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锋
【摘要】文章关注的是高校榜样教育教学成果不显著的现状,从社会的发展规律中找出革新高校榜样教育的机遇,以青年大学生群体为调查目标,以对道德榜样的学习为调查内容,最后根据反馈结果从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研究,探讨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模式,希望能为高校榜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榜样教育;青年大学生;媒体;高校活动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和中流砥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心理健康乃至品德修养都应该备受高校关注,力求让每一位大学生在高校的关爱下,接受榜样教育,把大学生打造成尊师重道、学术刻苦、品德过硬的新一代青年,力求为社会输送有技能、有品德、有活力的社会型综合人才。对高校而言,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当成重要工作,开辟和实践不同模式的榜样教育,把榜样教育作为一个与学生思想接触的主要途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衡量榜样教育是否真正起到实效,关键在于榜样教育的实施要点是否与学生群体的偏好一致,从而起到示范与激励的作用,吸引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效仿。以湖南省内高校为例,选取省内高校综合性大学(一本代表)、专业性学院(二本代表)、高职院校(综合性和专门性各一所)、民办院校一所,包括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学校,分别从这五所高校中抽选青年大学生样本,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高校榜样教育实施政策与青年大学生群体需求错位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②基于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反馈指标的有效榜样示范教育体系构建,随机抽取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两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认知度、理解度、认同度、情感共鸣度、践行度五个榜样教育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删去践行这一维度,将认知与认同融合,同时根据对学生榜样教育群体接受程度的以往经验和实际调研,增加对象、支持、渠道三个维度指标,故具体修改为对象、认同、共情、支持、渠道这五个二级维度指标,同时增加三级指标;③基于青年大学生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模式构建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为97.8%,符合调查问卷有效性要求。通过对调查问卷与实际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高校榜样教育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榜样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很大。66%的学生表示身边有榜样,45.2%的学生感觉自己生活中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32%的学生表示榜样力量给自己带来了进步。榜样来源以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为主,比例为49.6%,事业成功人士为17.4%。榜样选择持久性方面,46.8%的学生表示很少换榜样,15.4%的学生表示榜样经常更换,通过调查榜样更换原因得知,27.2%的学生表示是由于“自己条件发生改变”,11.2%的学生表示是由于“社会环境变化”,9.6%的学生表示由于“兴趣爱好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榜样是一个不断变化、具有时代性的过程,榜样影响在当下具有较大的价值效用。
2.榜样标准表现为价值多元化、主流意识统一性。大学生选择评价榜样时,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标准,其次为勇敢、拼搏、敢于担当、善良正义等,这表明大学生对榜样的选择和评价是与主流意识相一致的。个别学生在访谈中,表示过去和现在的榜样有哪些新变化时,均表示有变化,思想占第一位以外,贴近实际和可模仿、年龄相仿、存在相似点排在前列,这表示新时期,大学生因个人成长背景、个人特点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选择榜样也更加多元化。
3.大学生获取榜样信息趋于新媒体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媒体环境也更加网络化与多元化。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互联网专题、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电视媒体报道途径。学校主题宣传、课堂教育、周围人告知等途径分别为31.2%、18.4%和10.2%。表现出信息时代下,获取榜样信息已经不同于传统方式,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信息需求,也为榜样力量传播提供了途径。
4.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榜样精神难转化。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将榜样精神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表现为知行合一。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4.2%的大学生表示肯定会以心中的榜样标准要求自己,36.8%的学生表示可能一直做或者有时候不做等,由此可见,大学生榜样精神多停留在“感动而不行动”上,对于榜样精神到自身行为的知行转化比较困难,因此極大影响了榜样教育的实际效果。二是高校榜样教育宣传方法单一。榜样教育活动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方式,要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43.4%的学生选择“榜样报告会与座谈会”、38%的学生选择“榜样颁奖典礼”,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榜样占32%。能够引起大学生欢迎的宣传方式顺序为新媒体旋转、网络、主题报告会、纸质材料。由此可见,榜样教育需要多应用新媒体,避免单一的教育宣传形式。
下面将从感受性教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榜样教育可以从参与社会实践模式、宣传模式的多样性、树立身边的榜样力量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这种感受性教学主要是打破目前高校榜样教育内容的空洞沉闷,通过高校的引导,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思想道德学习和实践感受密切联系起来,丰盈了高校榜样教育的内容,拉近了榜样教育与青年的距离。
(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模式
高校除单一地用校内刊物、报刊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外,还可以尝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带动学生参加,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比如下农村贫困户劳动,帮助老乡种田,走入城市贫困家庭,参加一线工人劳动,街头做调查问卷,企事业单位工作实践等。当然,这类实践活动最好要定期组织,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始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实践见证榜样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又指导着实践,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关联,最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