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

2018-05-15 03:10曹爱卫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跳绳口语交际

◇曹爱卫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考量和安排。具体表现在:

其一,教学目标自成体系。

统编教材在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上,做了很大改变,每一课确定2~3 个核心教学发展目标。所有目标螺旋上升,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体系。

其二,交际话题选择适切。

统编教材中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同时关注口语交际知识的内容逻辑系统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生活范围逐渐扩大,思维发展程度逐渐加深;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能力目标,每个话题都承担着相应的能力发展目标,彼此关联,共同形成纵向的发展线索。

其三,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统编教材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均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教材提供了恰当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所有情境都强调作为交际主体的“我”在场,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

但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时也会把一节课内容压缩成半节课,草草了事,匀出时间做作业,学生依然是不太会倾听,不太会说话,不太会应对。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策略一:研究教材,厘清分项能力点

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有别于以往的“听说训练”,按“倾听”“表达”“应对”三个能力维度来选择内容,确定能力发展点。具体见下表: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口语交际的三个维度,“怎么说”最讲究:有侧重音量大小的,如“大声说”“讲故事声音要大些”等;有侧重场合的,如分场合说,“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有侧重说话礼貌的,如“看着对方的眼睛说”“用上礼貌用语说”“要先介绍自己”“等别人说完再说”等;有侧重说话自信的,如“大胆说”“主动发表意见”; 有侧重说话时语言的逻辑和条理的,如“按照顺序说”“说清楚想法”“按顺序讲清楚图意”等。

“怎么听”,四册教材提到五次:涉及“听”的态度,要“注意听”“认真听”;“听”的方法,可“边听边借助图画记内容”“记住主要信息”“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怎么应对”,四册教材提到三次:“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提示学生从“没听清时”“有不明白的”“感兴趣的”几方面和说者互动,展开深入交流。

这样安排,并不意味着“说”是最重要的,“听”和“应对”是次要的。“听”和“应对”的能力点虽不是很多,但要每课落实。前面提出来的,后面仍需加强练习。如口语交际第一课提出“注意听别人说话”,后面三课没有再提“听”的要求,是不是对“听”没要求了?并非如此。一年级上学期的小朋友,最喜欢自己跟自己说,但缺乏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这一个学期就重点练习“注意听别人说话”。也就是说,相比“说”,“听”和“应对”其中任何一个能力点,都需要更长时间练习,方可形成能力。

策略二:针对能力点,设计有趣有效的活动

厘清教材中“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的能力点,目的是让我们教学时,既能综观全局,又能细致落实,每课围绕核心能力点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又能兼顾其他能力点的落实。不能贪多求全,像《小猴子下山》中那只小猴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最终什么也没留下。

一年级上册第1 课“我说你做”提出“注意听别人说话”。对初入学的孩子来说,劝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命令式的要求,约束时长只有一两分钟。孩子即便静下来听了,若对内容不感兴趣,注意力马上又会分散。对孩子而言,集中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解放身体,在身体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自己领悟到的往往会超越老师想教授的。

因而,首次提出“注意听”的要求时,教师就要通过活动,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要“注意听别人说话”。在理解了“我说你做”的意思后,就可设计活动了。来看课堂教学片段:

师:知道“我说你做”的意思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请你摸摸小鼻子。

(生笑眯眯地摸鼻子,个别没认真听的小朋友没做动作)

师:你做得很对。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我听见老师说“请你摸摸小鼻子”,我就摸鼻子了。

师:你刚才怎么没做呢?

生:我……我……

师:(对没做动作的学生)你刚才没认真听老师的口令,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吗?

(生难为情地点点头)

师:那我再说一遍,看你会不会做。请你摸摸小鼻子。

(生摸摸自己的小鼻子)

师:你现在为什么做对了?

生:我认真听了,听清楚就做对了。

生:我也是。我认真听你的话,听清楚了,我才做动作的,就做对了。

师:哦,你们也都是听清楚我说的话,再按我的口令做的,是不是?

生:(齐)是。

师:真好,我们都是注意听,听清楚了再做动作。

(在“听”图标的后面贴:注意听别人说话)

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学生“注意听”,而是设计了一个“听口令摸鼻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领悟“注意听”的重要性。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老师不能硬性要求他们上课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专注地倾听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策略三:创设情境,让交际真实地发生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交际的愿望才会强烈。交际情境越真实,学生交际的话语也越真诚。

1.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创设真实课堂交际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正如席勒所言:“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仍用“我说你做”的游戏情境加以说明。请看课堂教学片段:

师:注意听我说话,我要发布下一个口令了。(响亮地)请你拉拉——(轻声地)右耳朵。

(生有的拉左耳朵,有的拉右耳朵)

师:你为什么拉左耳朵?

生:我刚才没听清楚你要我们拉哪只耳朵。

生:我也没听清楚。

生:我也是……

师:那你们说,这次游戏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老师说话声音太轻了。

师:看来,游戏要做对,不仅做动作的人要仔细听,发布口令的人也要大声说才行。

至此,教师把本课另一条交际要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板贴出来。这一条交际要求,不是老师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说得太轻,别人就听不明白,听不明白,就会做错动作”。有了切身体验后,轮到自己来发布口令,孩子就知道要“大声说”了。

2.用故事创设情境。

儿童天生喜爱听故事。口语交际中,借助故事创设情境,也是常用、有效的方法。如二年级上册“商量”,一开始就可以用故事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明明。

这一天,明明上学晚了,他急匆匆地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

到了学校,还好没迟到,他松了口气。第二节是体育课。“糟了!”明明这时才想起,他忘带跳绳了! 上节课老师还特别交代过,千万千万不能忘记带跳绳。

怎么办? 明明连忙跑到小刚身边,对着小刚叫:“小刚,跳绳给我用一下! ”小刚皱了一下眉头。明明看了,可不乐意了:哼,小气鬼,借一下跳绳都不肯,我向别人借!

明明又连忙跑到小晴身边,对着小晴叫:“小晴,跳绳给我用一下!”“啊?”小晴张大嘴巴,好像没听明白。明明听了,可不乐意了:哼,小气鬼,借一下跳绳都不肯,我向别人借!

明明跑到这边,向这个同学借,跑到那边,向那个同学借,可是都没借到。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明明为什么借不到跳绳呢? 初步体会不会与人商量所带来的困难,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

3.用视频创设情境。

用视频创设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孩子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快速“进入”角色,有利于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

教学二年级下册“推荐一部动画片”,可以拍摄两个小朋友聊动画片的实况,让大家“看见”怎样向别人推荐动画片,也可以截取几部孩子最喜爱的动画片精彩片段,供孩子观看,并围绕“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喜欢的原因”“精彩片段故事内容”等展开交际。

4.用表演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中,表演也是一种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表演中,孩子会加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态度。

如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可以把课堂设置成不同的场景,如办公室、图书馆等,让学生置于其中表演。表演和观看的学生都结合自己的体验,开展互动交际,形成共识:在公共场合和少数人说话时,声音要轻轻的。

当然,情境创设的途径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几节口语交际课就能立竿见影的,教学策略更不是单一的。作为老师,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练习和自我调控。如,经常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经典诵读比赛、班级读书会等,用阅读滋养语言,用分享推动言说。口语交际,只有走向生活这一广阔、真实的交际场,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

猜你喜欢
跳绳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学跳绳
跳绳
NO.10 跳绳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