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8-05-19 02:43周子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消化道消化

周子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从而增加了消化道早癌发生率。消化道早癌属于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病变程度以达到黏膜下层[1]。因此,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对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中,其不仅能准确诊断消化道早癌,还可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消化道早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0.9±11.3)岁,病程3.5~41.5天,平均病程(23.0±10.6)d;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1.3±10.6)岁,病程4.0~42.3天,平均病程(23.1±11.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有胃胀、腹胀腹痛、反酸等临床表现;符合手术指标;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严重心脑血管者;手术禁忌症者;中晚期消化道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镜检查,对消化道实施白光内镜检查,发现癌变组织后,再进行病理活检,确诊病情后,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查看病变情况,根据肿瘤范围,实施全部或部分切除[2]。观察组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对消化道毛细血管形态、胃小凹形态进行观察,察看病变位置、病变侵润深度,在放大内镜下,对微小病变进行观察,以提高活检的准确率。明确诊断后,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行染色标记对病变部位外缘2~5 mm,将3 mL靛胭脂(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944)加入到1:10000肾上腺素(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产)生产,国药准字H21020623)盐水中,实施黏膜下层注射,并进行黏膜下剥离术,对凸出病变组织完整切除[3]。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诊断效果(毛细血管影像、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病理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消化道早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诊断效果

观察组检出37例患者;对照组检出30例患者;诊断符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毛细血管影像、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s)

组别 n 诊断符合率[n(%)]毛细血管影像 形态影像 胃小凹影像观察组 38 37(97.4) 2.0±0.3 2.2±0.7 1.8±0.6对照组 38 30(78.9) 3.9±0.9 4.0±1.0 3.8±0.9 x2/t -- 6.176 12.346 9.090 11.398 P-- <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2.6%(1/38);对照组出现疼痛2例、出血2例、穿孔1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18.4%(7/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9,P<0.05)。

3 讨 论

目前,消化道发病率日趋上升,发病率较高,消化道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被重视。消化道早癌包括胃癌、喉癌、食管癌,尽早发病、尽早治疗,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如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展至晚期时,预后效果较差。由于消化道早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内镜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诊断效果显著。同时在内镜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消化内镜可直进入消化道,对其进行检测,清晰的察看病变组织,对毛细血管、病灶、胃部形态进行察看,且成像质量较高,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4]。在消化内镜下实施黏膜剥离术,可将病变部位准确切除,且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促使患者病情尽快恢复[5]。由此可见,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提高消化道早癌治疗效果,可作为消化道早癌常规诊治方法。

综上,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诊治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斌,汪晓红,朱苏敏,等.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09-110.

[2]韦凯扬.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59-260.

[3]王志勇,吴建良,孙丽伟,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30):58-59.

[4]贾国法,单 红,吴丽颖,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2(9):578-583.

[5]徐国良,罗广裕,林世永,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0):1013-1016.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消化道消化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