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对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在传统的大课间中,学生只是统一的进行广播体操活动,而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大课间的活动越来越新颖,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并使学生充分的达到了身体锻炼的效果。因此,本文将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
在当代的学校中,除了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也重视了学生体育方面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因此,学校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接触室外活动的机会,使其做到劳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下文将对体育大课间创新方法等相关话题加以讨论。
一、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的现状以及重要性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适应社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大课间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并未充分的发挥大课间的作用。由于受多种条件因素的限制,例如体育器械、体育项目指导教师、学校的活动场地等,导致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不能够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开展。在对多个学校的了解中发现,该种方式仍处于形式化,学校并没有对其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若学校做到充分发挥体育大课间的作用,可以缓解学生的用脑疲劳现象,通过学生在室外阳光中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接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也可间接的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并会在某一机会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除此之外,也能够使学生学到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使其领悟体育精神,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策
(一)将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方式相融合
与传统单一的集体活动不同,在创新之后的体育活动方式中,可采取将集体的体育活动与个人活动相融合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体育活动。在实际的活动中,可以在学生完成统一的广播体操之后,教给学生近期流行的舞蹈,但需在一段时间之后对其更换,保证集体内容的丰富性。在集体活动之后,可让学生选择自身喜爱或擅长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多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若学校的活动场地有限,可将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并根据其课程的设置,分时间段进行体育活动。但在该种过程中,为避免学生不能够充分的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或盲目的进行体育锻炼,还需请教师对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专业的指导,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开展友谊赛,使学生树立良性的体育竞争意识。在体育项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速度、对体育项目的耐力、或对部分体育项目学习中的柔韧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应对学生进行热身,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需组织学生一起做放松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为其快速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做准备。
(二)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在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除了注重其方式方法,还需适当的增加体育项目,从而使更多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校园中,体育活动不单单是指各种球类或田径跑步,也可以将各类舞蹈或轮滑、滑板等多种项目融入到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更积极的融入其中。在该项活动中,注意观察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若某项运动学生较少,可将其进行调整,使该项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学生对该项活动保持长期的新鲜感。例如在跑步的运动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花式跑步,不再是传统的只是围绕操场单一的跑步,而是将游戏融入其中,可规划“8”字的跑步线路,让四名同学分别站在一角,先跑到交点位置的同学即为胜利,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跑步的趣味性,从而激发更多同学对该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广播里可播放充满激情的音乐,渲染操场热烈的活动氛围,使体育活动更富有生命力,并彰显青春的活力。
(三)科学规划校内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的使用
部分学校只是完成了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任务,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其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若校内的学生数量多,在操场上不能够容纳全校学生的自由活动,或体育器材数量有限,不能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体育用具。为避免降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需科学的规划校内的活动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的使用。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规划其体育活动区域,各个学校内若各区域的活动场地区域功能不同,可将其进行每周轮换制度,保证活动的公平性。也可按照场地规划的项目进行分配,例如,篮球场、乒乓球室均适合其对应的运动,在大面积的操场上便可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因此,学校也可将重点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场地规划,保证校内的各个区域都能够合理的利用[1]。
三、结语
開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魄。并在传统课间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加到各项体育活动的锻炼中,并是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使学生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也为校园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彬彬.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施策略[J].运动,2016(07):110-111.
作者简介:邢晓梅(1979—),女,汉族,甘肃永昌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注:本文系2016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园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拓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