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艳艳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立体化建设,提出立体化设计教材、提倡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考评制度等高职经济法课程立体化建设的途径,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法课程 立体化 考评制度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70-02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工商专业、会计类专业等经济管理类型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进入了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运作阶段,这需要技能型人才拥有更高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也应该实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经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与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很多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浓度不够,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本文探索高职院校经济法立体化建设的途径,以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
立体化教学,是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学习主动化、课堂讲授方式多样化、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材乃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蓝本,所以立体化教学开展首要去设计立体化教材。在教材设计上,应突出应用型原则。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因此,教材设计应该围绕应用型原则开展,面向应用,强调能力培养。面向金融岗位之需要,突出能力,强化技能和应用。此外,还应该体现目标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目标,决定了需要坚持一体化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教材设计上应做到根据职岗位能力需要来设计培养目标,根据岗位需要来设计教材内容和能力培养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大多数知识点都是法条解释和概念理解,很少去考虑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要求与任职需要。因此,经济法立体化课程建设应该是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金融工作就业岗位之需要,以经济工作任务作为中心,结合岗位技能考核的标准来整合教学内容。金融岗位业务的工作项目,主要是服务营销、会计报表、档案管理、稽核、业务管理、档案管理、临柜交易等,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工作项目来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选取理论知识,这样既能实现金融法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互相链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平台和基础,围绕学科课程为中心来设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体现教材内容上的立体化。在教材内容上,应该围绕学科课程为中心来展开,整合多层次、多媒体、多形态的教学资源,由教师参考书、教材、试题库、学习指导共同结合成教材,应涉及电子教案、素材库、教师辅导、案例材料、网络课程、助学课件、工具软件、试题库等这些部分。立体化教材和传统教材不同的地方是整合多种媒体,并且发挥优势。通过多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设计,解决课堂教学和课堂外教学,以及远距离教学存在的难题,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强调实践教学的特征,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和实践过程中出现难题。因此,可以把经济法教学内容划分为“企业法律制度版块”“支付结算和票据制度版块”“政权法律制度版块”“合同法律制度版块”“工业产权制度版块”。在每一个版块,教师应该编写针对立体化教材的教案,提出对应的能力培养需要,打破传统的书本教材和纸质资料注重知识讲授且不注重培养能力的形式。在教学上,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和网络为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条件。
立体化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立体化教学开展中,应该致力于延展教学时空,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探索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热情的教学方式。
由此可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整体思路是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网络信息發达的当代,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时间的发展,可以看到传统教学模式最大弊端就是严重受时空的限制。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教学平台,有效地延展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如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师,可以采用学校的信息平台,把精心设计的PPT、精选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精心设计的案例素材都上传到网络上,通过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互相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具体教学过程开展,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学习有关的经济法律理论、经济法律规定和经济法律案例,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讲解学生共同认为属于疑难性的问题,之后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种线下与线上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提升教师的制作案例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挑选和采集图片、PPT制作、视频录制上都需要教师拥有娴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在教学案例制作上,应该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三者的互相结合。在选取案例上,应该在学生的生活认知范围之内。在选用案例语言方面,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通俗性的语言去描述案例,方便学生消化与理解。这一切,都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之后,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信息化学习习惯方面的训练。立体式教学方式的提出,需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促进立体化教学的开展。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需要教师加大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比重。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抽象思维比较弱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转换,也应该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展开。如教师可以在经济法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精选经济法理论知识,突出经济法的职业实用性。如果经济法是60节课,那么实践环节应该增加到30节课。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比例,可以根据专业的设置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在实践教学模块上,可以划分为共享和各个专业具体实践模块这两大类。在案例教学实践形式上,可以采取证据固定、简单法律文书制作、案例辩论、案例讨论、案例模拟法庭等多样化教学形式。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思想理念,积极探索能有效实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立体化的考评制度,能实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学业共同发展。立体化考评制度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业的进步。
立体化考评制度的建立,是包括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考评主体和多样化的考评方法。在考评主体多样化上,可以由专业化的教学评价人员、专家组、相关教师来组成。在立体化考评体系中的教学评价人员,应该是接受过教育学、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考评过程中,考评人员的工作责任就是承担对程序的跟踪,判断数据的正确性、统计和分析考评的结果。考评的专家组成员,应是一些讲授经济法至少有三年或者六学期的教师。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价體系都是以科研成果作为评价的标准。只有对立体化考评体系的专家组成员的职称做出要求,对经济法的授课时间和授课经验做出严格规定,才能体现对经济法授课教师的关怀之心,也才能获得被评价教师的积极配合。同时,吸纳有关教师参与考评专家小组,这些教师应该是从事经济学和金融知识讲授有三年以上经验的教师。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参与立体化考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直接受众者,在评价体系中应发挥学生的作用。针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存在着态度不端正、入门门槛比较低、评价能力方面比较差的问题,应提高学生进入门槛资格,保障评价结果的有效。在立体化评价体系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必须成绩位于中等以上,且积极努力。除此之外,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还应该通过知识储备量、行为一致性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测试,这样才能作为评价资格的候选人。
立体化考试评价体系强调动态发展过程和科学性。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也要保持适用性和与时俱进。如应该及时删除过时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保持评价系统永远能检测教学效果的科学性。立体化考评体系上应该保持科学性,严格根据一定程序去实施评价过程,从而确保评价制度功能获得有效的发挥。
总之,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立体化建设,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1]洪晓波.关于高校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3)
[2]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