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历芳
【摘 要】 地理学科以其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学科优势。而在现实的情况之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所以,笔者根据人文精神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来提高国民的人文修养。要想学生有较高的人文修养,首先教师要有好的人文修养,但是当下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人文修养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
二、地理教学中对教师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
1. 首先要加强地理教师人文精神素质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有好的人文精神,要靠一支有相应理念和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保证,为此,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职地理教师队伍,而学校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汲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营养,如历史学,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只有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在课堂上将一般人文知识内化到地理课堂中,如引用我国古代世人留下的那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词赋,作为课件的设疑引入,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吸引学生更加主动认真的听讲。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理解和包容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现象,具备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其次发挥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性受到禁锢,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新的教学方式下迸发出精彩的火花,让教师对于人文地理中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能更好地与学生融合。
例如在课堂上讲解国家的土地管理法,环保法,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使学生更多了解国情,并认识到国家制定任何政策都是从国情出发,从而提高学生遵守和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为创造一个安静,优美,清洁的和谐家园拼搏奋斗。又比如,在“资源与生态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我并不是直接向学生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利用ppt向学生们展示了几组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们对于珍惜物种灭绝有了深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心中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欲望,学生们在责任心被激起的情况下,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盎然了。
3. 再次建立新的教學评价体系。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们在某方面的发展,同样建立符合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促进和保障人文精神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对学生的考察,不仅要在基础层次和技能上,还要考察其情感,态度,品质等。对教师教学要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且以定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教学手段时,要看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否符合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在评价教学效果时,除了看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外,还要看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是否得到了提高。
三、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培养根本教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近期中央一套播出的大型综艺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使学生更加了解祖国,增强民族归属感,与祖国建立深厚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其次,解放头,脑,手;培养创新与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脑,放开手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穿过焦作,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书本,报纸等途径查阅一下关于“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探究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我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等问题,学生们在课前有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分析归纳南水北调的三条调水线路的基本状况,并评价优缺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再次组织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当地厂矿、水利工程,让学生在大自然,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加手脑活动频率。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地理活动,引导学生考察学过的地理现象,通过亲身参与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学生们并没有深刻感知,这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展开实际调查,比如工厂废水排放造成的水污染,还有影响我们最深的雾霾等等,这样学生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就会有切身的认识,从而将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和谐家园的理念铭记于心,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人文精神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温建国. 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J]. 报刊荟萃(上),2018(1).
[2] 李春霞.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