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之浅析

2018-05-14 13:43蒲闽闽
考试与评价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蒲闽闽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更加投入地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笔者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根据教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选出六个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每个学生喜欢哪个活动就参加哪个。活动完毕,我马上提出问题:“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活动人数最多的组比活动人数最少的组多多少人?”立刻,学生的注意力由玩转移到了思考问题上。教室里同学们开始互相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着我又问:“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统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让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把外界的活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直观的操作到形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