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2018-05-21 06:35刘诗洁王林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知识图谱太极拳

刘诗洁 王林

摘要:以CNKI数据库体育类核心期刊1992-2017年收录的太极拳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494篇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探寻国内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研究演化过程历经初级、发展、稳定三个阶段;(2)太极拳运动研究的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呈现集中-离散型图谱;(3)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太极拳与民族传统文化、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研究、太极拳与身体机能影响等方面;(4)太极拳研究领域文献的被引半衰期较高,普赖斯指数较小,其被引活跃度相对较低,表明文献内容较为陈旧。

关键词:太极拳;知识图谱;科研机构;高产作者;共被引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2-0035-09

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项目之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是文化外宣、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正是这样一个饱含期待的体育项群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国内理论学界在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展开了对太极拳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太极拳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的研究、太极拳运动研究进展、太极拳与民族文化等方面,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是太极拳运动的本质及大众疏离感使得太极拳运动的传播实践愈发复杂,受众需求多元化、选择多样性迫使太极拳运动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回顾与总结,明晰太极拳运动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演进脉络,以便于国内学者准确把握太极拳运动的研究动向,促进太极拳运动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

本文利用CiteSpaee V(5.0.R1 S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2-2017年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太极拳文献进行分析,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绘制太极拳运动研究知识图谱,解读太极拳运动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为完善和丰富太极拳理论体系、提升太极拳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表明: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上。因此,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北大中文核心收录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太极拳”研究的文献,结合本文研究目的,依据这一界定,对符合研究需要的数据进行了查询(见表1)。

本研究运用上述检索方式,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09篇文献,随后将数据进行手工筛选、剔除。文献剔除标准与程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1)与主题无关文献,如《我院青年教师陈文鹤赴日宣读论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等(与主题无关文献共剔除157篇);(2)宣传、重复类文献,如《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学情况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张谷泉副院长9月20日向我院本届实习生作的报告摘要》等(此类文献共58篇)。经过多次反复筛选,共有494篇核心文献纳入。随后将文献的全部信息,包括文獻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下载并保存为纯文本形式,以备数据处理和研究分析之用。需补充说明:(1)本研究核心期刊数据来源于1992-2017共颁布的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5家期刊属于2000年后陆续加入其中,《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学校体育》等6家期刊属于我国早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其文献数量已做相关处理。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文史》于2002年更名为《体育文化导刊》,其文献数量统一合并到《体育文化导刊》;(2)文献检索式的确定采信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工作人员的建议,同时就文献手工剔除标准进行了咨询,以确保文献纳入的客观性、准确性;(3)考虑到期刊杂志的影响力、代表性,本研究以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文献分析来源,而《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于1992年推出,故检索时间设置在1992-2017年。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计量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太极拳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并利用EXCEL2003和Origin8.0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数据来描述关于太极拳运动文献数量特征及时空演变历程,从而揭示太极拳研究热点和规律。

1.2.2可视化分析法 采用CiteSpaee V(5.0.R1SE)可视化工具对搜集到的太极拳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处理,并将数据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以图表、图像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太极拳的前沿、热点问题及隐含现象,从而更加客观地揭示我国近25年太极拳的发展与趋势,进一步了解太极拳领域的演进脉络和发展方向,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提供决策建议提供依据。

1.2.3多维尺度法 多维尺度法是一种数据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多维空间的研究对象(样本或变量)简化到低维空间,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位、分析和归类,同时还保留了对象间的原始关系。将上述494篇核心文献通过SAT13.2预处理,随后建立相应的共词矩阵,接着利用SPSS22.0的“度量一多维刻度(ALSCAL)”对上述共词矩阵进行处理,得到以关键词为节点的可视化多维尺度图谱,进一步凸显武术传播研究的热点聚类。

2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文献时空特征

2.1.1太极拳文献时间特征 1992年至今的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文献变化趋势图(见图1)。

特征如下:(1)1992-2001年是太极拳运动研究的初级发展时期,其相关研究核心文献数基本是个位数,但是已有学者提出从“修身价值”的视角探讨太极拳运动,为其兴起及研究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2)2001-2014年是太极拳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几乎呈现“垂直上升”的态势,我国关于太极拳运动的相关成果大量涌现,“普通期刊”的刊载量快速增长,2014年已达到517篇,“核心期刊”的刊载量也有小幅上升,表明太极拳运动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3)2014年以后关于太极拳的文献数量呈现下降态势,表明该研究领域逐渐趋于稳定,这与刊物载文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关系,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太极拳研究的稳定发展阶段。值得提出的是,近25年太极拳研究核心期刊文献出现两次高峰即2004年和2008年,可能是与当年有无国际、国内大赛以及大型论文报告会等有密切的联系,例如2003-2007年我国连续3年举办世界武术锦标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国际太极拳与健康学术会议等。

2.1.2被引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分析 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是指所有的被引文献中,显示一份期刊从该学科文献中较新的一半前年度向前推算引用数占截止当前年度被引用期刊的总引用数50%的年数,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_8 J。而普赖斯指数是将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数之比当做一个指标,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总而言之,被引半衰期越大,其普赖斯指数越小,说明近期文献被引较少,文献内容较为陈旧。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其中A为累计百分比最接近50%那年的年数,其对应的累计百分比的值应在0%-50%之间;B为累积百分最接近50%的那年对应的累积百分比;C为累积百分比第一次超过50%的那年的当年百分比。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2017年太极拳研究领域被引半衰期为11.54年,普赖斯指数Pi为6.07%,这比我国中文文献的平均被引半衰期6年相对较长,比各学科的普赖斯指数平均值50%相对较小。纵观近25年来太极拳领域文献刊载量演变趋势,其文献量在201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结合其被引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说明该领域发展已趋于成熟,近年来活跃度相对较低,被引半衰期较高,普赖斯指数较小,期刊论文的被引年份相对久远,同时也说明太极拳领域研究文献内容相对陈旧,迫切需要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的介入(见表2)。

2.1.3太极拳文献空间特征

(1)主要来源期刊分布。

为了更清晰的揭示太极拳领域在18家(包括浙江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核心期刊的载文情况,本文对各刊物载文量作了进一步整理、统计与分析(见图2),载文量排名前五位的期刊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和《中国体育科技》。对上述期刊载文内容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均侧重于太极拳与生物力学、神经学结合,关键词以“感觉机能”“神经系统”“血液循环”以及“运动强度”等为主;《体育文化导刊》更加侧重于“文化视角下”的分析理论,如体育文化、太极文化、太极拳论等;《体育学刊》与《中国体育科技》则更加侧重于太极拳对女性、中老年人的实验干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太极拳运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验干预,以老年人、成年人及妇女等健康人群为受试群体,从而揭示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身体活动能力、心率及血压等的影响。图2太极拳研究领域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载文量统计图

(2)科研机构分布。

科研机构的分布可以直接表现出我国在太极拳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其影响力的分布。在作者所属机构知识图谱中,N=354,E=213,Density=0.0034(见图3)。

近25年间,共有354家单位对太极拳领域相关方面發表核心期刊,其中产生了213次合作。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大小代表发文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说明各个机构合作越密切。

科研机构呈明显的集中一离散型图谱,这些高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其中,上海体育学院的节点最大,北京体育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与上海体育学院的合作构成了最大的合作网络图;除此之外,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两两合作或孤军奋战,例如河南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在高产科研机构分析中,首当其中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发表太极拳运动领域相关文献高达70篇;排在第2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共发表论文37篇;排在第3位的是山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各发表论文30篇。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研究多集中于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如:山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虽有不俗表现,但仍远落后于体育院校。未来的太极拳运动研究需要各研究机构间资源互补、相互协作,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进而对太极拳运动的实践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产作者分布。

在CiteSpace V与参数设置的Node Types:选择Author,Links:选择Cosine,Selection criteria:Top50 per slice(表示提取了每个时间切片排名前50的数据来生成最终网络,即1992--2017年该时间段内发文量top50的作者)。

如图4所示,其中N=671,E=590,Density=0.0026,即分析中共有671位作者,节点越大即作者发文量越多;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节点间的连线反映,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间合作的多少,E=590即这些作者之间发生了590次合作,高产作者合作图谱结合发文量较高的作者及研究领域,得出以下规律:(1)高产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呈现高度离散并存的分布规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该领域发文作者共有671位,作者之间的合作已达到590次,但仅限于两两合作,缺少团队协作,绝大多数研究者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2)学者、专家各研究领域较为明确,例如王晓军、武东、田金龙教授以运动医学、运动控制以及中风生物反馈等为研究方向,而姜娟、张志勇、郭志禹、周庆杰教授的研究方向则以武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健康促进等为主。其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的作者仅16人,说明该研究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研究者科研活动的维度较大,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和综合的机会较多,便于学科之间相互吸收和借鉴,有利于相关学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见表3)。

2.2太极拳研究热点演化分析

2.2.1太极拳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通过聚类算法将关联密切的主题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研究领域)的过程,用于解释某学科邻域的研究主题结构。

运行CiteSpace V(5.0.R1 SE)通过Pathfind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见图5),得到494篇文献的知识网络包含766个节点(nodes),1 756条相关路径(1inks)(N=766,E=1 756),同时利用SAT1软件得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将相似矩阵导入SPSS22.0版,其度量模型选择“Euclideam距离”得到多维尺度图谱(见图6)。

从以上多种聚类方法图谱的综合性出发,1992年以来我国太极拳运动研究可分为三大知识群,其知识群主要集中在:(1)太极拳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包括太极拳的文化、起源以及传播与发展、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武术的一张闪亮名片,吸收了太极文化、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是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认知的硕果。(2)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研究,包括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优化设计等方面,如早期的探究性教学法、“体操式”教学法、配乐与表象训练法,到后期的同步教学法、结构教学法和“拆手”教学法;在竞赛研究方面,如运动员选材、技术动作分析以及竞赛规则变革等几大方面,这些都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促进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3)太极拳与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如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等慢陛病,受试者以中老年、女性群体为主,通过对太极拳动作结构、发力大小强弱的定量分析,研究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机体各项指标的变化。纵观太极拳知识群体可知,无论是从单一的生理学、医学过渡到现代人体科学以及神经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还是从太极拳起源、文化传播升华到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产业,研究内容日渐完善和成熟,横向及纵向分化加快,宏观及微观层面深入发展,为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综合提供更多的机会。

2.2.2太极拳研究热点时区演变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寻1992-2017年太极拳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使用了CiteSpace V关键词聚类的时区视图(timeline)呈现功能。时区视图侧重于时间维度展示关键词聚类递变的视图,可以清晰地显示研究热点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直观地呈现关键词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更新的历程及其相互影响(见图7)。

依照关键词聚类在时区分布中的集中与离散状,以及核心期刊的每年刊载量情况,将时区划分为3个阶段:

1992-2001年以“太极拳教学”“保健与康复”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初级阶段,其关键词聚类为“套路动作”“健身价值”“体育社会组织”等。这一时期高被引文献有王岗撰写的《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李华庆撰写的《太极拳运动医疗保健效果及机制的探讨》;赵晓勤撰写的《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保健作用的探讨》;郑贺撰写的《太极拳教学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文献均是基于理论教学的角度全面地展现太极拳的知识,并推广到大学以及社会群体,其内容大多是对太极拳的界定、动作研究,以及逐渐窥探太极拳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从而为太极拳运动研究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2014年以“太极文化”“竞技武术”“健康促进”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快速发展阶段,其关键词聚类为“心血管”“平衡稳定”“中国文化”“世界武术锦标赛”等。这一时期关于身体机能的高被引文献有金昌龙撰写的《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杨祥全撰写的《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孙耀撰写的《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等,上述文献均以太极拳为干预技术的实验性研究,其内容大多是以慢性病治疗为实验环境,受试者均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这可能与太极拳是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之一的原因有关,它对慢性疾病以及身体保健均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指出在这一阶段,武术竞赛成为研究热点,如虞定海撰写的《<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改革的研究》、洪浩撰写的《对武术竞赛制度改革的思考一兼论套路与散打的分离与结合》,以及王俊法撰写的《世界优秀太极拳运动员技能水平的甄别研究一兼对第9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难度技术的分析》等,上述文献均以改革武术竞赛规则为目的而深入研究,这与2003-2007年我国连续3年举办世界武术锦标赛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郭志禹撰写的《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李吉远撰写的《太极拳传播现象的文化解读》等基于文化建设层面研究的相关文献,与2006年太极拳列入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密切相关。

2015-2017年以“脊柱功能”“交感神经”“心理学”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稳定阶段,随着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物学等科研技术的介入,致使该阶段研究内容是上一阶段研究内容的升华,同期的文献有姜南的《太极拳对脊柱的运动干预研究》、张阳的《太极拳与广场舞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杨慧馨的《太极拳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契合性分析》等;而蓝永生的《太极拳运动提高大学生认知功能的研究一来自P300的证据》、李小芳的《太极拳对治疗医科大学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等,则从心理学角度来证实太极拳运动对提高受众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内容与当下热点探究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促进的结合有着密切关联。

3结论

本文选取了自1992年以来国内太极拳运动研究领域的494篇文献为研究樣本,对太极拳运动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力图展现太极拳运动研究状况,包括历年发文数、期刊及主要作者分布、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太极拳运动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太极拳与民族传统文化、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研究、太极拳对身体机能影响,演化过程历经初级、发展、稳定三个阶段。

太极拳领域当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自2014年后年发文量基本处于平缓且小幅度下滑。在太极拳文献的时空分析中不难发现,我国太极拳运动研究领域科研团队间的交流合作还不够,其网络图谱显示团队节点之间的连线不多,除该领域影响较为深远的学者外,该聚类群还是较为分散的;文献被引半衰期较高,普赖斯指数较小,其被引活跃度相对较低。在今后的科学研究里,应该加强科研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增强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研究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建议在太极拳运动研究中尽量选择新颖的课题或者前沿问题进行研究,这将提高我国对太极拳运动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知识图谱太极拳
逆行者的武汉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浅析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