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探索

2018-05-24 09:55李赞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

李赞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抓手。作者从拓宽视野,高度重视;完善机构设置,创新运作机制;打造一支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各项保障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大胆探索,以期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五维度探索

一、拓宽视野, 高度重视

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因,往往能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除了站在微观育人视角谈论其重要性外,还应该认识从学校发展这一纵观视角以及服务社会发展这一宏观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创业就业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其教学成果直接体现着一所学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阵地,对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有重要影响;还需要认识到,搞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事务,更应该从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创业就业教育还是保民生促就业工程重要环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詹文明先生对德鲁克一生的评价可以总结为“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这不仅成为所有管理者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有益参考,也是我们思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要借鉴。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务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参与其中的相关部门以及教职员工都要对之也要有充分认识,用更高的格局来对待该项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都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才能在课堂上、工作中以高度的使命感去真心地投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激情,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为学生和国家的未来负责。

二、完善机构设置 ,創新运作机制

如前文所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还主要是由教学和学工两个大职能部门分头实施教学和指导工作。由于彼此分属不同主管部门,相互配合略显乏力,鲜见形成琴瑟共鸣的现象,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业务指导、项目孵化、竞赛参与等环节衔接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其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良性开展。虽然伴随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部门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开始尝试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等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培训活动,其活动内容、活动的方式也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但这类部门往往对于就业教育的关注不够,只能照顾到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部分学生(我们称之为“点”),照顾不到大多数倾向于就业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面”),无形中断裂了就业与创业之间的关联,也没有发挥出多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效应。至此,课题组认为,完善就业创业机构迫在眉睫,对于如何更好、更快的建立与完善此类机构设置,创新运作机制,就要尝试性的开展以下工作。

毋庸置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组建专门就业创业综合服务机构或者组织是当前该项工作的首要环节。鉴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全方位性,该机构或组织的组建在业务上肯定要能整合现有校内外资源,衔接起现有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具体统筹就业创业教学、日常辅导、专业指导、实践及校企互动合作等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知识、技术、实践、实训、孵化平台等支持;在人员配备上主管领导挂帅不可或缺,但也要考虑任用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主持和负责日常工作,在校内的人才培养整体框架内,将创业学院、就业办,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也纳入该机构,发挥该机构的协调、组织功能,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育的人力保障格局;基于前面的人力保障设置,该机构在软件配套上还需建立起完整的多方议事制度、明确各项业务之间的工作流程、确定机构内部人员的具体职责、理清配合部门的业务范围和履职程度,避免因业务交叉重复而产生的相互推诿、重复推进等问题,也要避免部署有回声落实无效果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开展具体工作时务必拿出完美的实施计划,做到逐级明确分工,并提出保障方案,激发参与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融入该机构的具体业务。

三、打造一支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

一般而言,机构建设往往相对比较简单,机制建设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经过一定阶段的运行,机制建设也会逐步走向成熟。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支具有协作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就业创业教育团队,这支团队才是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真正的落实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 但对于这支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分类、分批对待,毕竟各岗位的职能有一定差异,各岗位人员的现有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课题组认为,按照基本职能将这支队伍构成基本分成四类,一类以专职机构负责人为代表,业务能力和素养比较高,重点加大其协调和组织能力培养;一类以就业创业课教师为代表,理论水平较高,重点培养其就业创业实践业务指导能力,从共性到个性;另一类以基层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人员为代表,实践经验丰富,重点培养其深化对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解,提高其开展的工作的水平,从理论上武装起来,实现从个性到共性;还有一类以创业孵化导师为代表,社会创业经验丰富,对国家相关政策把握比较深刻到位,重点督促其积累校本知识,了解本校学生特点。

对于这四类人群,高校务必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可以支持教职工参加相关主管部门或者社会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也可以组织教职工开展相关业务的校际交流,还可以通过内部讲座、业务沙龙、素质拓展等形式开展内部学习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分项目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带动团队自主学习,总结本校已经取得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团队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水平。

当然除了这些具体业务能力的培养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其对本校整个就业创业体系的了解,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及在工作流程中的位置,提高其参与协作能力,尤其打通就业教学与就业指导、创业教学与创业孵化、集中教学与分散实践、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等之间的藩篱,形成对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的工作机制的高度认同,自觉按照就业创业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按序推进相关工作。

四、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模式不能再停留在校园内部进行闭门造车,我们要适应时代大环境,适当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开放办学,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就业创业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

首先,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大门打开,由校内的创业学院、优秀企业、官方职能部门彼此相互协作,定期召开各方之间的研讨会和交流会,邀请外边的成功案例走近校园,积极建立多方交流和互动的长效机制,力争实现校企合作及官方的多方位支持,为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能加入到本专业的产学研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教育中。

其次,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聚焦式和发散式两种,前者强调对学生开展专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后者强调普及式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与“面”的关系。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从“点面结合,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立场出发最为妥当,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的建构上。

构建“三层次”课程体系是独立院校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中之重。全校公共课层次(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开设科学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等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完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体系,开设包括《创新实践》《创业实训与案例分享》等网络开放课程,建立网络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专业课层次(面)。各专业除至少开设一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并列入通识教育类课程外,同时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或相应课时,通过研讨、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学科前沿知识,培育创新性思维和创业思想与方法;精英班课程层次(点)。根据课题组所在学校的实践经验,开设创业实践班(工商管理专业設立)、数学建模班(信管、营销专业设立)、CPA(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设计)和互联网金融实践班(金融学专业设立)等创业类实践班是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素质、能力的又一重要方式。如果说前面两种方式是做“面”上的工作,那么这一方式可以算是做“点”的工作。在具体培养模式上,大连大学的“3+4+X”模式值得借鉴。“3”即“三阶段实战式培养体系”,分别在创意激发阶段、创业实训阶段、培育孵化阶段三个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完成前一阶段班级学习且经考核合格后,即可进入后一阶段班级学习;“4”即“四平台拓展性创业实训项目”,学生参加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及创业路演等四类创业实践活动;“X”即学生自主创业实践运营,学生正式工商注册,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公司经营管理活动。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是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保障。为此,题组认为,首先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是首要任务。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不仅仅为大学生校内就业创业实践提供了近距离平台,也为整合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整合平台;其次,学校加强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共建合作创新平台,明确主导责任,落实配合义务,激活反馈联动机制,制定搭建创业竞赛、创业实训、创业沙盘、虚拟公司等各种创业实训平台的支撑政策,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系统的、完整的、全程的训练过程,形成“大创项—项目选育—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管理模式运行体系;最后,学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参观学习、承接企业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认识就业能力所需、发现企业发展短板,使之成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

五、加强各项保障,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首先,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氛围是促进学生及参加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学生就会自发地激发其对就业创业的兴趣和动力。独立院校可借此机会发布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创建专门的创业基金,分阶段、分步骤、分人群进行宣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本校就业、创业的典型学子及先进案例,激发本校学子就业创业的热情;相机邀请社会同类院校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进校举办讲座、开展沙龙等途径,拉近其与师生的距离,营造良好互通交流环境,培育浓厚的育人氛围。

其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激励与服务管理机制。如果说文化氛围的培育属于外围软环境,那么服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就应该属于内部软环境。所以,独立学院不但要从文化氛围上大力宣传,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激励和管理机制。诸如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理顺彼此之间的协助关系和业务流程;落实和完善灵活的休学创业制度、学分抵换制度、高效的就业创业指导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构建协调高效的理论课教师、实验实训教师、就业创业导师、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等构成的师资交流机制,确保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有效顺利进行;建立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就业创业活动中的具体情节,便于指导老师把握进展,及时做出安排,确保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15.

[2] 李玉光、王谢勇,大连大学“三层次、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模,中国高校科技,2014.1.103.

[3] 商应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20.

【作者简介】

李 赞(1983.10-),陕西西安人,任职于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