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红,吕云峰,张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32)
手是人类发现、创造世界不可或缺的身体组织结构,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各种事故所致手外伤也十分常见[1]。据相关研究[2]发现,手外伤占急诊创伤患者的15%~29%。一旦患者发生手外伤则易致其软组织损伤,并累及血管和神经及骨关节等;如临床治疗不当,则可能会致残,最终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但皮瓣类型较多,且各具优缺点,目前对于采用何种皮瓣进行修复尚未统一。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们观察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术前患者或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其他创伤、感染等。其中以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者50例(对照组),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者50例(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3±4.3)岁;受伤原因:刀切20例,绞伤20例,其他1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26.8±28.7) cm2,病程 (1.5±0.1)周。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4.4)岁;受伤原因:刀切21例,绞伤22例,其他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27.2±28.3)cm2,病程(1.6±0.2)周。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修复方法 入院后先判断患者手部损伤情况,并进行常规清创消毒;局部麻醉后,根据患者受伤和创面情况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等处理,彻底清除变性坏死组织,保留未污染和存在生机的组织,严格进行止血;清创后可采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持续冲洗创面,并消毒处理。对照组:根据损伤情况设计皮瓣,切取胸腹皮瓣时需尽量保留蒂部皮下组织,皮瓣大小为6.0 cm×2.9 cm~17.6 cm×9.7 cm;术后用胶布固定患肢,并加压包扎;定期更换辅料,每10 d更换1次;2周后拆线,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设计皮瓣大小,采用彩超确定患者受区血管吻合具体位置并标记。明确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并根据穿支部位对皮瓣边缘设计进行调整;在距血管干1 cm处,对一层大脂肪小叶做暴露处理,并钝性清除,暴露穿支血管;随后作一纵行切口至穿支血管附近,从血管根部提起深筋膜下小血管,常规切取肌肉穿支皮瓣;明确筋膜层上血管支的方向,并以此作为皮瓣中心,切开皮瓣边界,提起皮瓣后游离。选取皮瓣后,用3-0丝线结扎并离断穿支血管,充分显露、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神经;提起血管束,用2% 利多卡因纱条外敷,避免血管发生痉挛。将皮瓣切下,离断血管蒂;将皮瓣置于皮肤缺损处,对皮瓣和周围皮肤进行缝合固定,依次吻合动脉端、静脉端。
1.3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分别于手术前后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后1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上肢部分功能评价标准予以评价[3]:优为患者术后手部外观正常,且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良为术后外观部分异常,且关节活动功能正常;可为术后外观异常,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但可自理;差为术后外观差,且关节活动功能严重受限。
2.1 两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各指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28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8%(44/50),对照组优17例、良8例、可20例、差5例、优良率50% (25/5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5.63±1.62)d、抗生素应用时间为(6.03±1.52)d,短于对照组的(12.75±2.49)、(10.25±2.19)d(P均<0.05)。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感染、皮肤坏死各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感染3例、皮肤坏死5例;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0,P=0.04)。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手外科创伤性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并影响其手部活动,给其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临床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极易导致创面感染,加重病情[4~6]。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积极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主,以加速其手部功能恢复。皮瓣移植修复过程的关键为清创过程,与常规清创相比更彻底,因此可促进患者正常组织的修复[7];患者创伤初期,组织关系可清晰分辨,因此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而且,皮瓣存活后不会致收缩发生,可降低术后手部畸形发生率,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8]。
临床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较多,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两种方法各具其特点。本研究比较了这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且可抑制炎症反应,并发症少,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胸腹带蒂皮瓣修复尽管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术后患肢需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住院时间长,且修复外观差。胸腹带蒂皮瓣修复缺点为病程长,患者需多次手术,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且皮瓣略显臃肿;优点为取材容易,修复面积大,患肢固定方便,患者易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则可选择性携带皮神经,可通过神经吻合来加速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优点为皮瓣血管蒂较长(达10~14 cm),且血管直径较大(动脉约2.1 mm,静脉约2.3 mm),因此有助于血管吻合;通过解剖股外侧皮神经,可修剪浅筋膜以下脂肪成为薄皮瓣;供区较隐蔽,可直接关闭,不需再次植皮,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的应用。IL-6、IL-8等指标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同时也间接反映患者转归情况[9,10]。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主要是因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其创面愈合[11~13]。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可通过减轻创面周围水肿来增强创面间物质交换,加速创面愈合;该方法能及时将创面分泌物排出,从而破坏细菌生长环境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最终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14,15]。
综上所述,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且该方法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2] 杨俊贵,陈禄,崔建德,等.控制动脉化静脉血管皮肤穿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5):481-484.
[3] 李德平,刘学贵,毛波,等.改良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2):1967-1970.
[4] 谭琪,刘光军,杨磊,等.腹部穿支瓦合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套脱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5):341-344.
[5] 许永先,邹旭,章玲,等.VSD处理配合带肌腱足背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肌腱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394-396.
[6] 王加利,赵春霞,徐蒙,等.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足母)甲瓣治疗全手皮肤套脱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3):228-229.
[7] 芮永军,张雁,杨红,等.术前不同定位方法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的对比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1):33-37.
[8] 徐永清,何晓清,段家章,等.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3):213-216.
[9] 唐举玉,吴攀峰,俞芳,等.特殊类型穿支皮瓣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1):1085-1088.
[10] 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等.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1):29-32.
[11] 尹路,宫可同,殷中罡,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6):451-453.
[12] 张建磊,臧成五,陈永祥,等.游离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6):447-449.
[13] 张德志,丁法明,周程林,等.应用指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396-398.
[14] 于大志,方光荣,汤海萍,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同厚度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4):372-376.
[15] 沈勇,王彦生,张辉,等.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交叉吻合血管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3):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