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爱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急诊对护生要求较高,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保证日后医疗质量,需规范护生带教方式,提高护生专业知识水平。早期临床学者常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其能够通过模拟急救现场,教会护生处理、应急、护理方法,且将急救方式更加细节化,能够提高护生技能操作能力,但此项教学忽略了护生的共情能力培养,无法准确识别患者情感和情绪,导致沟通障碍,对此还需加强案例讨论模式,从而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1]。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教学方式在急诊带教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选取2014年7月12日~2017年7月12日急诊护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1例,女49例,平均年龄(20.14±1.86)岁,学历:12例为中专,24例为大专,14例为本科;对照组男2例,女48例,平均年龄(20.26±1.95)岁,学历:10例为中专,25例为大专,15例为本科。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护生实施一对一教学方式,且定期组织小讲课和个案查房。
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案例讨论教学,主要措施如下:
(1)情景模拟教学:①情景案例设计:由专门的护理小组根据急诊常见案例进行现场还原,确保每个场景均符合临床实践,例如患者拒绝治疗、分诊、转运、接听电话、药学服务、护患冲突等案例,其中可将护患沟通作为主线;②标准化患者培训:首选经验丰富、资历高的护理人员作为演习小组人员,共六名,主要任务是模拟急诊日常工作和处理措施方法,护生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表演观摩、熟记案例、病情模拟;③情景模拟:每位护生必须观看四个以上案例演练,在进行“患者”体检、问诊时,需做到稳定、逼真、形象,并由带教老师及时提出不足之处,给予相应的反馈,促使每位护生熟练运用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技巧,激发护生共情,强调双向互动[2]。
(2)案例讨论:尽可能选择常见的案例进行讨论,重现抢救处理方法和流程,从而利于护生能力提高和专业知识提高,激发护生主动性,主要内容:①护生在入科的第一周内,主要熟悉各项抢救、护理流程,且要求护生参加完抢救工作后,记录详细的抢救过程;②第三周可组织小组讨论会,开启头脑风暴模式,鼓励每位护生互相分享自身抢救体验和经验,且由带教老师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讲解[3]。
对比两组护生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应激能力提高率、急救技能提高率、思维能力提高率。
采用学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生的出科成绩(±s,分)
表1 对比两组护生的出科成绩(±s,分)
组别 n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观察组 50 96.74±1.42 97.83±1.22对照组 50 84.18±1.36 85.44±1.58
实施联合教学模式后,能够提高护生思维能力、急救技能、应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生自我评价[n(%)]
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决定日后医疗水平,为了保证日后的护理质量,需加强护生的教学管理。目前临床中最大隐患为护患沟通问题,因此在护生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还需让护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利于良好护患氛围的建立,而通过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通过案例模拟和分析,能够提高护生专业知识水平[4]。
急诊科属于医疗的重要窗口,是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一个科室,通过加强护生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而情景模拟联合案例讨论教学能够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护生更加明白急诊方法和注意事项,利于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增强自我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利于日后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5]。
总而言之,情景模拟联合案例讨论教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等特点,用于急诊护生带教中,方可提高护生专科成绩。
参考文献
[1]许琴英.情景模拟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74(37):292-292.
[2]张丙斌,章福彬,史福俊,等.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3):368-370.
[3]黎竹有.常见病例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10079,10083.
[4]严美华.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急诊新入科护士岗前培训中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5(23):252-252.
[5]林文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4(1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