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兰 李文晋
[摘要]教育部自1995年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出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应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总结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队伍培育体系、教师激励机制、校创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高菊兰(1975- ),女,云南永胜人,成都大学,副教授,硕士。(四川 成都 610106)李文晋(1970- ),女,四川简阳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四川 成都 61183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社科省级课题“川酒五粮液经典瓶形在平面广告中的图形创意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JCB13-0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1-0076-04
相关数据显示,至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提前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需要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视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有效指导。“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部门就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随后又在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中不断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997年全国高职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2014年5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成效,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
(二)大学生创业园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大学生创业园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公共就業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园一般是由高职院校建立或者依托政府、行业的产业园、科技园、孵化园、软件园等平台建立的,为大学生实施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场所。自1999年8月清华创业园创建以来,各大高校诸如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也相继成立了创业园和科技园,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牵头成立了各种大学生创业园基地,如西部大学生创业园、深圳大学生创业园、杭州大学生创业园、昆明大学生创业园等,帮助学生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大学生创业园虽然在营运、管理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发展环境与发展势头良好。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界定模糊,社会认可度低
“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与应用虽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业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众说纷纭,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有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非常简单,就是教师证+技能证书;在有些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只要承担一定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部分被认定的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仍然较低;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之后,在福利、薪资待遇方面也没有太大差异。因此,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可度比较低。
(二)培育模式有限,效果不佳
“双师型”教师培育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认证培训,即参加劳动保障厅或各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技能或业务资格证考试的认证培训;二是企业顶岗实践,即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三是参加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如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省以及教育厅举办的“双师”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四是通过参加学校的实习、实践课程指导来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从各校师资队伍建设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双师型”教师培训活动较多,但培训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培训及考核方式的限制,虽然参加培训的教师拿到了资格证书、结业证书,但其专业实践能力仅局限于模拟而缺乏实际的检验;二是虽然有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的机会,但因其暂时性、短暂性的特点,教师在顶岗实践期间更多是旁观者、学习者的姿态,缺乏更深入的体验与收获。
(三)缺乏激励机制,主体积极性不高
缺乏科学的激励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中,重点考核的依然是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量,对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及服务社会等考虑较少;二是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估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大,使得一些优秀教师得不到相应的认定与待遇;三是高职院校对“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流于形式,以应付完成各类评审为目标,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没有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难以调动教师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四)教师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八成高职院校教师感觉压力大,而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要求”“教学工作量”和“经济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考核主要侧重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及教学工作量的要求,而且科研任务量普遍较高。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教师授课任务普遍较重。一方面工作压力大、时间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所以即便高职院校教师明白提升“双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只能疲于应付相关的考核工作,而根本无暇转型为“双师型”教师。
三、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提升“双师型”教师含金量
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教师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参照标准。一个规范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但便于学校发现、培养、考核人才,更有利于获得教师及行业对评价结果的认可与赞同。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筛选,是需要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的。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既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又要满足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需要;既要注重对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又要注重对教师能力认证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鉴于此,笔者认为,一要制定和完善严格的考核标准,从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四个维度制定“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授予“双师型”称号的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爱岗精神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二要严格执行考核标准,使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流于形式,为了保证评定的客观、公正,最好是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完成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与考核。三要对考核结果进行不定期反馈,制定相应的过程反馈系统,对于名不副实的“双师型”教师坚决给予取消称号及待遇的处理,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开拓“双师型”师资来源渠道,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育,使其具有“双师”素质,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師,对其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进行提升,塑造为“双师型”教师。
(二)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育体系,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育体系,不但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创建“以赛促学,技赛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目前,各类大学生技能大赛很多,而且非常注重与行业、学科的市场前沿接轨,侧重实践性及参赛作品的市场可行性,参与技能大赛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引入“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联手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将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围绕企业真实项目展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培训模式。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内专业人员到学校办专题讲座、培训班或者担任兼职教师,派遣学校专兼职教师参加技能认证培训、教育部门组织的“双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创业园区兼职指导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行业交流与学习,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主动转型
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但能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能够增强“双师型”队伍的凝聚力,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一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名誉与待遇。对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隆重颁发荣誉证书,并通过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为这些教师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当然这些奖励需要在一个相对公开的环境下进行。二是为 “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方面应该充分重视,甚至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三是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明确规定“双师”素质是一项重要标准,从而让更多的高职教师向“双师”素质靠拢。四是明确“双师型”教师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在评选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时,要把“双师”素质作为考核和评估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实力。
(四)创建“校创联动”合作机制,为教师转型牵线搭桥
高职教师能够为创业园提供有效的创业指导,创业园企业与项目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充足的专业实践场所。因此,“校创联动”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园运行效率的提升。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应该主动促成“校创联动”。第一,成立创业导师库,以学校“双师型”教师为主,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如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等,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创业导师库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创业园中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而造成创业发展局限的问题,同时也为学校“双师型”教师提供发挥其综合实践能力的舞台。第二,制定政策、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和学生合作经营创业园项目,并对参与创业经营或指导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计算与考核。对于将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于创业园企业经营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教师应当完成的科研任务。第三,创新专业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将创业园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并将引入创业园实体项目的多少及质量作为评价教学创新程度的依据。总之,要举全校之力来实现创业园区创业指导、教师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兄武,许庆豫.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2]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OL].天津:天津大学,2010 [2017-03-18].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6-1011266584.htm.
[3]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
[4]于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运行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5(4).
[5]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6]陈崇刚,苏丹.基于“三创平台”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