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效果,值得我们的讨论与研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 化学实验课程概念的界定
化学实验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实验操作活动,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揭示化学学科基本规律与原理,并透过化学实验反应来展现背后的原因以及关系。从化学实验课程特点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化学语言的运用来分析与描述现象。基于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化学学习的知识框架体系。
二、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策略
根据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与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可利用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在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作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比如,对于金属钠这一实验的课题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而后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探究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排列在一起,而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提问与质疑的空间,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要加以重视,这样不仅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极为有利。
(二) 注重课本实验整体开发,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之中,针对于课本实验的各种异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比如,在开展关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之中,对于试管底部的黑色沉淀,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十分的迷惑,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时机,向学生解釋化学实验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异常。在学生对异常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时,教师要利用这一机会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质疑的习惯,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能力,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过程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之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式。比如,在学习卤素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药品,而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动手动口动脑与动笔,让学生自主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 采用微型化学实验,保障化学教学质量
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指的利用最少量的化学试剂获取最为清晰明显的化学信息与反应结果。就微型化学实验特点来看,其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内容:第一,实验药品的微量化;第二,实验仪器的微型化;第三,实验排废的微量化等。与传统的化学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有着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开始化学实验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向学生阐明观察方式与方向,并向学生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化学实验过程之中,学生要按照观察目标与步骤进行仔细观察与操作,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后做出化学实验总结,从而推进学生观察能力提高。
比如,对于“氯气与水反应”这一实验,教师先向学生交代观察要素,并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而后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操作微型实验。学生在化学微型实验之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微型实验,不仅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而且点燃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四) 开展多媒体教学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化抽象的化学知识为生动形象化,一方面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构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比如,在学习原电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要先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而后利用投影仪以及课件向学生模拟原电池形成的闭合回路图,让学生对原电池的本质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视频向学生播放不同型号原电池的具体工作情况,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一方面丰富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五)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有关的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奋进的强大动力。为此,要想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重视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之中,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尽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鼓励与评价,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以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又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
三、 教学展望
基于新课程标准,为了保障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主体位置,在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价值。同时,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大胆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简介:蔡珺,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