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燕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好字,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学习兴趣;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256-01
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一课"时,我有意识地把《音乐》课本中的《上学歌》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第2课中的词语出现在他们学过的歌曲中,这是一件令他们快乐无比的事情,整堂课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时我还会把孩子姓名中的字融入识字教学,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乐意学。
2. 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上册识字6"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字形是学生识记汉字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偏旁、部首、基本字,掌握构字规律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记忆字形,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环节。汉字字形无论繁简难易都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这些基本笔画是分析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的基础,所以在教独体字之前,要先教学生认识和写横、竖、撇、捺、提、竖弯钩、横折等基本笔画。
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认识和掌握偏旁部首就会简化识字的分析和记忆的过程。在学生掌握独体字、合体字的一般构字规律和写字规律的基础上,同时渗透汉字构字特点,如教"青"字表音的"清"、"情"、"请"字时,我引导学生先看拼音,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聲调不相同;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青"字,进而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的作用。教"清"字时,我首先指出它是"清洁"的清,搞好清洁卫生离不开水,所以用"氵"做旁,然后再教教材上的"清早",指出清早的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新,所以"清早"的清是"氵"旁。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了字义。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4.自觉参与——主动学。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有兴趣识字,爱学,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乔建中《课堂教学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