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其情·享于境·润之心

2018-05-18 10:42吴梦霞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材料投放

摘 要:建构游戏是小班幼儿在自主区域活动中最乐于参与且参加人数较多的活动之一。情境性建构游戏能促发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而材料的投放对小班情境性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出非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材料。寻找适宜的材料投放策略,从“由浅入深、由需入材、由改入变”等三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最终有效促进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性;建构游戏;材料投放

一、 剖析现状 分析归因

小班情境性建构游戏现状的原因

1. 材料大同小异

回顾观摩本园其他班级的建构区的场景,再翻看参观其他幼儿园时拍摄的建构区照片。发现所有材料大同小异,积木、积塑为主废旧材料(牛奶铁罐、各种塑料瓶子、各类鞋盒、废旧的纸盒)为辅。然而此类材料都是有固定的形状,积塑类通过接插、镶嵌、拼搭来构出模型;积木类则进行排列、平铺、延长、盖顶、磊高便无其他更多的玩法了。使幼儿单纯地停留在建构的基层上。建构区成了一个单纯的堆砌游戏。它是没有主题、没有创造、没有变化更没有情景的游戏。

2. 多结构少辅助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情境性和灵动性的建构游戏,才能提升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适宜的具有情境性的建构材料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发幼儿的游戏联想。废旧物品只是辅助材料中的一种,大量的情境类辅助材料可以让我们的建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作品呈现更显生机盎然。

3. 重统一轻个体

当下建构游戏在幼儿园中更多的是起到了消磨幼儿离园的时间和便于管理的作用。虽然我们的建构材料总是满满的一筐筐,可我们在投放的过程中却没能遵循到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性、发展性、适切性等原则。只是随意陈列,任意取拿,然后让幼儿们自由玩耍一通。《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依理依据 实践探索

(一) 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个体通过有意识地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伴随或主动的进行各种认知建构。

(二) 理论依据

“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

三、 逐步尝试 初显成效

(一) 小班情境性建构游戏中材料的类型内容

1. 非结构化材料

是个人在原有经验上的加工的或游戏中的矛盾冲突激发的新玩法进行自主游戏。可见非结构材料的玩法不定性这一优势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可能。

2. 低结构化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一种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指南》中提到,积木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因为单元积木在设计时就有意识地考虑了等分、倍数、比例等元素,虽然没有规定积木的玩法,但幼儿在玩任何一种搭积木游戏时,都会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

3. 情境性的辅助材料

情境性的辅助材料是指在建构游戏中对建构的主题、建构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情境刺激作用或为建构作品展示提供情境化场景的材料。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一般为定型的结构化材料。

(二) 小班情境性建构游戏中材料投放的策略

1. 由浅入深

在建构区中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在建构区中的一次活动材料也要有层次性,在游戏中针对不同的年龄的幼儿还是要遵循层次性。而这所有的层次性我们必定是由浅入深的。这一策略以幼儿的发展前提,由浅至深的投放既能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能更准确地投放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的游戏材料。

2. 由需入材

幼儿的游戏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那么活动区材料也应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如何让这个操作更简易呢?教师可以尝试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而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获取新的游戏材料。

3. 由改入变

我曾在翻阅资料时,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教师投放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的破旧材料,会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我并不完全认同,对于材料的更新是应该的,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被淘汰,我们利用材料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对延续材料。

四、 勤于思索 显露新疑

具有情境性建构材料和灵动性的建构游戏可以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游戏动机、引发游戏联想、延长游戏兴趣。但随着幼儿搭建水平的逐步发展,如何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让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相辅相成,即不破坏情境性的前提,又可帮助幼儿在搭建水平上有一个层次性的突破?同时又如何更好地逐步、分层、适宜的投放这些材料,让幼儿控制材料,真正的自由自主的享乐于游戏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呢?

《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那么对于幼儿的游戏我们部分是有预设性的。但在实际的探索过程,笔者发现,小班幼儿是在边游戏边建构的一个反复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时常随外部条件和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而同伴间的一句话,一个想法,或当下的任何一个契机也有可能使目标偏离,具有不稳定的特点。那教师如何适时适宜的帮助幼儿调整适当的状态和稳定建构主题等,均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思考和跟进。

參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 走进幼儿[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吴彩萍.幼儿园区域游戏情境化的思考与实践[G].

[5]曹忠平.关于建构游戏价值的分析[G].幼儿教育,2012年第25期.

[6]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吴梦霞,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新昌幼教集团。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材料投放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有效创设幼儿园学习型区域的探讨
区角游戏创编的策略研究
因建构而精彩 因游戏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