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萧
【摘 要】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即要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就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科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学科能力 培养策略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教学不仅是一种学科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止传授学生生物知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能力,才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明确方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把学习当作乐趣融入生活中,进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成为更具潜力的全新型人才。
一、观察能力
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能结构的门户,是学生发展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的思维基础。因此,观察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对观察能力的呈现也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目标之一。实验能力包括操作能力、获得知识能力、整理分析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实验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操作能力是完成实验的关键,同时也应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并从中发现成功、失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可能性开展教学资源,开展好实验操作。
例如:在《新陈代谢与酶》一课中,在了解酶的特性时,通过安排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三、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各学科每年都会出现非常多新的科研成果,知识的更新速度已达到惊人的程度。每个学生仅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需要的,因此,作为当代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是形成其他各种能力的核心。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生物科学相关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四、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正确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它的重点是重现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去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思想守旧,思维固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创造力减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提高生物科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教师从病毒引入新课。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学生在复习各种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后,体会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仅有其中的几种,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些物质不能单独发挥生命功能。根据细胞学说学生可以想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索的兴趣。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讓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五、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就是指学生群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具备积极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交流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对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学《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课时,教师可以讨论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六、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当前是知识和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利用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工具获得知识。教师传授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况且,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面、负载量都非常有限。因而,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多方资料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对资料内容进行筛选和总结,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具时代性,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中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能力锻炼的过程,将知识转化成为能力也是学生必经阶段,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多与同行交流,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我们教师的微薄之力。
参开文献:
[1]闫秀娟.突出创新能力发展,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中华少年,2016(34)
[2]包金荣.试论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2017(03):75
[3]冯文静.小议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河教育,2015(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