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博 韩平安 常昭宏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北京光明小学武术队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武术队;学生家长;武术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70-03
中华武术,作为国粹之一,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又是现代体育文明精神的重要展现,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密切相关。小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储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中华武术的未来和希望,小学阶段是智力和身体发育最快、接受力最强的阶段;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抓紧培养,不仅可以对中华民族素质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可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推动武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武术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小学生可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养成健体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是中华武术的继承者与接班人,所以武术课程的开展状况与内容形式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武术课程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在教学中仍存在教材循环重复、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在武术教学中家长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发展方向,父母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行为支持、工具支持等)与鼓励既影响子女的体育行为,也影响子女体育参与中的情感和认知反应。本着“发展教学,解决问题”的精神,笔者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观察实践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同时研究分析了影响家长态度的各类因素,旨在为小学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市部分小学生教师及家长。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了有关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以及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方面的大量史料,搜集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小学生体育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本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设计两类问卷。问卷一采用闭合性的问卷形式。针对武术教学的认识,武术教学开展遇到的困难,共提出10个问题。随机选取东城区小学武术教师20名,学生90名,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
问卷二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选取北京光明小学武术队学生家长60名。在大、中、小三个班分别随机选取学生家长各20名发放问卷,共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统计情况见表2。
3. 观察实践法。
通过观摩教学,观察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作记录,为结果分析提供参考。
4 .访谈法。
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求教,对本研究问卷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走访多名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师为本研究提供内容上的专业指导。
5 .数理统计法。
根据发放问卷的反馈分析,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层处理,针对不同问题专门分析与研究。
6. 逻辑分析法。
利用调查结果包含的各类已知条件,根据数据之间的内部相互关系,对结果进行合理推测判断。结合文献资料,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并做出逻辑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力量和家长态度的调查结果
经过对本区教师的调研,本区专业武术教师占全体武术教师的比重较低,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这就给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带来了难度,同时由于武术教材中每一个套路都由不同的动作组成,教师未曾学过或学过又容易遗忘,再加上小学体育教学的工作量较大,导致武术课的开课率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武术教学的普及。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家长对于武术的认知大部分来自武术表演和电影电视,有22%以上的家长对武术的认识主要通过武术表演,19%的学生家长通过电影、电视、武术比赛认知武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家长对武术的了解途径大致相同,没有直接的了解途径。
以北京光明小学为例,家长送学生学习武术主要目的是为强身健体、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孩子比较喜欢这项运动。可以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总体上来说,家长对武术的喜好程度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学生是否参加武术队或是武术比赛。同时也反映出家长对武术能培养道德情操和强身健体功能的肯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光明小学武术队学生家长对武术的了解情况,本研究专门对家长们的学历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家长学历以本科为主,反映家长学历与学生选择练习武术没有直接关系。此外,学生家长对于武术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武术技术水平较认可,但认为武术教师在武术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上有待提高。
(二)学生对武术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武术课堂不感兴趣,更喜欢武打片和武打游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武术观是感性的、虚幻的。电视、电影、游戏都是通过后期制作表现出来的,过于虚幻而并非真正的武术,这与现实的武术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练习中,一旦发现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中的差距,就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再加上武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示范和讲解能力有限,学生的失落感会更强,因此,加强武术的文化价值层面的教授是武术教学改革中需要加以强化的地方。武术文化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65%的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是通过电影电视,34.7%的学生通过武侠小说,19.2%的学生通过体育教师,4.3%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由此看来,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主要源于电影电视、武侠小说、体育教师等途径。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缺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师的中心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始终不能跳出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圈,造成较为枯燥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学生单一的被迫性训练。由于重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心态上已感疲惫乏味,如果再要求其手眼身法步外在配合,精气神内部统一,全身柔韧协调,则会超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忍受力的范围,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身心崩溃的危险。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欢探寻接受新奇知识,长时间练习复杂单一的套路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身心疲劳厌倦是必然的结果,这会阻碍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降低学习武术的兴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的家长认为武术对孩子起到主要的作用为强身健体,有11%~18%的家长认为武术对孩子的意志品质、素养、自信心及防身自卫有重要作用,但只有11%以下的学生家长认为能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武术理论知识。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光明小学武术队学生学习武术现状,本研究对武术队学生的性别及年级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表明,小学生习武性别比例中男孩多、女孩少,男女习武性别比例失衡,一至三年级习武学生更是男孩居多。
(四)武术场地与器材的调查结果
武术器材和训练场所是进行武术教学的重要保障,调查结果显示,有武术器材和训练场地的学校几乎没有,只有个别学校有简单的武术器材。在武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问题,这些器材几乎没有在武术教学的课堂中出现过,只有教师运用器材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由于武术不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学校领导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多重视田径、体操等体育项目,因此武术被忽略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对于上课场地及硬件设施的满意程度为一般较低,满意只占了8%的比例,说明上课场地及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研究和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可以看出,小学武术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专业武术教师缺乏,教学知识薄弱。
(2)武术套路动作多、记忆难度大,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目标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校场地有限、武术器材缺乏,武术课没有列入中考达标项目,故学校领导对武术课不重视,学生对武术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动力。
2.家长对小学武术教学的认识及影响:
(1)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武术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学生家长学历无明显差异,对于武术的了解渠道主要来源于武术表演、电影、电视、武术比赛等。
(2)学生家长对于武术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武术技术水平较认可,但认为武术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家长选择孩子学习武术主要原因为孩子身体比较弱,希望孩子能够强身健体,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充分肯定了武术的健身及教育作用。
(4)学生家长对于武术课场地问题满意程度一般较低,表明武术专用场地严重缺乏,影响学生选择学习武术,同时对武术的推广产生制约。
(二) 建议
1.教师与学生要加强交流,学生将困惑告知教师,教师学生沟通,共同研究提高训练效果。
2.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消除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性别偏见,从而为儿童的体育参与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氛围,加大力度宣传武术及武术今后发展前途,使学生与家长更好地了解武术。
3. 政府应加大对武术发展的扶持力度。正确引导社会对武术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加大对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继承与发展重要性的宣传。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武术教师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武术教师素质,加强武术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武术教学水平。
4.政府应加强对家长在子女体育锻炼方面影响作用的宣传力度,以引起广大家长对子女体育锻炼的重视。呼吁家长不仅要在态度上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还要在行动上为孩子做出榜样。
5.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研究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有效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为辅的社会氛围,为有效提高少年儿童体育参与程度,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6.完善学生对武术观的认识,通过电教设备、武术挂图,帮助学生理解武术动作,对武术这项运动进行正确理解,让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得到全新的认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武术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7.招聘专业的武术教师,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对开展武术教学意义的认识,成立多种武术短期学习班,聘请武术专业水平较高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对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强化训练,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定期召开一些武术教学经验交流会,使学校间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总结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
8.在武术课的内容和形式上,教师应灵活组合,保持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上传授简单的武术动作,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项专业性不强的活动,适合任何一个学生练习,任何学生都有条件学。可将武术中的个别动作作为教学内容,运用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培养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武术。
9.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武术技术的情况,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在校内活动时或武术比赛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既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又激发运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强.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7).
[2]张梅娟.浅谈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
[3]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4]康戈武,洪浩.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
[5]于昕.北京市小学生对武术态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张凤民.家庭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7]李彬彬.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