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欣
【摘 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急性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2例(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为患者抢救成功提供保障,降低抢救失败率的发生,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起病比较迅速,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急性脑出血又称之为脑溢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质的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症状[1]。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头痛、恶心、意识障碍与肢体障碍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抢救,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或死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急性脑出血患者在不断增加,部分患者抢救失败死亡,其主要是因为患者送到医院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延长救助时间,耽误患者治疗最佳时机,对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在患者抢救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治疗效果的提高[2]。在本研究中,对64例急诊抢救中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64例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2例(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4~76岁,平均为(64.7±3.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5~77岁,平均为(65.2±3.6)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需要及时给予止血,对其进行降压处理,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如下。
1)接诊护理:需要快速了解患者家庭住址与发病现场,并对患者当前与过往病史进行了解,以便告知简单的自救措施,及时分配救护车前往急救。院内需要及时组织全程优化护理小组,准备好治疗器械设备与药品等,急救车到院后需要紧急救治。
2)急救中全程优化护理:首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患者给予抢救,及时给予吸氧处理,给予心电监护,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分别在自己固定位置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及时给予抢救。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对责任进行明确划分。需要对患者体位进行检查,确保动作轻柔。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需要呼叫患者姓名,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意识清醒程度进行了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痛觉刺激患者,以便了解其意识水平。对患者瞳孔情况进行观察,如果瞳孔出现变化,需要每隔5~20min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对患者血压进行定时测量,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给予降压处理。同时,需要定时测量体温,对其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现象,需要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在必要的情況下给予吸氧处理。其次,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患者与家属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况,告知患者与家属脑出血相关知识,对抢救流程与预后效果等进行介绍,以便让患者与家属对该病与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了解,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患者进行安慰与鼓励,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抢救。
3)交接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等进行详细了解,并与相关科室做好交接工作,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交接,对其抢救情况与病情等信息进行详细交接处理,对转运交接单等进行详细填写,避免出现差错。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需要对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疗效标准进行分析。显效:抢救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抢救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其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其中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发作突然且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恶心等,发病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作息、外部影响与自身情绪改变等方面[3]。由于患者发病比较突然,患者与家属无法进行快速判断,会延误患者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抢救治疗,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以便及时抢救,提高患者预后效果[4]。
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中,需要明确护理目的,及时分工护理,争取抢救时间,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合理规范地开展,确保抢救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给予抢救护理,确保各个部门协同合作,迅速反应,加速急救过程,提高急救效率。并对患者与家属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抢救[5]。
综上所述,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抢救中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为患者抢救成功提供保障,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抢救失败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竺兴霞.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14):1734-1735.
[2] 杜晓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6(24):83-84.
[3] 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05):557-559.
[4] 李荣彦,李建芳.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8):1082-1084.
[5] 李波.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及程序化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