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女儿梦想实现的情与理

2018-05-15 10:03张斓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张斓

摘 要:《摔跤吧!爸爸》一上映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充满人情味和现实意义的剧情中,该电影将运动竞技、梦想实现与父女亲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启示。通过对电影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思考父亲如何协调情与理的关系来实现子女的梦想。

关键词:梦想实现 个体意识 家庭教育 情理兼胜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710300040Z

毫无疑问,電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电影中的细节表达、情节转换、人物塑造等都相得益彰,整部电影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基调。这部宝莱坞特色的大片,始终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现实性的思考。《摔跤吧!爸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Mahavir本想通过生男孩儿训练他摔跤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但在发现大女儿Geeta和二女儿Babita有当摔跤手的天赋后,感化她们确立摔跤梦想,接受严格训练并参加比赛,实现为国家夺得金牌的梦想。电影层层递进,情理兼胜,以梦想实现为主线,以父女关系为暗线,让人在真挚的情感表达中进行理性思考:父亲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协调好情与理的关系,推动女儿梦想的实现?本文旨在从情的角度审视父亲如何让女儿发现自我、树立梦想并为之奋斗,从理的角度剖析父亲如何在女儿追梦的过程中传授经验和进行指引,并用情与理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一、情感审视——父亲为女儿梦想的耕耘

(一)确立梦想,实现个体意识的觉醒

影片一开始,父亲Mahavir为了实现自己的摔跤梦想,渴望生一个男孩,但不能如愿。在偶然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想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却面临社会世俗的巨大阻力。他对妻子Daya说“给我一年的时间训练她们,如果不成功,我将永远埋葬我的梦想”。女儿叫苦不迭之际,电影中一个情节陡转:女儿Geeta和Babita逃避训练去参加Sunita的婚礼,姐妹俩抱怨父亲训练太严苛,Sunita不禁对两姐妹道出心里话:“我倒是希望上帝能给我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我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否则我们的命运就……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一点都不熟悉。你们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只为了你们有个更好的未来……”父亲是真正为女儿考虑的人,他进行严厉却有益的尝试,让女儿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了解梦想的意义,从而真正确立起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极具个体意识的,个人有选择自己梦想的权力,但梦想也需要引路人。在父亲的培育下,女儿能够看到社会人生的概貌,实现个体意识的觉醒,从而真正了解梦想对于自己人生发展的意义。

(二)追求梦想,突破世俗藩篱

父亲Mahavir剪掉女儿的长发,让侄子给女儿做陪练,是为了让她们从心理上抛弃传统观念,追求自我。要突破外界不平等观念的束缚,首先要突破自我的心理束缚。父亲带女儿Geeta和Babita参加镇上的摔跤比赛最初遭到举办方的拒绝,观众更想看女摔跤手出丑,这些细节无不表现了世俗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女儿Geeta在观众一片起哄声中镇定自若地选择了人称“破坏者”的对手Jesse,第一次没有战胜他,可得到了纪念性的50卢布。初次参加摔跤比赛的经历给了Geeta敢于突破世俗不平等观念的勇气,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从世俗轻蔑不屑的眼光中走出来,最后终于走上了国际比赛的舞台,并且为印度摔跤事业赢得了首金,女儿Babita也获得了国家冠军。摔跤,从一项只有印度男性才能够参加的运动,变成了无数印度女性也可以选择的人生之路。父亲为女儿耕耘梦想,因为爱而爆发出极大的勇气,去突破世俗的桎梏,为女儿创造一次又一次机会。梦想具备了个体意识后,女儿又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追求自我,坚定信念。

(三)耕耘梦想,坚定追梦信念

电影中Mahavir为女儿买鸡肉、下厨房、揉脚,收好各处比赛所得的荣誉,造出摔跤训练场、摔跤垫,辞职务农,只为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女儿讲解得分动作。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沉淀为一抔静默之土,孕育儿女成长,又无言地包容女儿:当女儿Geeta稍有成就质疑父亲时,父亲Mahavir从未埋怨过一句,反而为女儿担心。当女儿回头求助父亲时,父亲不计前嫌,带着侄子到女儿训练的城市,找来女儿摔跤失利的视频仔细研究、教导女儿。当女儿Geeta受到国际教练的错误指导和质疑时,父亲坚定地支持她参加55公斤级的比赛。女儿把父亲的经验融会贯通,放下挫败感专心训练,坚守父亲指出的进攻优势,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女儿Geeta在与Angelina的最后对决中就是以场场进攻的战术取得了胜利。父亲相当了解女儿,在女儿受挫怀疑自己时,父亲总能站出来支持女儿正视自己的实力,突破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不自信,重新振作,坚定信念实现梦想。

整部电影所表现的父女之情令人动容。夏丏尊在翻译《爱的教育》一书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使人发现自己,突破藩篱,坚定追逐梦想的信念,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

二、理性看待——父亲的经验传导与人生指引

(一)处理好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关系

梦想是否具有继承性?梦想是否可以普世化?如若断章取义,仅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或许会陷入梦想可以继承的误解之中,更有甚者将其上升到男权主义的压迫。这样的言论与质疑一经提出就迎来了无数有力的回击。电影中父亲的扮演者阿米尔汗就站出来回应了这样的质疑:“不,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影片中的女性的成就是男性、包括他父亲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女儿渴望实现的梦想真正成为了她自己的梦想。在父亲的帮助和引导下,Geeta成为首个为国家夺金的女摔跤手,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梦想实现是源于自我内心的拼搏和家庭教育的成功引导,而非简单的梦想继承。真正的梦想不具有继承性,反而具有一定的感化力,使人具备强烈的个人意志,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在电影的结尾提到,因为Geeta的成功经历,无数印度女性也开始尝试摔跤,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对传统观念和体制的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梦想可以普世化,群体意识可以淹没个体意识。韩少功在《完美的假定》中说:“如果他真正看透了他面前的世界,就应该明白理想的位置:理想是不能社会化的;反过来说,社会化正是理想的劫数。理想是诗歌,不是法律;可作修身的定向,不可作治世的蓝图;是十分个人化的选择,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于众强加于众的社会体制。理想无望成为社会体制的命运,总是处于相对边缘的命运,总是显得相对幼小的命运,不是它的悲哀,恰恰是它的社会价值所在,恰恰是它永远与现实相距离并且指示和牵引一个无限过程的可贵前提。”梦想,同理想一样,不能被社会化。刻意模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界限,认为梦想可以被继承,认为梦想能够社会化,这是违背个体差异性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警惕和反思的。个人的独特性、梦想中的个体意识让社会价值的实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让社会的运转充满生命力。

(二)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电影中父亲身上所蕴含的价值观极具丰富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平等观。二是奋斗意识。三是国家观念。首先是平等观。电影中以印度社会为背景,注入了一定程度的平等理念。父亲在女儿打架事件之后发现了她们的摔跤天赋,也认为女儿可以像男子一样从事摔跤事业,他不顾世俗偏见剪去女儿的长发,让侄子做陪练,又让女儿和男摔跤手比赛。直到最后,Geeta成为印度唯一有资格参加2012年奥运会摔跤比赛的女运动员,父亲Mahavir也成了摔跤运动的传播者。平等的观念让梦想从这样一个成功的个例变成了大范围的传播,改变了世俗观念。其次是奋斗观。为梦想而奋斗前行是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却因许多表现情感心理的细节而不落俗套。其中有一个细节是: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胶水把女儿Geeta去各处参加摔跤比赛赢得的卢布一一粘到陈旧的笔记本里,又走到墙边,看着挂满墙的证书和奖杯,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这是女儿奋斗的成果,也是父亲一路支持女儿、激励女儿的成果。电影中两次剪发的镜头也令人难忘:第一次父亲为女儿Geeta剪发是为了让她心无旁骛地奋斗;第二次,女儿Geeta在镜子前亲手剪去了她留起来的头发,除去心中的懈怠,集中注意力再次奋斗。奋斗是追逐梦想的必经之路,唯有奋斗,梦想才可实现。还有一点是爱国观。影片国家摔跤发展为背景,以个人梦想实现为近景,将国家意识融入到个人梦想的追逐过程中。父亲对女儿说:“永远尊重你的祖国,这样你会得到更多回报。”女儿始终牢记在心,最终在国际比赛上为国家争得荣誉。人的价值的实现既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又包括社会价值的实现。国家观念是心中的一座丰碑,推动着梦想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的观念,方可让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最终实现梦想。

(三)经验传输与独立自主

父亲Mahavir教Geeta和Babita摔跤的技能、得分的技巧,这是父亲过去摔跤经验的传输。技能经验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父亲教会了女儿如何独自面对内心的恐惧。父亲刚开始训练女儿Geeta和Babita时,让侄子Omkar做陪练,侄子屡屡取胜,女儿备受打击。但父亲不断加强她们的体能训练和信心,使女儿渐渐突破心理防线,打败了Omkar。在此之后,女儿Geeta才能够突破外界的性别歧视和内心的恐惧和男摔跤手摔跤。最令人难忘的一个片段是:电影的结尾,父亲被教练设计关进仓库,不能在观众席上为女儿加油和指导。在和强劲的对手Angelina最后一场决定胜负的摔跤中,女儿Geeta处于劣势,怎么也无法得分。最后的几十秒中,Geeta想起了过去的一幕:父亲Mahavir将不会游泳的自己丢进水中,呼吸艰难,恐惧感蔓延开来。父亲在岸上说:记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战斗,但你要凭自己之力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 Geeta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仿佛绝处逢生,看了看观众席上空缺着的父亲的座位,重新镇定,对Angelina突击进攻,最后的几秒将她从头顶呈抛物线扔过,得到了罕见的5分。电影虚构了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我们看到女儿真正的蜕变。而这蜕变,就是来自于父亲的教导。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经验技能的教导,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真正自己正视一切,大勇无畏,超越自我。

三、结语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情理兼胜的电影,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向大众展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形象与作用。父亲作为女儿人生的引导者,既严厉又温情。父女之情与实现梦想相互交融,启示着人们情理结合助推梦想前行。柏拉图说:“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梦想应该更加注重个人意识和个人选择,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继承和从众。父亲让孩子感受人生和社会,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构建梦想并努力实现。父亲以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独特的爱与真挚的关怀,让孩子认识到自身价值所在,为孩子提供人生经验,让孩子具有独立的能力,能够坚定不移地追逐梦想。父亲的精神力量是孩子永远的依靠。情与理的交融,使家庭教育充满人情温暖,又具有指导意义,让孩子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2] 韩少功.韩少功散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3] 刘冰玉.《摔跤吧!爸爸》:个人故事与国家精神的完美结合[N].中国青年报,2017-05-15(6).

[4] 赵丽,李霆钧.部分电影人谈《摔跤吧!爸爸》市场成功的启示[N].中国电影报,2017-07-12(3).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