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娴
对于《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很清楚小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长期以来,品德课的教学仍然处在僵化教学模式上。而学生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或是交流活动,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自我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并通过调查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得知识。使之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成为不再为学习而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有不少的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方式。其实不然,在这里所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实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就是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个就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为自己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进行服务,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养成。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帮助。
1.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的方式
例如,六年级第一课《社会需要诚信》,本节课的开始,先通过一段网上搜寻到的“立木取信”这个故事,吸引学生的视线及学习兴趣,如果光靠教师用语言来形容,显然就不能跟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比。我再通过小调查,再次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通过演示文稿使学生知道诚信的一些资料。这样老师不仅简单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与巩固,还能激起学生探索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2.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活动中积极的实践者、研究者、发现者,成了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不仅能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外,还能通过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形式将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样不仅完成了品德课上的任务以外,而且还更好的展示了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自豪感。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课程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储量,满足我们的需求
例如,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课,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相关的内容,同学们非常积极参与这项活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上课时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每位同学急着向同组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使课堂的气氛超出了我的预料。其实在收集过程中学生已经从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也从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这样既开阔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
课堂中,我常以范例的形式教会了学生搜集资料,教会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果学生不自己亲自动手,而是直接采用了别人搜集的资料;如果学生本身并没有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会乐趣,就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资料中的知识含义了。多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亲身体会,亲自实践,是上好《品德与社会》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指引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积聚众人的力量那是惊人的。全组所搜集到的资料会更丰富,全组共享这些资料每个人的收获会更大。在整个活动中把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所发现,学会创新。在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自愿结组,自己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法,分头行动,整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并建立学生网站。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更能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上好《品德与社会》教师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生活中要以个人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上《品德与社会课》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树立榜样,处处树立榜样,是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楷模。以榜样为力量,以榜样为镜子,以榜样为旗帜。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教师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快乐成长。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形象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这样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問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上好《思品与社会》课,要灵活设计课堂教学,不能死板硬套、多拓展课外资源,课外事例、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阳光的氛围中提高思想品德认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