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8-05-14 00:10李萍张红镝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渗透

李萍 张红镝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提高,对美的渴望也越发迫切。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民族瑰宝,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审美元素,恰恰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凸显本专业的核心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对学生审美情趣能力的培养,使人们向着更好的生活努力前进。做好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个人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入手加以阐述,提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渗透

1汉语言文学的独特性

汉语是从象形字演变而来,即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这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不同的是,中国汉字不仅可以象形,还可以拟声。台湾大学就有从声音的角度进行讲解庄子的,这同样能代表中国文字独一无二的文化,从它的发音就可以知道代表着什么意思。汉语言文化传承了几千年,语言的内涵自然也是非常深刻,为中国的文化发扬与创新提供了基础,它也同样代表了属于我们的文化精神,自由独立热情而且富有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不仅能为后代研究者建立起一个标杆而且也同样承担着历史与民族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汉语言文学仍然是我们国人教育重视的一项内容,从幼儿园的呀呀学语,到小学的认字识文,中学的应用与深化,大学及社会上的实际应用和最终的人生导向,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一个中国人的终生。从中国美术史和书法史的角度讲,曹植的《洛神赋》不仅能成为顾恺之笔下哀怨的甄姬,而且也是董其昌等人清新秀丽的书法作品,汉语言为创作者们带来了非凡的意义。

因此,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文化变得并不是处在天上,而是来源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悟。一首好的诗文是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气质与内在修养。苏轼曾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这也同样代表了当时文人的普遍观念,只有每日的精进与感悟,才能解决好自己所面临的苦难与烦闷,用自己所幻想的美与善的世界来完成对社会的构想,来抒发自己不能明说的体会与意境。

2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

2.1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仍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呈现单一化特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限制了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2.2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不足,社会认可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单纯重视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审美教育的开展,甚至很多教师都认为审美教育不重要,存在放弃开展审美教育的现象。就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多要求学生机械性地记忆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并未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内涵,缺乏审美教育。教师没有将审美教育合理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使其树立审美意识。同时,社会上也普遍不看好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审美教育是虚幻的,并无实质性内容,这种思想势必会影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实际效果,制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3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开展方式

3.1对审美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审美教育内容、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从而更好地创造审美情境,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创造艺术手段,通过对汉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根本目的。

3.2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力

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同学,表演才能通常较高,对于这些同学,教师可布置演讲作业或朗诵表演任务,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认知,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或朗诵引导其他学生感受美。而对于富有创作才能的学生,教师可让其仿照作品完成类似的创作,继而在分析他人和自身作品的差异中,感受原作用词的巧妙、内涵的深厚,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

3.3科学选择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日益丰富,但也表现出良莠不齐。而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多样的审美感受,就必须科学地选择文学作品。那么,如何科学地选择文学作品呢?首先,应选择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有思想的厚度和温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人生,赋予学生美的体验,以客观的态度审视问题。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作品。一些作品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但若其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使读者与文本产生共鸣,就不会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所以,审美教育要依据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及其自身的心理接受特点,选择与之生活较贴近的作品,让学生在理解该作品、与之形成共鸣的基础上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而深入地思考人生、社会等诸多问题,形成健全的审美品格。

总之,汉语言文化在不同时代所能表现的是不一样的,而且审美也不尽相同。如今的汉语言文化构成了几千年来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美与善的认识与追求。从最初汉语言本身的功能,到向一个中庸而且充满着美与善的审美要求,再到各个阶段对于汉语言的探索与追求,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并且学到的语言体系。南北方的文化虽然有所差距,但是仍然不遗余力的共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分析,要从一个整体去进行研究和反思,因为每一次的反思與创新都会带来不同凡响的东西。那么,这就需要研究者从南北方的差异中找到共性之后,再根据地域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让全世界都对我们的文化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1]王娜.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14.

[2]李伟伟.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J].赤子(上中旬),2016,(20):72.

[3]张芸凡.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7):115-116.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渗透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