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莲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沟通。教师面对小学生这一独特群体,如何实现和谐有效的沟通,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师生沟通中的“为”与“不为”。
一、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拒绝“教师中心”
实现有效沟通,首先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在倾听中,换位思考。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心理、感情、思想等方面都处在不同层次,因此教师要有换位意识,拒绝“教师中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内心的合理需求。面对学生的苦衷,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体会学生的心理,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情绪,并适当地回应及帮助,这样解决问题,一定会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案例】
小A和小B打架闹了矛盾,来找老师评理。教师总要以审判官的身份审理此事。审讯如下:
老师首先问:“谁先动手打人的?”
“你先!”
“你先!”
两个人互不相让。
到底是谁先动手的,有哪些同学看到了你们打架,可以做证?老师很生气。
学生证人出场:“是小B先动手的。”
“你先动手你不对,今后不许打人。”老师像法官一样宣判,继而教育一番,“打人多危险,打坏了,还得你爸爸妈妈给陪医药费,懂吗?”
“是他抢玩具,我轻轻拨开他的手,他就说我打他,他还那么大力气打我。”小B委屈地嚎啕大哭。
“你先动手打人,你还好意思哭,赶快去上课。”老师指责到。
这个案例中的老师,看似公正的法官,公平地评判出挑起打架事件的“首犯”,实则并没有真正解决事件的矛盾。
不妨站在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此事。学生来找老师的初衷不是为了评判谁对谁错,以此来惩罚犯错者,他们是为了寻求理解,寻求安慰,解决矛盾。
那么这个案例中的学生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什么?显然,他们在交往中出现了困难,他们需要老师帮助引导他们化解矛盾,继续交往。
试想用下面的方式来进行。
小A和小B气鼓鼓地来到老师办公室。
老师关切地问:“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来听听。”
“老师,他打我。”
“老师,他也打我。”
“你抢我玩具,我只轻轻拨开你的手,你就那么大力气打我。”
“可是我想和你一起玩玩具啊……”
……
老师听孩子们争论一会儿,大体明白了学生之间的矛盾点,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梳理矛盾,“老师听明白了,你们俩是不是这样,小A想和小B一起玩玩具,小A没有经得小B同意就拿了玩具玩,小B很生气,拿回玩具动作力气有些大,小A也生气了,就大力地还手。是这样吗?”
两个孩子连连点头,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说:“那小B不喜欢小A的方式,怎样说,小A才能理解呢?”
小B说:“你玩玩具要和我说一下,不能动手抢。”
小A说:“好的,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
“好啊,当然可以。”两个孩子手拉手走了。
以上沟通中,教师正是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以一个教师成人的角度占主导,这样的沟通才有效。
以上案例说明:耐心倾听孩子,会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信任老师,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内心的感受告诉老师。不管面对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学生,只要你能耐心的倾听,学生在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减轻。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认真倾听,平等有效的沟通,给予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善于平复孩子的不良情绪,拒绝“情绪陷阱”
实现有效沟通,教师还要善于平复孩子的不良情绪。情绪顺畅了,解决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案例分析】
学生小轩经常不写作业,老师向家长投诉,家长训斥孩子,学生对老师怨恨,愈加不写作业,老师对学生的“屡教不改”也很生气,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充斥着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掉入 “情绪陷阱”中。如下图:
孩子没有写作业的原因通常是懒惰、写作业中遇到困难。老师要帮助孩子的是怎样克服困难完成作业,而不是指责学生。老师的指责,给家长的投诉,都会造成孩子的不良情绪,甚至是对老师的抵触、反感,因此,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情绪问题。
当老师关心地和学生说:“小轩,你的作业还没有交给老师呢,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来,坐到老师身边来写。”老师关心地给学生放凳子,再适当地给予指导,这样做,孩子怎么会不写作业呢?老师的一番好心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千万别把怨恨的负面情绪带给学生,形成恶性循环,这一定不是老师的初衷。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好的沟通,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的支撑点。如果老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强烈的沟通意愿,形成和谐的沟通习惯,一定会获得師生共同成长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卡耐基.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3]陈勇云.构建师生平等平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