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丹
【摘 要】从21世纪开始,各个国家开始纷纷探讨教育的改革策略,信息时代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在这一背景下,“核心素养”的理念诞生。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文化教育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活动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改革;实施
在2014年4月24日,我国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此后,教育界掀起了一阵改革之风。要应对“核心素养”下提出的育人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准备,积极迎接挑战。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以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体会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分析
“素养”就是在特定情境之中,利用、调动各项心理、社会资源,满足个体能力的发展。每一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各项素养的支撑,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核心素养,关于核心素养,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界定,核心素养并非先天具备,而是个体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取的,具有连续发展性的特征,其形成具有阶段性,如果错过时期,往往难以弥补。要帮助个体形成特定的核心素养,必须要借助于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先进的教育思维。
语文应以什么样的姿态为在当代立德树人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课程的目标应当从哪些地方确立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 纵观各个国家和民族来看,都将母语教育放置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英国、日本、欧盟、加拿大、新加墨、新西兰等,对于母语能力的培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是在表达上略有差异。如“母语交流”、“书面表达”、“阅读与写作”、“陈述解释的能力”、“语言符号的应用能力”、“母语的掌握能力”等等。如今,学生的母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核心素养的重点目标,只有重视母语的教学,才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基础性以及独特性的特征,语文核心素养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终极指标在于“立德树人”,通过文化的熏陶来启蒙学生心智,达到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目的。在不同的學段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上,需要遵循高中生的特有成长规律,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划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与文化修养三个不同的领域,涉及内容包括学会学习、国家认同、语言符号的表达、主动适应和创新、人文与审美等内容。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分析
(一)重视语言教学,打好语文基础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上,“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表现出语文学科的学习属性,即“语言”,而不是“哲学”和“政治”,语言在个体的发展中,占据着核心思维,也是决定个体交流、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个体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从多元智能理论而言,人的特长也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种种理论显示,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语言的构建与应用”处于核心地位。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在语文学习中有个性发展、独立自主的空间,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而在“语言构建与应用”中,“语言层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语言层次强调关注语法、句子、修辞、词汇的应用,即“字”、“词”、“语”、“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听”、“说”、“读”、“写”、“思”。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①引导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次用汉字,并尽可能认识3500字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字;
②了解、掌握富有表现力的时代新词、成语、惯用语、熟语、古今异义词、通假与活用文言诗词;
③阅读、记忆不限于考纲规定的诗文;
④掌握单句句法成分、短句基本类型、复句的关系、常见病句的修改、常见复句病句的类型等;
⑤常见修辞方式的用法,了解语句的锤炼、赏析方式;
⑥常规作文的创作,能够理解基本的文章体裁,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了解微创作的格式、内容与写作方法;
⑦学会书信、探讨文、通讯稿、商榷文、调查报告的写作方式。
(二)注重文化传承,实现教学创新
语文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性特征,语文教学实际上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旅程,丰富的文化元素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富生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育人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联,不能生硬的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割裂开来,也要避免盲目崇拜传统文化而滋生的非理性情感。同时,文化的传承要注重民族情感与国际视野之间的有机融合,站在广阔的角度关注文化发展脉络,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思维特征与内在结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我们要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崇拜,要把握好文化发展的鲜明个性,实现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结合,创造性的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益资源。
(三)丰富实践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大语文”的意识,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具体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来进行选择,如社会调查活动、学习竞赛活动、读书月活动、公益宣传活动等,在开展活动前,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需求进行调配和选择。
如,在开展“读书月活动”前,可以先在课堂中进行调研,掌握学生的课外閱读情况,整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信息来制定阅读计划,选择的书籍既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还要具备教育意义,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骆驼祥子》、《围城》、《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只要阅读了其中的三本书,就算完成任务。此外,还可以组织专门的网络交流窗口,利用微博、微信等与学生开展交流,在评价过程中,给出学生专业性的指点与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来打分。
诸如此类的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整个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帮助,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习活动有所收获,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也对语文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交互活动,体验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项重点内容,为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复述课文、演讲比赛、社会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敢说、会说。
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教学上,即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大家共同来讨论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由小组成员自行划分任务,并派一名组员记录。活动开展后,学生们纷纷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认为林黛玉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他感觉自己寄人篱下,处处受制于人,这也是她悲惨命运的源泉;有的学生认为虽然林黛玉个性软弱,但是这个性并不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而王熙凤性格强势,也一样以悲剧收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实现了思维的激荡,大家相互取长补短,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浓厚起来,教学成效自然更为理想。
三、结语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探索的一项重要议题,“核心素养”的落实对于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了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积累新课程改革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语文考生水平评价中的表现[J].林峥,张妍,刘惠,苏敬.考试研究.2016(06)
[2]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J].张聪慧.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3]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层落实路径[J].郭家海.语文知识.2016(15)
[4]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5]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丁文静,韦冬余.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
[6]追问“核心素养”[J].崔允漷.全球教育展望.2016(05)
[7]语文教育要指向核心素养[J].熊建峰.语文知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