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命题选文浅议

2018-05-30 10:48徐宏燕倪宗红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说明性课标学段

徐宏燕 倪宗红

关于阅读命题,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尤其是阅读命题的选文,要找一篇合适的选文,无异于大海捞针。笔者以本区第三学段语文阅读命题为例,就如何选文略谈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选文原则

阅读命题中的选文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为的,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匹配性

与什么匹配呢?其一,选文要与课标匹配。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了然于胸。比如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就对我们的选文长短有了一个指导性意见,选文太短,不行;选文太长,不仅卷面排版不允许,也不符合课标要求。一般情况下,第三学段阅读命题的选文字数控制在700~1000字比较合适,学生基本能用2~3分钟读完一遍,卷面排版也不至于太紧张。又比如,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到的文章体裁有“叙事类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时如果选用“文言文”“议论文”则拔高要求了,不适合。此外,教师还要认真阅读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其中关于精读的评价建议提到“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这就指导我们在选文时,要考虑选文作者所采用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是否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所能把握。

其二,选文还要考虑与教材匹配。不同学段的教材在选文上各有特点,阅读命题的选文也要考虑相应学段的教材选文特点。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体现出以下主题和语用学习的要点:

经梳理,我们发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都指向人物描写方法这一语用要点,可见,这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因此,我们在六上期末阅读命题的选文上就需要选择有人物正面、侧面描写的文章。比如,在我区一次六上期末監测卷中,我们所选的《抓阄》一文首尾都是环境描写,文中还有多处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命题者基于选文特点设计了如下两道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正面描写(动作、神态等)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理解与评鉴。

(1)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①弟弟却伸出手嚷道:

“爹,我的草短……”话说得很激动,可他眼角分明含着泪珠。(弟弟为什么“嚷”?眼角为什么“含着泪珠”?)

②沉默了一会儿,父亲猛地站起来在老槐树上狠拍一掌。(从“猛地”“狠拍一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进行了环境描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又比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文涉及到详写和略写、首尾呼应和前后照应的写法,我们在阅读命题选文时也要侧重关注这一点,让选文具有相应特点,以便能在命题中体现这一考查点。

2.适切性

何为适切的选文?其一,要与学生年龄适切。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如果选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那么学生就会更有亲切感,也会更有兴趣阅读。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专注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命题就能更加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笔者整理了本区近四年的五年级语文期末监测卷,其中说明性文章的选文有《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兔耳袋狸》《甜蜜毒药》《发光生物:萤火虫》《水禽航母——天鹅》《一切皆有可能》,都和动物有关。这样的选文就特别贴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其二,要与时代发展适切。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这对我们的阅读命题选文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阅读评价的意义不只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阅读命题的选文如果能关注时代的进步,反映社会的发展,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近些年来我区的高年级阅读命题选文,就出现了《雾霾的知识》《空气污染的惊人危害》《大自然的警钟》《生活中的核辐射》《Wi-Fi是如何工作的》等文章,反映的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通讯工具,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3.典范性

阅读命题选文要向教材选文标准靠拢,教师还应该考虑选文的典范性。何为典范?通俗地讲,就是要文质兼美。文质,《辞海》的解释是文采和实质,文质兼美,就是文采和实质、形式和内容达到和美统一。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阶段,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这理应成为阅读命题选文的原则之一。就叙事类作品而言,文章主题要具有积极意义,语言表达要富有特色,谋篇布局要精巧别致;就说明性文章而言,文章内容要真实可信,语言表达要科学严谨、通俗易懂,行文结构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就诗歌而言,主题要鲜明不隐晦,语言要优美活泼不晦涩。

二、选文类型

课标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提到的文体包括叙事类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因此,第三学段阅读命题的选文也应该不外乎这几类,否则就超出课标要求了。

1.叙事类作品

通过对第三学段教材选文的梳理,我们发现课标所提出的叙事类作品主要是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包括记叙文、微型小说、小说节选、剧本以及叙事散文等。教材中虽然也出现了议论文和剧本,如《为人民服务》《半截蜡烛》,但纵观课标,到第四学段才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和“了解戏剧”的要求。因此,第三学段阅读命题还不适合出现议论文和剧本的阅读考查。基于课标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评价建议”,叙事类作品应该成为第三学段阅读命题的必考内容,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针对叙事类作品的阅读,第三学段阅读能力点主要在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概括能力)、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分析、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谋篇布局的方法与特色鉴赏等。这些考查点都应该成为叙事类作品选文时的参考

依据。

2.说明性文章

从第二学段开始,教材出现了说明文,但课标直到第三学段才明确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因此,说明性文章作为第三学段阅读命题的必选之一,所选文章必须要能满足“抓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这两个能力点的检测要求。

3.诗歌

从第一学段开始,课标就提出了诗歌的学习要求,到第三学段,尤其明确提出了“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要求。教材在六年级上册还专门安排了“轻叩诗歌的大门”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因此,诗歌也可以作为第三学段阅读命题的选考内容之一,选文可以侧重文质兼美、语言活泼的儿童诗,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意的把握、诗境的想象、诗情的体会以及诗歌语言的鉴赏。

4.非连续性文本

现行人教版教材并没有出现专门的非连续性文本,但课标已经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目标要求,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与测评也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当然,从考查的角度出发,选文应该选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简单的表格、统计图、地图、公交路牌、广告、食品包装袋、说明书等。

三、选文加工

综上所述,要想找到合适的阅读命题选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文章篇幅太长,有的文章内涵丰富可语言表达欠缺,有的文章文质兼美却不符合考查点的要求。怎么办?我们不妨参照教材的编写方法,对一些不适合拿来就用的选文进行适度的加工。

1.摘

到哪儿摘呢?可以到经典名著里摘,优秀文学作品里摘。比如五下教材中有《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文章,六下教材中有《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片段,都是从中外名著里摘录的。叙事类作品的阅读命题,我们也可以从名著名篇中摘录适合的片段,用作阅读命题的选文;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命题选文,我们则可以从优质的杂志以及通讯报道中摘取。

2.裁

选文时遇到篇幅过长的好文章是常有的事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对原文进行适度裁剪。但裁剪要以不改变作者原意、不影响读者阅读为宜。

如我区五上2017卷《柔软的忧伤》选文便裁去了原文的结尾,为什么呢?原来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这篇文章原来的结尾还有一段直抒胸臆、表达作者自我反省、赞叹儿子的文字。你是赞成到此收尾好,还是保留原文的结尾更好?请联系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所以,有时为了命题的需要,也可以适当裁剪相关内容。

3.改

很多时候,即便找到长短适宜的优秀选文,还是不能直接拿来用,这个时候还需要命题者对其进行适度、适当的修改。以我区五下2015年卷中的选文《最后的绝招》为例。该文选自聂鑫森的作品集《最后的绝招》。原文中有一些对话说的是“春点”,也就是江湖上的隐语,如原文中“面人雷”对半夜三更闯入家中来报复他的三个大汉说:“下排琴,总得让我穿上挂洒、登空子,戴上頂笼,摆丢子冷人哩。”这种表达对学生而言不好理解,我们对其稍作改动,换个通俗的说法:“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裤子,戴上帽子,冷人哩。”这样,学生就易懂了。有时,我们还需要对选文中出现的生字标注读音,对生词进行注解;有时,考虑到文章篇幅或者理解难度,我们甚至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归并或删减,这些也属于改动范围。如我区五上2016卷中叙事性作品《父爱赤裸裸》,选文和原文比少了结尾。结尾去哪儿了呢?原来命题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

《格言》和《知识窗》两本杂志刊载《父爱赤裸裸》一文时,对文章结尾进行了编辑。下面是A、B两段文字,分别是两本杂志不同的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精妙?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A.这一刻,我眼里的泪没有流出来,却落在心里,雕刻成花。

——《格言》2010年第10期

B.有一种爱,是如此震撼人心!我眼里的泪没有流出来,却仿若瀑布,倾泻着,倒流进了心里。

——《知识窗》2009年第11期

把结尾放在考题中呈现,这样的改动也是基于命题的需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文章写法的思辨。

摘、裁、改不只是独立使用的选文加工方法,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它们。但不管怎么加工,都不能改变作品原有的风格,改变作者的原意,否则不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九莲小学/浙江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说明性课标学段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