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英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只有两者配合得越默契,才能使产生的教育合力越大,效果越显著。要得到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64-01
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每个家庭的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我从教二十多年来,有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咸其中的味道体会颇深。班主任工作中一块很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家长的协调教育,尽量的争取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家长,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各有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不讲理的甚至粗鲁型的家长,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交往不同类型的家长时讲究沟通时的语言艺术性。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与溺爱孩子的家长沟通
与这样的家长见面一般都要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对其孩子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其闪光点,要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特别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其孩子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渗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二、与知识较丰富且很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沟通
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細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也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加以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与脾气急躁甚至暴躁的家长沟通
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但出现错误,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打脚踢。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言慎行。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好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揍一顿,不但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该怎样改正,还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一位前苏联教育家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老师来家访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四、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沟通
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要多向家长说一些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方面的长处与优点,比如动手能力比较强、爱团结同学等等。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
五、与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沟通
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不能把问题夸大,目的要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积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更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只有两者配合得越默契,才能使产生的教育合力越大,效果越显著。要得到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