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卉娟,朱正球,栾云,刘牛,吴林琳,蔡婷,黄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关系密切[1],它可以使血管壁增厚,从而硬度增加,而动脉硬度的增加往往是AS发生的早期表现,硬度变化的表现形式即为弹性的变化。AS常可累及全身的大中型动脉,而颈动脉较早被累及且位置表浅易于观察,因而多选用颈动脉作为检测对象[2]。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是针对颈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的极速超声成像技术,可通过收缩早期速度(BS)及收缩末期速度(ES)实时记录脉搏波传递速度,具有可重复性及无创性等优点。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们采用ufPWV技术检测了58例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硬度,探讨ufPWV实时定量技术在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AS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超声医学科体检者126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20~85(49.8±14.3)岁。收集体检当天体检者的血脂指标资料,包括TC、TG、LDL、HDL。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分为血脂正常组(对照组)68例、高脂血症组58例。血脂正常为TC、TG、LDL、HDL均在正常范围(即TC<5.2 mmol/L,TG<1.7 mmol/L,LDL<3.4 mmol/L,HDL≥1.0 mmol/L),高脂血症为TC、TG、LDL、HDL中至少有一项指标增高。纳入标准:①血压正常;②能够成功测量双侧颈动脉脉搏波。排除标准:①既往曾确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过心血管病事件;②合并甲状腺疾病、贫血性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得到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且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颈动脉ufPWV检测方法 应用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超声诊断仪,浅表探头频率2~10 MHz,条件为Carotid,内置彩色脉搏波技术。受试者仰卧,颈后垫高,充分暴露两侧颈部,对双侧颈动脉先进行常规扫查,观察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记录内中膜厚度(IMT)。IMT测量位置为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后壁1 cm处,以厚度≥0.1 cm为IMT增厚[3,4],将高脂血症组患者分为IMT正常、IMT增厚两个水平。然后切换至ufPWV成像模式,将探头与颈总动脉长轴的最大切面平行,保持探头稳定,避开管壁斑块区域,选取相对平直光滑的区域(取样框宽度设置大于1 cm),嘱受试者屏住呼吸,保持探头稳定5 s,系统自动检测BS、ES,计算血管壁脉搏波速度(PWV)。尽量将描线基本吻合内膜,以满足BS及ES测值的误差Δ<1.0 m/s[5]。每侧操作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
2.1 两组颈动脉BS、ES比较 对照组颈动脉BS、ES分别为(5.79±1.38)、(7.17±2.27)m/s,高脂血症组颈动脉BS、ES分别为(6.42±1.30)、(8.17±1.80)m/s,高脂血症组颈动脉BS、E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
2.2 不同IMT水平的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BS、ES比较 高脂血症组患者中,IMT正常者66例、IMT增厚者50例。IMT正常者颈动脉BS、ES分别为(6.13±1.12)、(7.43±1.35)m/s,IMT增厚者颈动脉BS、ES分别为(6.81±1.42)、(9.18±1.84)m/s,IMT增厚者颈动脉BS、ES均高于IMT正常者(P均<0.01)。
2.3 血脂与颈动脉BS、ES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BS与TG、LDL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62、0.129,P均<0.05);颈动脉ES与TC、TG、LDL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68、0.222、0.245,P均<0.01),与HDL呈负相关(r=-0.150,P<0.05)。
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其发病基础是AS。近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超声检测颈动脉已成为反映全身AS状况的“窗口”[6]。虽然AS的金标准检测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但在血管还未形成斑块时,DSA对单纯硬化病变的判定存在困难。研究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下降是AS的前期变化,可作为AS早期的检测指标。PWV被认为是评价动脉管壁硬化程度的金标准[8]。脉搏波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收缩射血时产生的推动血液流动并沿血管壁向前传导的压力波,而PWV是指脉搏波传导时的速度。传统的脉搏波技术是测量两处血管间的平均速度,不能体现局部的血管情况,如果局部有斑块、动脉瘤等病变,则传统方法测得的实际数值与真实情况误差较大,影响对血管弹性的评估。
ufPWV是基于超高速成像检测PWV的新技术, 实时记录并计算出脉搏波瞬间通过观察窗的速度,可很好地评估动脉弹性及变化情况[9]。ufPWV可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选取合适的区域,实时记录当脉搏波通过该处时颈动脉内膜线的瞬时位移轨迹,并精确计算瞬时速度,其帧频高达2 000帧/s,可实时记录颈总动脉前壁的运动,直接测得收缩期起始时和收缩期结束时的PWV,即BS、ES,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管壁的弹性程度[10,11]。
血脂异常时会增加AS的发生。当血脂代谢发生异常时,血浆脂质水平升高,加快以胆固醇为代表的脂质沉积,促使大量的巨噬细胞在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AS[12]。随着血脂异常等危险因子的发生,管壁的纤维组织不断增生,管壁硬度就会逐渐增加,导致其顺应性相对下降,血管的弹性贮存功能也会随之慢慢减退,从而造成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的量变少。即PWV越快,动脉管壁的硬度越高,动脉弹性越差[13],发生AS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发现,高脂血症组颈动脉BS、ES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脂血症人群中血管硬度高于血脂正常人群,更容易发生AS。本研究发现,颈动脉BS与TG、LDL均呈正相关,而颈动脉ES与TC、TG、LDL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考虑颈动脉BS、ES与血脂水平有关,例如较高的HDL可以与胆固醇结合,促进其转运至肝脏分解代谢,从而降低血管硬度[14]。
颈动脉IMT的超声检测被作为AS临床前期病变的主要指标,IMT增厚时,可提示颈动脉发生了AS。血中的脂质在颈动脉管壁上不断沉积,可引起IMT的增厚,通过超声检测出颈动脉IMT,可以用于早期无创诊断AS[15]。IMT增厚代表血管已经发生AS,管壁硬度明显增强,因而ufPWV可以用于评估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的硬化情况。本研究发现,高脂血症组中IMT增厚者颈动脉BS、ES均高于IMT正常者,提示IMT增厚的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BS、ES增高,这说明在高脂血症患者中,ufPWV技术对于评估AS有一定意义,但判断是否发生AS,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可以利用ufPWV技术找出临界值。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BS、ES增高,颈动脉硬度增加,且与血脂水平有关,表明ufPWV可以用于评估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AS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陶寿淇.血脂与冠心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3):234-235.
[2] 梁娜,冯华,王付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12):1504-1505.
[3] 杨颖,霍勇.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方法的规范化——“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6):337-338.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09.
[5] Hermeling E, Hoeks AP, Winkens MH, et al.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 should discriminate betwee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 ranges[J]. Hypertension, 2010, 55(1):124-130.
[6] 范晓红,王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74-175.
[7] 王拥军.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57-258.
[8] Laurent S, Cockcroft J, Van BL, 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arterial stiffnes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Euro Heart J, 2006, 27(21):2588-2605.
[9] Mirault T, Pernot M, Frank M, et al. Carotid stiffness change over the cardiac cycle by ultrafast ultrasound imag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vascular Ehlers-Danlos syndrome[J]. J Hyperten, 2015, 33(9):1890-1896.
[10] Montaldo G. Coherent plane-wave compounding for very high frame rate ultrasonography and transient elastography[J]. 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 2009, 56(3):489-506.
[11] Senneville BD, Ries M, Quesson B, et al. Ultrafast imaging of the arterial pulse wave[J]. IRBM, 2011,32(2):106-108.
[12] 张沛然,郭改会.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分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40(3):18-20.
[13] Hodis S, Zamir M.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diagnostic index: the pitfalls of tethering versus stiffening of the arterial wall[J]. J Biomechan, 2011, 44(7):1367-1373.
[14] 杨杰.血浆TC/HDL-C和LDL-C/HDL-C比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1):14-16.
[15] 王海燕,朱志远,任燕妮,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