[EB/OL].[2018-04-04]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9/n1146991/n1648536/c3489505/content.html.
[3] 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1-44.
[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周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 谷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实务探讨[J].大学教育,2017(10):168-170.
[6] 张熙.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17(2):87-89.
[7] 夏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以H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8] 程天君,李永康.校园安全:形势、症结与政策支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15-20.
[9] 朱晓兵,陈凤,王继元,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10.
[10] 张光磊.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0(3):58-6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