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菲
(生初读课文,发现课文中的猫与生活中的猫的不同之处)
师:读了课文《小猫咪穿鞋子》,你们知道小猫咪最后穿鞋子了吗?
生:最后小猫咪脱下了鞋子。
师:刚开始小猫咪穿上鞋子走路,都遇见谁了?
生:他先后遇见了公鸡、麻雀、大白鹅和大黄狗。
师:同学们能试着用“怎样”这个词提问题吗?
(两生用“怎样”提问,都没说清楚)
师: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提问:小猫咪是怎样问麻雀的? 麻雀是怎样回答的?
(生跟随师复述一遍问题)
师:你还可以怎么问大白鹅呢?
生:小猫咪是怎样问大白鹅的? 大白鹅是怎样回答的?
(分角色练习提问,出示小猫咪说的话)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把小猫咪的话再说一说呢?
生:他不用刨土,不用抓树枝,也不用游泳。
师:加上“因为”说一说。
生:因为他不用刨土,不用抓树枝,也不用游泳……
师:所以——
生: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穿鞋。
师:最后小猫咪为什么又脱下了鞋子?
生:妈妈说,猫的脚心像听诊器,能知道地面有没有动静。小猫咪试了试,真是这样,就脱下了鞋子。
在教学中,抓住契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拓展思路,不失为一个激活思维的好方法。教师巧妙地利用矛盾点,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
学问学问,学而问,才能长而进。有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呈现,有的问题是老师的教学预设。不管是谁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做到问得清楚,答得明白。在教学重点段落时,学生不会用“怎样”提问,教师示范之后学生复述,很快便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老师提出用“因为……所以……”把句子说清楚的要求,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关联词,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这时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降低难度,分步训练,给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