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运用校企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方式开展高职教育,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教学,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办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改革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提高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建立专项政策、专项措施、专项投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局面。民办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符合培养目标和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校企双方积极制定培养的目标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校企合作是实现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办好民办高职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人才所需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联合,才能实现与经济共同发展;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不断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习、实训设备更新,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各所民办高职院校所设的专业大同小异,不同民办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都差异甚微,缺乏特色,导致每年的毕业生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企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民办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很难及时纳入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得不到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导致师资培养经费欠缺,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不到提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教育”、“2+1”模式、“多证书毕业”,都在根据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民办高职院校个性化、特色化和创新不够明显。
要解决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有利于推动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培养更贴近职业岗位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突出实践、推动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新型教师队伍。内外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零距离。
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和根本任务,逐步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能使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同时学校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从而实现师资优势互补,使教师的技能得到提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的参与能准确界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使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参与能使实际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可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实验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层次参差不齐,形式比较单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撐的新的办学机制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校企共建市场所需专业,共同研究和制定专业标准以及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同编制实用性教材;校企研定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校专职教师技能培训方案,实现校企人员与教师协作互学,企业多方位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机会;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既是创业教育研究对象,又是创业研究的平台,从而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创新改革。
首先,试行“四个对接”育人模式。第一,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校企合作按照岗位群的需求,精心进行分解分析,严格按照行业职业能力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第二,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学校按照培养目标,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精密相连。第三,专业实践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有效克服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学习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合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确保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资格的认可。第四,教研教改方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建立校企合作的专职师资队伍,在承担培养学生的教学职责教研改革的同时,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科技攻关项目,从而实现人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等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双方的优势得到发挥,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