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升
[摘 要] 根据施瓦布的课程理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心理环境是构成数学教学的四大要素,这四个部分也是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因此,本文从教学内容、心理环境两方面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任意一门学科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 而三维目标在中学数学被具体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四方面,扩充和延伸了专家、学者的定义,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定义为:是指中学数学教师拥有合理的教学理念,通过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让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帮助学生在数学三维目标上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主要表现为三个统一,即师生共同发展、过程和结果、效果和效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
1.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教师应明白课堂教学不再是传递知识,而是如何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先让学生解答第一道题,即例1.
笔者对这位学生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答案给予了表扬. 其实,学生的脑海中存在着很多奇思妙想,它们会在不经意间“溜出来”. 这时还有10分钟就下课了,生2站起来回答:“老师,我还知道另一种思路. 我经过反复验证,发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老师,你说我说的对吗?”笔者这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就是这个学生的结论,但这位学生提前说了出来,还是以疑问的形式,于是笔者正好利用学生的质疑心理,让学生写两个相似的函数,验证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结果生2的想法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认可.
根据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现有的和可能达到的. 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现有发展区的知识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笔者会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其讲解,这种方法既鼓励了学生大胆讲解的精神,也极大地促进了不敢讲解的学生.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完美结合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了解,对思想动态进行掌握,将合理的、适当的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不应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预案而忽视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要合理地挖掘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在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善于生成课堂资源,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预设和生成转化中得到提高.
2. 有效的呈现要体现过程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教师应明白,课堂教学不再是传递知识,而是如何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在讲解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分布象限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理论教给学生;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
第二种方法是教师常用的,简录如下.
师:反比例函数中k的求解,我们昨天已经学习过,那么,谁能为大家解释一下?
生1: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找到一点,将这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就能得到答案.
师:生1很厉害,思路清晰且说得完全正确,但我们在求k的值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个答案就是将这个点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相乘呢?
生(齐):没错.
师:换言之,k=xy. 有没有同学能够说一下何时k>0,何时k<0?
生2:当x,y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时,k>0;当x,y为一正一负时,k<0.
师:生2说得很对. 课后,同学们对反比例函数y=(k≠0)圖像的分布象限进行过复习,现在知道k>0,图像为什么在第一、三象限,k<0,图像为什么在第二、四象限了吧?
学(齐):老师,知道了!
让学生明白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在第一、三象限,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在第二、四象限,要比单纯地死记硬背效果更好. 这样的方式会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且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培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时,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通过交流、推理的方式去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正处在叛逆的成长阶段,教师如果让学生产生了反感的情绪,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说的言语就会爱答不理,甚至对着干,所谓的有效学习也就成了空话;相反,教师如果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就会让学生主动地听教师所说的言语. 即《学记》所云:亲其师,信其道. 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要想师生关系真正的平等,教师就应该放弃自身的威势,以平等、和谐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圈子,在课堂学习中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体验带有正面的、积极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有很多,但是,首先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作为数学教师,应起到榜样的作用,提高自身素养,以人格魅力和平和的心态打动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交流和沟通,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互动,理解教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 增加愉快的情感体验
首先,必须及时地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消极心理.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热烈地讨论活动时,总会忽视或遗忘部分学生,此时,这些学生的心中便已经滋长了消极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对课堂讨论逐渐丧失参与性、积极性. 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需要及时地消除或避免出现消极心理.
其次,以期待的情绪对待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引导,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方法,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共同体验学习过程. 总之,不管数学教师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辅导者,都要用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利用语言的暗示,为学生传递教师的期待,让学生感到教师还是相信自己的,自己还能获得进步.
最后,重视学生取得的进步. 对于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学生更希望选择积极信息. 积极信息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求知的时候具备积极信息的学生,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见,求知的过程也需要投入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求知过程转变为情感的获取过程. 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上. 面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少一些冷漠和批评. 中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如“你往……想想”“这样想多好啊……”“看,你多聪明啊……”等,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由苦学转为轻松学,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论
课堂教学改革中重点研究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加强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力度,也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本文基于施瓦布的课程理论,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心理环境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了以下几个结论: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需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有效的呈现要体现过程性;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愉快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