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
摘要: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是其工作创新的重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实现以人为本为的原则,这是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相应的实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实现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由精英化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方面转变的关键阶段,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征。所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积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及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成才的动力,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析人思想与行为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改善与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中,需要将培养大学生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素质属于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素质,但是当前诸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的原则,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视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宗旨,尊重大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构建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内在潜力,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保障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
(一)重视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其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化结果,如果只重视结果忽视正确思想的形成,那么思想教育就是失败的。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管理,能够使学生终身收益,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经常会面临两种问题。首先就是大学生思想达不到其应具备的水平,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自己之外的事物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直接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进而体现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与社会公民意识的缺失。其次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水平与其表现行为不统一。其中很多事情学生自己已经知道了对与错,但是却不愿表现出正确的行为状态。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加强的当前,只有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同时发挥出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作用,重视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才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
(二)重视大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以学生为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主体缺失的情况。其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学目标应将从特定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传递转移到发展大学生自觉道德意识与道德思维中,完善学生们的主体人格,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帮助学生计划生活中。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围绕着道德意识的培养,全面淡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层级与界限感,重视教育沟通的平等性。针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尊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机会,让学生们可以全面认识自我,进而达到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以及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由灌输式向着沟通疏导方向转变。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抽象概念化的学习模式需要转变为具体情景学习模式。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演绎,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多种情景,让学生们成为情景中主角,在这种情景参与中,可以加强大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教育。学生还需要重视自身内化,主动参与到校园社会服务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自觉运用自己的道德鉴别与道德选择应对社会中的现实生活。在對学生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融合、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的融合以及网上评价与网下评价的融合,以考核学生道德知识掌握转变为考核学生判断与选择的整体能力,以此来加强大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的乏力局面,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与政治参与度,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可以承担我国复兴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任静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2).
[2]罗思洁, 陈忠嫔.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22):178-179.
[3]石立博, 薛灵芝, 程程. 将“人本教育”思想充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v.17(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