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刚民
摘要:为了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抽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围绕政策解读、老龄状况、组织管理、国际经验4个方面12个内容对我国老年体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推进老年体育发展,既是时代机遇,又是实施“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官民”身份的双重性,导致老年体育管理体制权责不清,关系不明。城镇和农村老年体育的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经费支持等差异明显。国际老年体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并从政策制度、组织管理、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价值重塑、学科建设、模式创新、经验借鉴8个方面提出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健康中国;老年体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2-0001-08
“健康中国”已经成为时代主题。2016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正式将“健康”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自1999年以来,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5年底,源自民政部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 386万,占总人口数的10.5%。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35年后,中国将面临比美国还要严重的人口老齡化问题。由此可见,面对日益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关注全民健康,关心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个时代命题。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不仅是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更是体育、卫生、医疗领域思考的问题。在“健康中国”和“社会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从促进老年体质健康的角度出发,运用专家访谈,抽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围绕4个方面12个内容对我国老年体育进行研究,并从8个方面提出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提供理论参考。
1健康中国的时代解读
1.1政策制度环境
健康既是民生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反映出党和政府的时代责任和治理精神。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指出:“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打造健康中国”。为了打造健康中国的目标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研究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由此可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集体,把健康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领性文件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民生健康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1.2老年体育机遇
“人口就是命运”,足以突显人口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8篇,29章。其中,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四节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明确指出“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第十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第二节促进健康老龄化,指出“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由此可见,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年群体的体质健康。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还能预防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发作。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政策制度上促进了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3健康促进方式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用8章近40%的章节强调健康与医疗的关系。同时,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4个方面强调体育对健康的预防功效。在第三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突显“体医结合”的健康促进方式。“体医结合”既是一种健康促进理念,又是“体医结合”凸显“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健康指导思想。在慢性病成为健康杀手的当代社会,适当的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能够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体医结合”成为21世纪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良方,“体医结合”是既经济又实效的健康促进方式。
2当代中国的老龄状况
2.1老龄结构
联合国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量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7%,就可以判定该国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局发布的数据信息,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20 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 161万,占总人口数的9.7%。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2亿,占总人口数的15.5%,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38亿,占总人口数的10.1%。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2 200万,占人口总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 386万,占总人口数的10.5%。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4.5亿(见图1),相当于国际上某些国家的人口总量。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将成为一个老龄人口大国。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5.4%,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村老龄水平为7.35%),高出接近50%的水平。说明近10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较为严重,老龄人口基数大,而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但由于我国地理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东部城市老龄化程度要比西部城市高,城市老龄化呈由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增强老年体质,促进老年体育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2.2养老方式
健康养老是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自从中国政府1971年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家庭人口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养老支持,受1980年“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我国城镇家庭结构基本呈“4-2-1”发展趋势。而农村家庭结构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严重影响,比如“一胎是男孩,终身不再怀”“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等,农村家庭人口数量也呈缩减的趋势。我国城乡养老体系存在巨大差别,城镇地区子女和老人在空间上保持着“分而不远”,在代际支持上呈现出“分而不离”的特征。大部分老年人享有养老退休金、城镇医疗保险金,在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卫生保健等方面相对于农村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农村老年人主要是以家庭供养为主,绝大部分老年人享有农村大病医疗保险。依赖于“养儿防老”的农村老年群体,生活经济来源于子女的直接资助。子女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农村老年群体晚年健康水平。财政部以及保监会的数据,“未富先老”给我国的养老带来极大的挑战。财政部2016年12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45元调整到50元。然而,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方式仍然难以为继。可以说,养老方式是关系到中国老年人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众多健康影响因素中,体质健康成为老年群体关注的重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危害老年群体的体质健康。因此,提高老年群体慢性病预防,强化体育健身干预,增强老年体质,既可以提升老年群体的晚年幸福感,又可以减轻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
3我国老年体育的组织管理
3.1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社会转型导致政府部门的职能改变。我国老年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负责老龄事业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负责发展体育事业的国家体育总局两大机构组成(见图2)。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于1982年。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老龄事业机构问题的通知》,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更名为中国老龄协会,为国务院副部级事业单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为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身份,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经历了“中央体委一国家体委一国家体育总局”的发展变迁。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属于部级行政建制。1983年,中国老年体育协会成立大会在洛阳召开。中国老年体育协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该组织属于全国性、群众性体育社团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章程第六条规定,“在业务上接受国家老龄办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老年体育管理体制具有“官民”的双重身份。在老年体育管理过程中,既要受“行政组织”的支配,又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双重身份”管理最终导致政府、社会各主体之间权责边界不清,关系较为复杂。
3.2运行机制
我国老年体育组织管理的运行机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从学理上来讲,垂直型的管理体制,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但是,由于管理机构的“双重身份”“职能交叠”导致各部门之间存在协调不畅,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各主体、部门、机构之间管理碎片化。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体育没有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建立“齐抓共管”的老年人体育领导协调机制、活动组织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督查机制。从政策和经费上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机制也没有真正确立;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老年体育运行差异明显。城镇老年体育主要以社区为依托,在人员指导培训、经费政策支持、场地器材保障、医疗服务诊断等建制方面相对完善,但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农村老年体育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以村委会为依托。在“乡镇一村委一组委一家庭”的组织架构中,农村老年体育受财政资金、价值观念、闲暇时间、生活状态、代际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问题,组织运行滞缓,整体效率低下。由此看来,我国城镇和农村老年体育运行机制差异明显,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3.3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老年体育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学术交流方面,“全国老年人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老年体育最高单项会议组织形式。该会议由中国老年体育协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协会联合举办,通过大会交流推动老年体育学术繁荣。但是,“全国老年人体育科学大会”缺乏足够的学术影响力,以参加第八届全国老年体育科学大会的亲历,发现会议关注程度较低,有些学者或单位部门领导,对“老年体育科学大会”流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在老年体育赛事组织方面,以各省举办的老年体育运动会为最高级比赛,其次为市、县、镇(乡)、社区(村)、老年协会、俱乐部、单项赛事。这些不同层次、级别、单项的比赛,进一步促进了老年体育的发展。然而,不得不承认,老年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参加这些比赛的老年群体,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组织形式并不能代表中国的老年体育发展水平。在社区活动方面,通过调查,我国老年体育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以城镇社区为依托的老年体育组织和以家庭为中心,村委为依托的农村老年体育组织共计2大类,6种表现形式(见表1)。总体而言,我国老年体育学术会议影响力不足,老年体育赛事群体参与率不高,城镇老年休闲健身体育组织形式较为丰富,农村老年休闲健身体育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3.4活动方式
由于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型社会,农村和城镇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农村和城镇老年群体不同年龄层参与体育的活动方式,参与率、活动经费、体育消费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专家访谈,确定具有共性指标的10项老年体育活动方式。同时,经过约一年半的时间,利用会议、旅游和探亲的机会,分别对浙江杭州、江苏徐州、河南郑州、广西桂林、湖南長沙、四川成都、黑龙江绥棱县、云南大理等省会、市县以及乡镇的当地老年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 480份,回收1 480份,剔除无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94.6%。统计出我国城镇和农村老年群体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参与率(见图3),不同年龄阶段体育活动参与率(见图4、图5)。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东部某县老年体育活动经费人均4-5元,而西部某镇老年体育活动经费人均不到0.5元。在体育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基本上实行“差异性”转移支付。以湖北省2017年体育财政转移支付为例,群众体育财政预算总额为3 862万元,而各本市级(17地市)财政预算总额为2 092万元,所占比例为54.17%,剩余部分由全省各县、镇、村再分配。体育财政经费主要集中在市、县的“城区”。在财政分配过程中,政府机构所在地具有明显的“皇权”优势,差序格局中的乡村和村落,体育财政经费支持严重不足。在体育消费方面,城镇老年体育的消费环境明显优于农村,87%的城镇老人参与过体育消费,而参与过体育消费的农村老年群体仅为43%。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体育基础条件较差,体育消费环境落后,老年群体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低。由此可见,我国城镇老年体育活动方式比较丰富,参与率相对较高,所获得的财政经费资助较高,农村老年群体体育活动方式相对单一,参与率较低,所获取的财政经费资助较少。城镇和农村老年体育消费从观念、行为到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
4老年体育的国际经验
4.1欧美经验
欧美国家应对老龄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30年,英国和德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欧洲各国70年代末开始推广“Trim”项目。1945年,美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台老年体育政策的国家。1965年,美国老年体育政策《老年人法案》首次诞生。事实上,美国的老年体育政策推进并不顺利。以至于有学者指出美国的老年体育以“蜗牛”的速度发展。此后,美国出台了《健康公民政策》《老年体育计划》等相关政策。美国老年体育通过政策干预、政府支持、跨部门、多领域合作,保障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如果说,美国老年体育属于政府和社会结合的典范,那么,德国老年体育则是政府主导模式的代表。德国主要是通过“健康促进政策”“健康保险红利政策”“复健运动政策”来促进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同时特别强调老年体育指导的作用。德国老年体育的成功,归因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医疗保险的结合、与其它公益组织結盟、有效宣传运动与健康信息及提供适当的运动课程”。由此可见,欧美国家主要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结合社会和市场的力量,重视老年产品开发和服务,共同推动老年健康的发展。
4.2日韩经验
日韩同我国具有相似的文化,非常重视老龄化的应对策略。特别是日本,1994年65岁以上的人口数达到14%,如今达到了23.38%。作为世界仅有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应对老龄化,日本文部科学省成立体育活动推进战略委员会,并提出“新老人”援助方案。“新老人”援助方案主要包括:健康讲座、体育骨干培训班、新体育项目推广、社区体育促进、体育赛事欣赏等。总体来讲,日本老年体育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和体育价值认同,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同时依托社区、俱乐部、家庭参与各种各样的老年体育活动,老年体育锻炼得到家庭和代际间的支持。韩国老年体育发展具有系统性、细分性和典型性等特点。韩国老年体育从管理体制来讲,属于政府和社会结合型。“保健福祉部”和“文化体育观光部”制定老年体育发展政策,并提供资金保障。韩国政府重视老年体育的学术研究,依托高校和社会团体进行科学研究,注重老年体育学科发展,系统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结合体质健康状况,进行项目开发,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以庆典活动为抓手,将民族元素和现代体育元素融为一体,推进老年健康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日韩国家,一方面注重政策推行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学术研究、价值认同、增强自信等行之有效的方案促进老年群体健康。
4.3借鉴启示
关注老年群体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一项基本国策。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了跨部门、多领域的合作。从老年体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第一,重视制度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度是推动各国老年体育发展的核心。强化制度设计,推动相关部门合作、协调、执行、监管、问责;第二,重视政府的主导性。政府成为推进老年体育发展的主要机构。在政策和财政的“双重”作用下,政府加大与社会、市场的合作,依托社区、家庭、俱乐部等实施具体的老年体育活动;第三,重视具体的健康方案。通过人性化、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如体医结合、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增强自信等,促进老年身心健康。
5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路径
5.1完善政策制度,凸显执行效果
政策制度是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依据和导向。针对老年体质健康促进,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等相关政策法规。正如美国的政策学者爱丽丝认为对于政策目标的实现,90%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因此,第一,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完善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民主建言,确保政策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明确政策制度的执行主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市场等,因此,体育政策的执行要广泛调动各主体力量,共同推动老年体育的发展。第三,凸显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通过第三方监督管理,成立老年体育监管委员会,成员构成包括政府、社会、市场相关机构或部门、公民等,落实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5.2优化组织关系,明确责权边界
我国老年体育的组织结构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我国的老年协会或者老年体育协会具有“官民”双重属性。一方面既要扮演社会非营利性组织角色,受到政府的监管;另一方面又是政府的“助手”,人事上属于事业编制。正如有学者指出“其存在的价值不是履行对老年人的承诺或社会使命,而在于协助政府的工作,广大老年群体游离于组织的生活之外”。因此,第一,厘清组织关系。老年体育协会应明确自身社会团体的角色地位,进一步厘清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的组织关系,提高社团服务效率。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明确政府的责权关系,将管理权下放给体育社团组织,在市场竞争中,政府扮演好“掌舵”的角色。第三,提高协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张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老年体育协会的权利、职责、义务,明确问责程序,提高老年体育协会的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3增加财政投入,实现精准资助
老年体育属于公益性社会服务事业,离不开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显然,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财政投入是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第一,采用“倒序法”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老年体育发展区域性差异明显。通过专家组的综合评估,经济条件差,老年体育发展滞后的地区,增加财政投入,而经济较发达,老年体育发展较好的地区,资金支持多元化,从整体上实现“均衡”发展。第二,重视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到205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46.4%。农村将成为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增加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加快农村老年体育设施、人员培训、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发展。第三,提高资源投放精准度。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需要人性化的设计,针对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服务,专款专用,避免出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5.4整合服务产业,培育消费市场
整合老年体育产业、养老产业、休闲产业和旅游产业,培育老年体育消费市场有利于扩大老年体育参与数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学术会议、体育赛事、社区活动等组织形式提高老年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培育老年体育消费市场。我国老年群体基数庞大,具有较大的老年体育消费潜力。因此首先,整合老年健康产业。从老年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轻器械、休闲活动、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比较适合老年群体参与。因此,结合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发以休闲、旅游、锻炼、养护为一体的老年服务产业,扩大群体参与量。其次,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意识存在两个误区,消极消费和盲目消费。消极消费主要表现在不管怎么宣传,都会抱着“自我保护”的心理,抵触消费。盲目消费主要是表现为市场上一些不恰当的营销模式,“蒙骗”老年群体消费。所以,通过有效、科学、合法的方式,结合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培养老年群体理性的消费观念。第三,培育老年体育消费市场。我国具有较大的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老年体育消费市场。农村老年体育消费市场培育的重点是完善农村老年体育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制定差异化消费政策,鼓励老年群体积极参与体育消费。
5.5重塑老年价值,增强生活自信
老年体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体质健康水平、克服老年心理孤独、增进老年群体的社会交往,增强老年生活自信。因此,第一,强化赋权增能意识。通过社区、家庭,培育老年群体的增能意识,确保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群体获得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权利。增强老年生活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第二,参与培训教育。老年个体自身需要主动争取各种培训教育机会,通过各种生活自理培训、康复保健培训、风险防控培训,提高老年生活生存能力,重塑自我价值,老有所为。第三,促进社会交往。老年群体除了身体机能下降,最大的担心就是怕被社会遗忘,导致内心的“孤独”。因此,老年群体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群体性体育活动,一方面不断扩大自己的老年群体朋友圈,寻找更多的“共同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强自信。
5.6强化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老年体育学科建设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要注重专家和学者的智力支持。利用高校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校企、校社、校家合作的方式,培养专门性人才。因此,第一,构建老年体育课程体系。老年体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特色体育项目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如兵乓球、柔力球、健身操、太极拳等;以保健康复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如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运动营养、康复保健等。第二,强化老年体育师资培养。老年体育师资建设不能简单的教师转型,老年体育师资需要取得专门资格。教育部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联合老龄办和老年体育协会,加强对有志于老年体育事业的高校教师进行培训,确保老年体育师资的专业性。第三,制定老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75岁年龄界限,将60~74岁分为“年轻老人”,75岁以上分为“老年人”。依據“健康”和“患病”分为“健康年轻老年人”“患病年轻老年人”“健康老年人”“患病老年人”等不同类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5.7探索体医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运动是良医,医疗是保障,体医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老年身心健康,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体医结合就是通过运动与医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预防与治疗。因此,第一,体医结合的观念。我国老年群体更多的是求助于医疗医药的功效,忽视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所以,一方面转变养老观念,传播先进的养老理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为主;另一方面,将运动与医疗结合,进行综合治疗,共同促进老年健康。第二,体医结合的模式。构建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中心的体医结合模式。社区和家庭是我国老年群体主要的活动阵地。通过建立社区医疗监测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社区健康促进中心、社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同时,建立机制,点对点的健康问询机制,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进行干预与预防。第三,提高服务质量。体医结合的关键是针对不同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体医结合方案,满足老年群体体育与医疗需求。
5.8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健康战略
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国际养老经验和健康促进策略成为我国借鉴的范本。因此,第一,立足国情,拒绝“拿来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的国情极为复杂,城镇和农村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老年群体对体育的认知不足。所以,在借鉴国际老年体育发展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消化一吸收一创新。第二,重视家庭对老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国际上比较重视家庭对老年体育的参与,一方面可以增强老年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家庭成员情感交流,老年群体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三,重视社区老年俱乐部的发展。社区老年体育俱乐部成为老年群体对外交流的平台,特别是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可以通过参加社区老年体育俱乐部活动,感受社会的温暖,增进老年情感交流。
6结语
“健康中国”是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健康中国”战略为老年体育提供了发展机遇。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加,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家庭需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发展。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相对落后,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完善农村老年体育公共设施,提高农村老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城镇与农村老年公共体育协调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探索“体医养护”模式,推进老年体育发展,促进健康养老获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