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

2018-05-24 05:45王皓淼
文化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教儒学哲学

◎ 王皓淼

(齐鲁书社 山东 济南 250002)

一、“儒学宗教化”的本质分析

2005年蒋庆发表长文《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1,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但他提出的“儒学宗教化”这项议题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儒学的积极入世与宗教的摆脱世俗矛盾

如儒学经典《大学》所说“八条目”,这是很明显的入世哲学,而这一种入世的哲学与“利”字一旦结合在一起就成为“入仕”之学,再进一步就成为“官本位”;而以基督教、佛教为代表的宗教,强调的是与主的亲近、“彼岸世界”,重视人自身的修为以及“爱人”,而且不会去讨论“利益”等问题。因此,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建设成为宗教是不可取的。

(二)哲学上的矛盾具备特殊性

蒋庆文章的基本构想中有许多地方模仿基督教,比如聚会、讲经、仪式等,可是“文化”是有区域界限的,没有特色的文化称不上文化,因此,对儒学的复兴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不必模仿外来宗教,如果生搬硬套某些外来宗教的形式,只怕会让刚刚复兴的儒学虚有其形。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西方国家在传统上大多数是同一民族国家,统一信仰相对容易。用比较的眼光来看,如果中国这个民族众多的国家,能继续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坚持各族宗教信仰的自由,未尝不是一种“多样之美”,不必在乎所谓的“多信”和“一信”的层次高低。蒋庆也认为应该实现“大同”,这个“大同”是中华民族全民的理想,而全民族的理想必然要建立在各民族互相认同的基础上,一旦确立“国教”,很难保证不排斥外来宗教和少数民族自己的信仰,蒋庆自己的理论自相矛盾。

孔子画像

(三)历史的教训

儒学独尊地位是从汉武帝和董仲舒元光决策(前134年)开始的,无论汉武帝还是董仲舒,抑或是最早记录这段历史的司马迁、班固,都没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北宋的司马光依据班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总结出来的。至于汉武帝、董仲舒、司马迁、班固没提出“独尊儒术”的原因何在,答案可以利用汉宣帝的名言——“我汉家自有法度,霸王道杂之”。此后,儒学被立为官学,虽然说胜似宗教,但终究没有在独尊儒学的时代成为宗教,究其原因是儒学成教以后对王权的约束不符合帝王要中央集权的要求。然而,儒学“官学化”时间长久就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于是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儒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康有为欲图恢复孔教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时期儒学甚至被清算。类似的是中世纪欧洲的教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基督教的基本观点,而且权力还曾凌驾于王权之上,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性”和“自由”才被发现,最终走出黑暗。这些的经验教训不应吸取吗?

(四)不赞成“儒学宗教化”其实正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自科举制创立,特别是朱熹以后,考试内容均参照儒家经典,明清尤甚,可是遴选出来的官员有多少人有真才实学呢?经过粗略统计,当时的状元中杰出者总共才10多人,相比中国历史上出过777位状元来说,杰出人才实在少得可怜。科举之下良才匮乏的因素除了“官本位”外,还有一大因素不容忽视:唐以后的统治者把儒学染上了宗教色彩,窒息了传统思想的发展,才导致了中国自明中叶以后科技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慢,在康乾盛世的繁华过后逐渐被西方赶超。

二、采取相关措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钻死胡同、走“儒学宗教化”的道路,那到底该如何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应当兼收并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儒、墨、道、法四家学说进行融汇的范例。

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哲学的理由虽然有主观片面性,但是其所分析的东方在历史上是专制社会,人的意志不是自由的,而哲学与自由同在,意志是普遍的和无限的2,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证明中国哲学的合理性,也需要融汇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

汉代吸取的佛教、唐代传入的基督教(景教)等,其有益的内容是对宇宙不断的追问、对人性的反思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这是应当继承和创新的。

曾经有人提议将儒学建设成为宗教,要以孔子为教主,以七十二贤为辅,并专门编写一部《儒经》。这股风气如果不提防的话,中国将再一次陷入形式化和复古主义的浪潮中。倘若说康有为、陈焕章在民初企图立“孔教”,是当时那个时代人民觉醒意识不强的产物,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很大解放,再喊出创立“儒教”,这是在当今精神文化相对弱势的形势下的一种“有病乱投医”。

当下需要警惕的历史虚无主义,其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3。

把儒学这种传统哲学升格为宗教,看似是文化自信,实则是自卑与自大,不仅会扭曲了传统思想的精华,也会玷污了宗教信仰的神圣,还会走上复古,其结果是贻害子孙,阻碍进步。对我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仅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这种思潮,也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4。

[注 释 ]

(1)蒋庆《关于中国重建儒教的构想》:2005年在广东从化“第一届全国儒教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9年收入《儒教新论》时做了部分修改增补。

(2)黑格尔观点:参见《哲学史讲演录》卷1,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7-100页。

(3)郑师渠:《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载于《历史研究》2015年03期。

(4)王韶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1日,第6版。

猜你喜欢
儒教儒学哲学
图书易学与儒教建构:喻国人思想研究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道统的宗教化: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菱的哲学
儒学交流在路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A List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ree Nations Jointly Issued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