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初中学生来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德育功能 初中
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学思想品德中的教材、课堂教学能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载体”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想就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谈谈自己粗浅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认真专研大纲、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一,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努力使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如学习十九大报告、国内国际的最新建设成就和时事等,材料要“精”,对所掌握的材料要“去粗求精”,尽可能做到完整、典型、精确。内容充实,并非材料越多越好,而是材料要充分有力,要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材料要“实”,就是要言之有物,要有实际的东西,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第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的自我教育形式很多,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妨围绕学生的思路转,当“导演”,而不当“演员”。可以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结合初三《社会发展常识和中国国情、国策》的教学,供学生调查的内容就很广泛,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口和環境等等。通过社会调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能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还能解决许多平时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三、思想品德课还需要教师进行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合作道德为内容的教育。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合作中进行的。从含义上来说,“合作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人或群体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目的,彼此经过协调而形成的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相互提携和团结共进的联合行为。”思想品德课进行合作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种“联合行为”的教育,这种教育有益于德育内容的完善,益于德育功能的强化,有益于德育对象的发展。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素质来说,主要来自于对他们的合作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合作教育比竞争教育更重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品德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在政治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从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发来研究和思考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构建各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因素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学机制。形成一个知行统一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灌输的,合作、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有利于实现德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德育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