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功能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2018-05-30 09:22许雯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句式姥姥言语

许雯

一、品析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的人必须要有思考、学习和准备的过程,这就是信息内化的过程,然后把内化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于是教学成为最重要的体验。只有当教师把有言语特色、言语技巧和言语表达模式的运用技能教给学生,他们才能在说和写上形成知行统一,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如,苏教版四上《泉城》一文,开篇就有一段写景的语言文字雅致优美,可是学生往往不解其意,死记硬背了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知其美更知其如何美,而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笔者是这样教的——

师:同学们,你们读读这句话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泉水的?(形态、声音)

(师相机出示了两组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声音洪大、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秋雨潇潇)

师:这一段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四字词语,自己读读,谈谈有何感受?

生:这一组词语字数一样,读起来很顺口。

生:这些词语很优美,让我读着读着仿佛眼前就出现了泉水那美丽的画面。

生:这些词语一一相对,而且每组词语之间都有联系,有泉水的形态,也有泉水的声音,给人无限的联想,很奇妙……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建构自己语文词典的过程。他们获取语言交际的内在规则,并把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交际情境中。当学生发现词与词之间一一相对的联系后,他们便学会了甄别词语的类型和语用特征。之后,师者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打破原先的表面认识,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才是阅读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

师:这一个个美妙的词语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神奇的绳索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出示完整的句式)自己再读读,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串联起来的,有长有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生:作者先写了泉水的形态,再写泉水的声音,而且大多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得特别形象生动。

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言语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功能。掌握语言现象背后的言语规则,就能更好地把握语言在传情达意时产生的“如何传达信息”的功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言语规则运用到新的语言情境中去。

二、赏析句式运用之巧

当然,语文课也不能过于强调文本的表达功效,全然不顾语言文字的美,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品读文本的内容,在学会鉴赏美的同时,掌握更多言语表达的运用规律和范式,从而在文本的表达形式、目的和语境等特点中获取信息,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奠基。

如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中有一句话就值得细细推敲其句式之巧:“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当学生们已经能从言语表达中充分感知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后,教者就应冷静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特色美。

师:你能不能也学着乡亲们,夸夸这位姥姥?仿写:你姥姥神了,剪匹骏马 ,剪头老牛 ,剪只喜鹊 ,剪 。(学生们有独立思考填写的,有同桌商讨的,也有4人小组合作的)真正让阅读和言语表达联系在一起。学生们的表达有声有色,言语训练扎实有效,思维品质的效度不断提升。

① 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② 你姥姥神了,剪匹骏马 ,剪头老牛 ,剪只喜鹊 ,剪 。

笔者让学生对比读这两组句式。他们读得朗朗上口、入情入景,在读中悟情感、在诵中品韵味,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加活跃:

生:这两组句子都是在夸赞姥姥,但是句式有点不同,课文中的是两个短句子和两个长句子,老师您给我们的都是长句子。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找得可真准确!自己放开声音,打着节奏读读看。

生: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按照文中的句子读有长有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而按照您给的句子,我无论怎么填,都觉得有些啰唆,读着不顺口……

言语训练应该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生命冲动,让他们感受到驾驭语言和创造语言的乐趣,从而体验言语表达的幸福感。语言文字运用实际上包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思各种语文实践的运用。

三、辨析构段方式之妙

阅读教学中谋篇布局的构段方式之妙,是急需带领学生们辨析、借鉴、学习的。当然,我们作为教者不能一味地灌输、填鸭,只有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课中学会辨析语用功效的妙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在执教六上《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有三段侧面描写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牺牲的场面,我想若直接问同学们:“这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相信他们早已对“侧面烘托”这样的术语不再陌生。可是,为何到了他们自己写作时,就不会灵活运用呢?究其原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8-10自然段,独立思考之后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三段分别引用了哪些人的话语?(救援人员、学生、同事老师)为什么这样选择?2、如果让你删去任意一段,你会删去哪一段呢?为什么?

生:如果让我去掉一段,我会去掉同事老师的那段侧面烘托。因为第一个发现他遗体的救援人员描写必不可少,这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所以肯定不能删去。

生:我同意他的说法。被救学生的那段侧面描写也不可以删去,因为他是被救者,亲身经历了那场生死浩劫,他的语言最有说服力,所以也不能删去。

生:我认为这三段一段都不能删去。这三段正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展现了谭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的那种舍己为人、大无畏精神,同事老师说:“老师离门口最近,灾难发生时可以最先逃离现场。”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多此一举啊!……

我微笑着倾听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有理有据、有张有弛。我想: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辨析构段方式的精妙之处,才能真正在写作时学以致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执教过的苏教版三下《赶海》一文中对结尾的续写训练,我有意引导学生给文章续写个结尾。三年级的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我带着自己满满的收获,快快乐乐回家了!”“啊!赶海实在太有趣了,令人流連忘返。”……可是,学生们读着读着发现,怎么续写结尾都觉得不够好,怎么回事呢?我引导学生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的结尾:“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在对比中学生便能发现——原来文章中的结尾虽然简短,但是更有一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余音缭绕之感,更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也就是文本语言留给我们的余地和想象空间。我这看似“狗尾续貂”的一段续写,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实践,真切地体会到不同文体、不同结尾的精妙之处,也为同学们的写作扎实奠基。

(作者单位: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猜你喜欢
句式姥姥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