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华,张 静,郑宝东,李大婷,王飞权
(1.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农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占世界前列。武夷山是我国茶产业圣地,茶树花资源丰富。茶树花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含有丰富的成份,其中含茶多酚13.02%,咖啡碱2.59%,氨基酸2.84%,蛋白质27.46% 、儿茶素总量 63.42 mg/g、总糖 38.47%[1-3],可调节人体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有解毒、降脂等功效[4-6]。本文将茶树花与酒结合,经过发酵、过滤、陈酿形成新一代风味型的黄酒。提高了茶树花的经济价值,增加了茶叶的收益。该酒酒度低,色泽透亮,不刺喉,不上头,入口软棉,同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等物质[7-9]。武夷山每年茶叶产量较大,其中岩茶年产量千吨,茶叶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茶树花等副产品未被充分利用[10-14]。为此,本文利用武夷岩茶茶树花为原料,考察糯米与茶树花比例、糯米与菌种比例、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酿造一种既有酒的固有风味,又有茶树花清香的新型保健茶树花酒,为武夷岩茶茶树花黄酒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武夷岩茶茶树花:采摘于武夷学院茶学科教园,于盛花期采摘,后制成干花。糯米、甜酒曲均为市售。酒石酸亚铁溶液:按GB/T 601[15]配制和标定;无二氧化碳水:按GB/T 603[16]制备;钙指示剂、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铜等,均为AR,上海市展云化工有限公司。
高速万能粉碎机:FW80(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R224CN(上海市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电恒温培养箱:2DP-A2050A(上海市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11(上海市博迅实业有限公司);pH 计:PB-10(北京市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V-1100D(上海市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1.3.1 茶树花酒酿制工艺流程
1.3.2 操作要点
①原料预处理。称取一定量的糯米除杂洗净后,于烧杯中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浸泡,备用。
②蒸煮。将上述已处理好的糯米放入锅内蒸煮。糯米需蒸熟煮透、内无生心,冷却至室温,分别粉碎茶树花和酒曲。
③混合发酵。将预先设计好比例的茶树花粉和酒曲粉加入装有蒸熟糯米的烧杯中,搅拌混匀。将混匀好的原料密封好,放入培养箱中发酵15 d。
④二次发酵。将一次发酵结束后的酒体和酒渣分离,等体积加入无CO2水进行二次发酵,再次放入培养箱中发酵7 d。
⑤成品。经多次滤渣和滤菌过滤后,得到成品装瓶。
1.3.3 试验内容
①茶树花与原料比例对发酵的影响。曲米比为0.007∶1,原料(花和米)250 g,茶树花与原料比例分别为 0.02∶1~0.12∶1,置于 28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测定,得到较佳茶树花与原料比例。
②酒曲与糯米比例对发酵的影响。将茶树花与原料比例中得到的较优水平设为固定因素,分别设酒曲与糯米比例为0.2%~1.2%,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测定,得到较佳酒曲与糯米比例。
③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将得到的较佳茶树花量、酒曲比例定为固定因素,分别放置于24~32℃恒温培养箱中发酵,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测定,得到较佳发酵温度。
1.3.4 测定方法
(1)感官审评
参照GB/T 13662—2008[17](黄酒)中黄酒感官要求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制定茶树花酒的感官评定标准见下表1,组织10人从外观、香气、口感和风格四方面按细则要求逐项进行打分,累积计算出总分,所有参加品评人员分数累加,求平均值,即为该酒的最终感官评定分值[18-20]。分数越高,说明茶树花黄酒的整体风格越好。
表1 茶树花黄酒感官评定标准Table 1 Criteria for sensory evaluations of Camellia
(2)理化指标分析
酒精度、总糖、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氧化钙均参照GB/T 13662—2008[17](黄酒)中相对应的标准测定;
茶多酚:分光光度计法。
曲米比为 0.007∶1。茶树花添加量为 5~25 g,设0.2%~1.2%6个梯度,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6个梯度酒做对比。所酿茶树花酒感官评分如表2所示,酒精度、总糖、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氧化钙、茶多酚这些理化指标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表2 感官品评数据表Table 2 The data factors of sensory evaluation
图1 茶树花与原料比例对茶树花黄酒品质的影响Figure1 Camelliaand rawmaterial ratioon thequality of Camellia
由表2可知,茶树花添加量大于等于0.7%后感官评分均大于80分,且变化趋势不大。结合图1理化分析指标,酒精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9.0%~9.3%之间缓慢增长,糖度逐步增长,酸度先增后减,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先增后减再增,但再次增长的高度没有超过最高点,非糖固形物含量也是先增后减。茶多酚含量随着茶树花量增加而增加。氧化钙主要是由于水具有一定硬度,氧化钙含量都比较低,符合国家标准。由于茶树花的一些成分 (如儿茶素类化合物)有抑菌作用,如果茶树花添加比例过大则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影响发酵正常进行,并且浪费了茶树花资源;若茶树花比例过小,发酵产品中余香不足,则发酵产品中无论在酒度、色泽还是风味上都不足。通过感官评价数据和分析茶树花黄酒酒精度、总酸等理化指标得出:茶树花与原料比例为6%时发酵情况良好,茶香较浓,颜色澄清透明,有光泽,色泽透亮,酒体细腻,口味协调,较为醇和,柔和爽口,纯正无杂。
花与糯米比为1∶16,酒曲添加量设0.2%~1.2%的5个梯度。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梯度的酒做对比。所酿茶树花酒的感官评分如表3所示,酒精度、总糖、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氧化钙、茶多酚这些理化指标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表3 感官品评数据Table 3 The data factors of sensory evaluation
图2 酒曲与原料比例对茶树花黄酒品质的影响Figure 2 Could and raw material ratio'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由表3可知,酒曲与糯米比例在0.5%~0.9%之间感官评分均大于75分,结合图2理化分析指标,酒精度随着酒曲量增加先增后缓慢减少,糖度先快速减少后趋于平缓,酸度几乎无变化、在酒曲与糯米比为0.7%时氧化钙含量达到最高,但总体含量变化较小,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小范围内波动,非糖固形物含量先增后减,其含量越高酒品越好,口味越佳。茶多酚含量随着茶树花量增加变化不大。在发酵过程5个梯度中,随酒曲量增加,糖充分降解,生成的酒精含量增加。但当加入酒曲量过大时,原料中营养物质被快速消耗,代谢副产物累积增多抑制了菌体代谢,酒精度反而下降。当酒曲与糯米比为0.2%左右时,此时酒淡而无味,是由于菌量太少,发酵效果不明显。当酒曲与糯米比为1.2%时,此时酒味不协调,酵母味重。综合感官评价数据和分析茶树花酒酒精度、非糖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得出:酒曲与糯米比为0.5%时,茶酒风味最佳,此时酒清澈透亮,香味醇厚,微酸,有淡香茶香味。
花与糯米比为1∶16,酒曲添加量为0.5%,分别置于24~32℃的3个梯度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3个梯度的酒做对比。所酿茶酒感官评分如表4所示,酒精度、总糖、非糖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氧化钙、茶多酚这些理化指标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
表4 感官品评数据Table 4 The data factors of sensory evaluation
图3 发酵温度对茶树花黄酒品质的影响Figure 3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Camellia quality
由表4感官评价可知,温度大于等于28℃时感官评分大于80分,结合图3理化分析指标,在24~28℃温度范围内,酒精度不断增加,当在28℃时,酒精度值达到最大,随着温度上升,酒精度轻微下降,而糖度先减后缓慢增长,酸度、氨基酸态氮含量、氧化钙、茶多酚含量变化不大,非糖固形物含量先增后减。在发酵过程3个温度梯度中,当温度低时,酵母菌生长受抑制,不能将所有的糖转变成为乙醇,残糖量高,酒精产率低;当温度适中时,酵母菌生长旺盛,可将大部分糖类转换成酒精;当温度过高,发酵速度过快,香气易散失,风味物质生成不足。通过感官评价数据和分析茶树花酒酒精度、糖度等理化指标得出:温度为28℃时,茶酒风味最佳,酒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口感较好,酒精度高,茶酒风味最佳。
本研究以武夷岩茶茶树花和糯米为原料,考察茶树花与原料比例、菌种与糯米比例、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得出茶树花黄酒较优发酵工艺为:茶树花量6%、酒曲量0.5%,温度28℃。酿造的茶树花黄酒存有酒的固有风格,且具备茶树花的清香,色泽澄清透明,口感清爽醇和,酒度低,老少皆宜,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邬龄盛,叶乃兴,杨江帆,等.茶树花酒的研制[J].中国茶叶,2005(6):40.
[2]白婷婷,孙威江.黄伙水茶树花的特性与利用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0(1):3-4.
[3]陈小萍,张卫明,史劲松.顾龚平茶树花利用价值和产品的综合开发[J].现代农业科技,2017(3):97-98.
[4]卫春会,罗惠波,豆永强.我国茶酒生产现状及发展[J].酿酒科技,2007(10):52.
[5]王秋霜,赵超艺,凌彩金,等.国内外茶树花研究进展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9(9):44.
[6]王煜,王家林.发酵型绿茶酒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0(9):163-165.
[7]李建芳,周颖,周枫.绿茶酒液态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11,31(4):313-318.
[8]彭小东,唐维媛,张义明.茶酒的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1(9):52.
[9]邱新平.茶酒发酵工艺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8):46-49.
[10]严仲明.一种茶花酒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01921690,2010(12).
[11]XIE GF,DAI J,ZHAO G A,et a1.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lth:protect function of rice wine[J].China Brewing,2004(13):30-31.
[12]傅斌.一种茶酒的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CN101362999,2009(2).
[13]王代文,马瑞伟,冯艳丽.茉莉花茶酒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2(11):54-56.
[14]邬龄盛,叶乃兴,王振康.浅析茶类酒生产的现状及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5:27-28.
[15]GB/T 601,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S].
[16]GB/T 603,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S].
[17]GB/T 13662—2008,国家标准 黄酒[S].
[18]刘锐,刘本国.发酵型茶酒生产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4):111-114.
[19]夏艳秋,朱强,葛丽华.番茄保健黄酒的研制[J].酿酒科技,2010(12):55-57.
[20]刘永乐,俞健,黄寿恩,等.甜型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和化学成分性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