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后依旧可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教师增加了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以便帮助学生可以在课后独自完成对学习重点的温习。这种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作业。从而达到在非人为的指导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旧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可以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的基本逻辑框架和重点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应用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改进策略;方法途径
一、 引言
作业是课堂的发展以及延伸,其对于整体教学活动意义非凡。随着教育研究的日渐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而教师怎样最大限度地优化作业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作业对于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实现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是目前最大的难题之一。因此,本人从目前作业设计的发展现状出发,浅谈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二、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综合应用素质话题的深化,社会对于作业设计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并逐渐组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深刻探讨。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作业设计依然是原有的题海式作业。题海式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以及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的印象,但是却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群体是否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考察中可得知:在如今的作业情况下,仅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可以体会到作业的价值以及意义,盲目的题海式作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且耗时极多却无收获相应的知识,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大大下降,并在学习上盲目追求分数的高低,而无法对社会综合素质进行准确衡量。因此,教师在整体教学思维上,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作业本体,平时教师布置作业内容十分单一,甚至只使用课本习题或与教学课本相配套的辅导书,并没有认真思考作业设计的意义,更难做到合理的对学生作业进行客观的评判,往往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喜欢数学并成绩较好的同学成绩一直较好,不喜欢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依然无法喜欢数学。因此,作业设计的改革在如今的教学环节中,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原则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根本原则。但由于因材施教只是一种教学理念,真正想要实际落实却十分困难。因此,数学作业成为因材施教的主要落脚点,教师只要正确把握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就可以推进因材施教的进程。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性,而且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合理性,即作业的人文贴合性,使其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贴合和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第二是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即小学数学作业需要指导学生体会到数学价值,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三便是作业的设计要多元化,作业不应该仅仅是固定的旧式书面作业,还要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大范围应用课外探索活动,来弥补旧式书面作业的不足之处;最后就是设计作业包含的综合性概念,作业不仅要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觀、人生观和世界观,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课程时,在课程前,教师需要了解本班级学生对于几何体的了解情况,深度考察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再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重点知识结构的讲解,在教学途中,时不时穿插小故事和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教师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作业中不仅有教师精心设计的书面作业,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今天多布置一个有难度的作业,同学们在完成作业以后,花费半个小时走出家门进行考察,并且详细记录自己身边的三角形”,对于课外活动考察,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涨,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印象的目的。
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途径
针对作业个体,检查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检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凸显的重点。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最大作用,作业中需要彻底贯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使得两者互相紧密结合,并注重学生之中的个体差异。作业中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指导不同层次学生做难度不同的题型,为学生个体进行贴合式设计,以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制定作业的标准时,应该更多的贴近学生群众,了解其真正的知识水平,并更多倾向于听取学生的想法以及意见;教师在最后进行评判学生作业时,应积极鼓励学生个体之间,进行互相评判和交流;教师在针对学业反馈的阶段,更要和学生进行紧密交流,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到更好,充分体现教育的客观综合性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程时,针对作业环节,教师需要深度探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课前积极了解班级同学对于小数的学习状况,分层进行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并让同学们互相对作业进行评判,互相交流学习小数的课外扩展知识。对于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需在班级上对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作业质量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多加留意,并在课后对其进行辅导。
五、 结束语
作业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以因材施教为教学原则,仔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个体差异不仅指学生的分数差距,还代指学生不同程度的综合素质发展,正确并客观的评判学生个体不同优点特长及其发展潜力,从而设计出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作业,以期提升学习的高效性。在作业设计的路途上,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具体困难和阻碍如何解决,还需教师结合实际找出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晓芸.试论作业设计的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2]黄孝英.素质教育中的作业设计[J].教育评论,2002年03期.
[3]吴宝良.研究性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2年29期.
作者简介:
许辉,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罗坝镇王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