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

2018-05-26 04:40白弋枫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发展路径职业教育

白弋枫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职业教育视为推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本文尝试从观念、政策、师资、产教联合等方面破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民族地区民族地区人口职业技能水平,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做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4-0028- 03

引 言

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大举措、增强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关键因素。地区区域水平的差异以及地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发展滞后,不仅与地缘因素有关,还与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两者呈现正相关发展趋势。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侧重培养人才的就业能力和社会对接能力,掌握一门技术就意味着增加了一份就业的筹码,能够带动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构建了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教育体系,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是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特别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迫近,民族地区不能再在经济、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中停步不前,亟需熟知民族文化、民族特点、区域经济知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起步晚,对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此领域的研究也填补了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更是让人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属性的关键手段。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人进行有目的、标准化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强调技能性和实用性,其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让受教育者掌握专用的技能。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职业定位的专门教育,目的性强,侧重对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等内容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能够迅速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发挥自身价值。

(二)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是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域。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地理位置上较为偏僻的区域,生态环境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虽然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但在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下,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基本消除了文盲。在新时代,民族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模式基本确立,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化程度高的技能型人才,然后人才引进难度大,所以就要从自身挖潜,职业教育就成为了民族地区从根本上提升人口素质,解决用人用工问题的关键。

(三)教育协同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和职业教育承担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大多数大学承担着教育和科学研究,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主要承担着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不再是只限于学校围墙内的自我发展,而是将触角延伸至社会、职业岗位的精准教育。这样一来,教育协同发展就被人们所重视。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理论、多层次的教育格局和指向性的教育模式,将社会、市场、行业、企业、岗位和教育机构协同起来,才能培养更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就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而言,教育協同发展更为重要。除了上文所述的各方协同之外,还需要加强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放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把职业教育与其他行业的协同作为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盲目的状态。

二、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起步晚,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之下,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各地建成了一批以职业教育为主高职高专,为地方培养了大批服务于经济社会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让少数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将人才的培养与民族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肩负着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重任。发展职业教育,关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更深层次上讲,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符合了当前扶贫和产业转型的要求,是保民生、促就业、搞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针对民族地区而言,人力资源是实现发展的保证,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人才留在本地发展的比例更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具有一大优势,这些人才既懂少数民族语言、习俗,又在职业发展中既充当了员工的角色,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沟通的桥梁。所以说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通过民族地区举办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培养民族地区亟需的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其次,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人才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将民族地区劳动力从外出打工、靠天吃饭、从事最基本的劳作转型到参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通过职业教育,让民族地区人口能够依靠信息化、机械化、网络化的科技,从事高经济附加值的工作,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职业教育是扶贫、脱贫的一大法宝。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消除贫困对于民族地区而言任务艰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让一部分适龄人口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具有一技之长,进而实现就业,依靠自己的劳动致富,带领家庭脱贫致富。所以,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意义深远。

最后,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有生力量。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民族地区面临的发展与保护难题。职业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当地民族的青年一代,通过职业教育不仅能让民族文化能够通过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广泛传播得以宣扬,更能让具备职业技能的新时代人才树立民族文化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当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从某种程度来说,国家对民族教育领域的政策倾斜对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地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这与当初制定教育政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包括了表面上教育资金投入不够、高等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更深层次的问题包括了地缘因素下的教育资源消逝、困境悖论等严重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具体的原因。

(一)观念滞后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困境。

我国从2010年后开始大力实施“人才兴国”的战略,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了更快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各类职业培训、专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在一些地区的执行过程中,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职业教育的价值,也不愿意让适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上专业技能学校往往都是不得已的选择。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有些地区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技能岗位人员紧缺。这与传统思想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观念息息相关。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适龄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至于以后的就业考虑得很少,很多家长认为考上重点大学就业就不成问题。由于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重视“精英教育”的观念,即使适龄学生分数偏低也不愿让他们上职业技术院校,造成职业技术院校年年招生不满,好生源严重不足。

在专业招聘会上,大多单位也倾向于招聘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并不根据实际需要招聘技术人才。这种畸形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还是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现如今的用人制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处境十分尴尬,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政策局限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困境。

第一,教育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好的政策在制定前必定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评价其可行性和实操性,以及对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第二,政策的执行力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有些政策的制定不符合当地的民俗和特点,使其在执行过程中屡屡受挫,极大地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效果。第三,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很多人在推動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比较被动,甚至消极怠工,效率低下,很多资源被浪费,或者直接减少投入私用。一些国家权利机关、事业单位认识不足,“唯利是图”,一心做政绩,不愿意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育领域,因为教育投资大,战线长,受益慢。第四,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缺少财政补贴,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生存尚成问题,更别说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保障机制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第一,国家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较少,相比国家重点大学,职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差强人意。专业设施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第二,有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因为生存艰难,将有些专业或者整个学校外包给民营企业,使得这类学校成为盈利性质的企业。第三,鉴于职业教育的尴尬处境,很多学校的审批比较宽松,使得一些硬件或者软件不达标的学校具有了招生资格,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可想而知。第四,职业院校因为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资金不到位、吸引不到优秀的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而且学校课程设置零散不科学,理论课比例过高,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的技能没有机会得到充分锻炼。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理论文化课不好,喜欢动手实践,这样的课程、理论课开设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育效果又打了折扣。第五,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也不扎实,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很多职业院校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了就失业了,职业院校的优势完全被泯灭。第六,有些职业院校缺乏有效的经费管理和保障机制,发生了乱收费,扣发学生的奖学金、助学津贴等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业率和学校口碑,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提升发展的路径

(一)观念的革新,是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根本路径。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比其他发达地区有一定劣势,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竞争力不足。首先认清这个基本现实,进而转变观念,任何工作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分子,不存在阶层之分,职业教育是适合个人发展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同时,职业教育要让适龄学生、家长、企业看到希望,通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和地方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大众逐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最后,通过国家补贴、民族地区补贴降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费用,让适龄学生有能力接受教育,乐于接受职业教育。

(二)政策的调整,是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路径。

1.政策的制定,需要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符。以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差异性,在执行上效力不足。所以,从国家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策制定单位应深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院校,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数据分析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先制定试行政策,在民族地区少数职业教育院校里试点教学。在试点后,对政策进行科学论证,结合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人口构成、经济水平等,使政策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鉴于当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根基弱、水平低等现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政策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政策的活力,让政策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并在督导、评价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有力而深入。

2.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政策接地气。以往关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政策大多是指向公办职业院校的,并且涵盖的内容少,项目少,实际应用少。政策以指导性为主,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际中师资问题、结构问题关注不多。所以在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上,首先要涵盖国家认可的一切职业教育机构、院校,并且加强师资扶持和政策倾斜。对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造成社会影响力,让每一位适龄学生知晓,让每一个家庭清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改善家庭面貌,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从而让政策发挥宣扬力量,调动民族地区适龄学生入学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三)机制的建立,是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关键路径。

1.摆脱职业教育单一化的窘境,实现多层次体系教育。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不仅在教育质量上领先,其教育观念和办学机构也是分层、多样的。那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对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建立公办、私立、公私股份制教育主体,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在各项政策上予以优惠,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与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挥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实用型人才,如果在象牙塔内不了解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不了解当前社会的人才发展趋势,那么培养的人才“即插即用”难度大。所以在职业教育的机制上要确立与市场接轨,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机制,采用项目化教学、编外导师等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知曉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化。

3.结合民族与地域特点,改进课程与教学,完善和规范认证制度。发展民族职业教育要与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相互结合,因此要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就业等方面充分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使得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平衡。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应紧跟市场,实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岗前培养、在岗培训、订单培养等灵活的机制,打破人才培养计划的壁垒,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本,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让民族地区人口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改变当前落后的面貌。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多年来单纯追求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忽视技术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培养技术人才为本,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的民族地区新的发展观。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清楚认识到当前制约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进而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协同学校、政府及企业共同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舒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2]马礼.比较优势理论下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甘肃教育,2017(3):24.

[3]陈建录,张菲菲.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5 - 27.

[4]周成河,李国梅,谢英.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职业教育,2016(16):9- 12.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发展路径职业教育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