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2018-05-14 11:04高健周志刚等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新时代

高健周 志刚等

摘要:创新驱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要力量,由于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向化的社会需求。该文运用复杂系统等相关理论,首先从开放性、动态性和和复杂性,聚焦该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从系统与环境之间熵流特性,分析该体系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其次从系统与环境相互耦合的关系角度,分析该体系建设的环境影响、现状和问题,指出该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在于系统与环境的动态联系不足、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协调性不强,并通过厘清该体系要素变量的逻辑关系,解析该体系的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最后依循此模型的实践性,从质量、规模和联系方面,探究该体系建设完善的协同治理有效途径,以期对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时代;体系建设;复杂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关心的是采取什么样的特定行动和办法来使它们不断增长的人口丰衣足食并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但在社会现实中,国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需求相距甚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十三五”时期,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互为变量的关系。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所带来的职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向化的环境映射必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种变量及关系产生影响。以中高职层次为主的职业院校等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理应聚焦环境变化、夯实体系基础、丰富体系内涵,通过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满足不同区域经济的动能转变和产业调整所带来职业人才新的社会需求。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特征解读

“无论在什么时代,教育的器官都密切联系着社会体中的其他制度、习俗和信仰,以及重大的思想运动”。充分认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特点和掌握内在规律,是完善体系建设、实现既定目标的基础。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具有开放、动態和复杂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外部经济社会环境联系沟通,形成外部环境信息,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转换”以及“输出”的互动过程,并根据外在环境变化和要求而确立各种决策的理论框架和运行操作的原则路向。换言之,该系统的开放特征表现为,其不断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各种形式的资源,然后通过转化进程的规范运作,将输入变量转化为具有附加价值的输出变量,最后经过输出变量的“价值结果”性的质量评价,实现运行指标。这样,系统能够一方面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各次级系统结构及其组织运作,另一方面能够从环境吸收新的信息输入或外部资源,以补充系统运行的各类消耗,确保系统的生存发展。

2.动态性

开放系统可以被视为在一定条件下与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而形成的有序结构。该系统存在着的熵变,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产生熵流(非负值),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而引起负熵流入,系统的总熵值保持不变或减小,系统即保持稳定或达到有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开放系统,其内部各类要素的结构性演化,可以通过该体系的熵值变化加以描述,其要素分布结构不均匀,熵值小,反之,其要素分布结构均匀,则熵值大,若完全均匀分布,熵值为最大,系统呈平衡状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旧的结构不断解体和新的结构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这个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引起的熵值的“流动”性变化的进程。外部环境中社会需求的变化,通过劳动力市场,传递给职业教育系统内部,推动该体系内要素新的调整。这种动态性变化,反映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状态的持续与有序的程度。

3.复杂性

复杂系统的特征与机理、行为与功能具有非线性本质,即复杂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性、自主完善的学习性和创新价值的涌现性。教育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教育的发展无疑遵循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是由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和组织(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或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这个复杂系统的子系统。它既是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又相对其他类型教育有自身运行规律的独立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体系互为环境和主体,它在与环境的不断沟通联系过程中,产生相互作用,其本身自适应性促进体系内部的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其自组织学习性促进体系内涵充实以应对环境的新要求,其自身的涌现性促进体系的功能完善和价值创新,形成系统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变量关系。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社会环境对职业人才需求,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如图1所示)更加凸显其复杂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以及体系结构优化和功能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1.整体效应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内涵发展子系统和外延联动子系统等,内涵发展子系统包括职业教育政策制度与文化建设、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等子系统,外延联动子系统包括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思想指导和观念秉持、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运行机制(供给取向)、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发展轨迹与行为路径等子系统(路径选择),内涵发展子系统和外延联动子系统都会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内涵发展子系统的结构功能更侧重于内蓄,外延联动子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倾向于外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和共生,构成系统的整体,而该体系与环境相互联系、沟通和影响,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更大的系统态势。

2.协同效应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复杂适应系统,系统本身以及其与外部环境均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其本质是系统与环境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变量关系,也是益损与共的职业院校主体联盟与外部环境以及行业企业等与职业院校间合作共赢。该体系内相关主体,基于共同利益,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知识共享为纽带,促进资源的整合,协调要素的旨向,匹配要素的属性,促使要素之间功效倍增,从而支配系统朝着有序方向发展,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而产生增值。这种资源、要素和属性之间的增值链接也是非线性组合关系的本质所在。系统与环境间的强相互关系和强相互作用,使得系统要素之间形成稳定的“序”,即一种特定的排列组合,最佳的组合结构。系统的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其作为复杂网络整合互动、合作互利的协同效应。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分析

职业教育侧重于受教育者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其本身与社会劳动、生产管理的良性互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体系建设,应关注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影响

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言,教育始于社会需求,止于人才培养。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和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力。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2025中国制造”等的職业人才需求变化,是有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动态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效应

在经济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和寻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其鲜明特点。产业结构上,传统向新兴、低端向高端;增长方式上,粗放型向生态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这种转变,是深层次变革,促使经济行为人的思维方式和所依托的行动技能与时俱进。不同产业的升级,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运作,需要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需求呈现多样化效应。

2.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效应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输出。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这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很大,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和前景存在不同,有经济振兴、有经济复苏,也有经济腾飞,因此,各地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层次、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需要不同素质技能的职业人才,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需求呈现多元化效应。

3.职业生涯的主体性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多向化效应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适应个性发展,塑造合格的“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职业人才培养只是人的职业生涯的一次短暂的时空记忆。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半衰期”逐渐缩短,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使得行业企业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劳动结构的调整、技术岗位的复合、职业资格的要求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使得劳动者必须具备动态适应能力,从而使得劳动者对受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从终身学习理念出发,“社会人”对职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满足个人生计动态变化与职业多层面发展的需要。“职业人”个性化需求,使得不同学习者,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凸显,也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需求呈现多向化效应。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行动过程

经过多年积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业已形成,围绕体系构建,取得了实在成绩。国家支持并引导职业教育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的支持有所改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得以深化,社会相关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面向农村农业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加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程度稳中有升,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有近千个技术专业和近10万个专业教学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中职、高职等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输出保持在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的95%以上就业率连续保持数年,高职毕业生方面,其半年后就业率也多年逾越90%。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各地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各类职业院校以及社会相关利益主体,在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出台、教学课程实践性改革,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校际及校企的有效合作、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探索、高职院校示范化建设计划实施等方面取得成效。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表现

虽然各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取得一些成就,但经过长期发展积存下来的问题,也妨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

一是职业院校系统仍然相对封闭,相对孤立,没有与外部相关有益因素很好地兼蓄包容,形成整体优势。职业院校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社会要素的源动力不足。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欠缺,对该体系建设的认识不充分。相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全方域,法规制度的支持面较窄。

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仍然缺乏实时性的有效供需链接。在专业与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沟通不畅。专业结构设置与教学教务管理与服务区域经济的工作目标存在脱节现象。社会有益资源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的连通力度不强、互补程度不高。

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在校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师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尚未健全。资源投入保障不足,可操作性不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等)的实际待遇和地位没有基本持平。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再者,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空间不足,他们作为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现实中,无论职业院校地位和师资水平,还是相关投入和保障,与职业教育自身诸多目标和社会良好期待还不相匹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解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系统与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该体系建设的问题缘由在于系统与环境的动态联系、结构与功能的稳态协调的演化推进的轨迹上。

1.开放的主动性不高

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包容结合不够。职业院校在办学理念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深刻认识,从思想到行动的开放性不够,与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合作的主观积极性不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以职业院校为主体要素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互为因果,在社会学称之为互动。结构优化、要素协调、环境合作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定位清晰、层次合理,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科研单位和中介组织多方一体有效合作,才能形成内部衔接、多元立交、外部对接、互利有为的新型职业教育系统架构。

2.动态的操控性不强

职业教育与动态环境的交融沟通不畅。从复杂系统来讲,该体系的内部运行网络(系统)和外部影响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呈现动态变化,形成该体系的“熵”值变化的耗散结构。职业院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没有按照社会经济规律和职业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没有依据其内部运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输入输出关系注重内外协调、强化系统的有效运行机制、优化系统合理结构、规避风险,从而造成了系统功能难以处于上佳状态,难以实现系统的目标设计和质量追求。

3.复杂的适应性不足

职业教育对复杂环境的等同适应性不够。现代职业教育體系是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复杂系统。它对环境的自适应性增加了系统自身的安全性、系统本身要素之间的自组织性,延续了系统“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的自然属性。趋向复杂的实时调整促使系统发展达到耗散结构的理想状态。体系建设中,职业院校的相关主体,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与地位、权利与义务和能力与实力的问题,是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活动有自身的逻辑,对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影响,职业教育系统必然有所抉择、过滤、加工,再吸收到职业教育实践中去,体现职业教育“自我生存”的属性,形成职业教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

无论哈夫(D.L.Huff)概率模型,还是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贸易引力模型等引力模型都阐释了经济体总量和经济体之间距离决定相互之间吸引力的经济学一种变量关系。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复杂适应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功能可以用职业教育吸引力来量度,即职业教育吸引力可以与职业教育综合实力(质量和规模)正相关,而与职业教育系统内外要素之间联系的距离负相关。职业教育吸引力可以运用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如下页图2所示)表达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系统外部环境与吸引力之间复杂的变量关系。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进行分析。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环境(如图1所示)的关系来看,实际上,与职业教育吸引力正相关的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的变量包括: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及职业教育院校文化的保障质量和规模;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学科专业课程的质量和规模;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和规模。而与职业教育吸引力负相关的职业教育系统内外要素之间联系的距离包括: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思想指导和观念秉持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内部管理与社会需求的距离;职业教育的相关主体(院校授业者、在校生以及社会相关利益主体)在职业教育方面所选择的行为路径与社会发展轨迹的距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可以表示职业教育在体系建设内部构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复杂网络变量关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社会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需求,贴近现实,缩小距离;同时要提高自身诸方面的质量和规模,这样才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系统整体目标。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是一个其作为开放系统的、内外协同和自组织自适应的动态过程。从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角度审视,为适应新时代经济新常态的职业人才需求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应基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保质量,增规模,强联系,协同治理是一个互动、协调的过程,它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系统的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应注重职业教育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协同治理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发挥优势,保持特色,贴近现实,服务需求。

(一)职业教育的理论观念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增强政策制度保障,促进社会环境支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与理论指导应贴近现实,知行统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者主体,要具有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对照的精神,针对传统观念去反思,不断与国家整体规划要求相对照,始终保持的正确方向。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相关方面应共同配合,积极搭建制度创新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国家和地方人大在修订教育法、教师法和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时,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完善相关条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多方面的理解认可、帮扶支持的“生态环境”。相比于职业教育的人力和财物资源等“硬件”,职业教育的环境资源构成“软件”,即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对于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更具活力。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尊重职业技术技能、崇尚劳动创造财富”社会氛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职业院校等相关主体应制定职业教育环境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符合特点、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要求的“生态环境”构建。只有缩小理论与现实两者间距离,才能让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自身与制度安排和社会认同,从包容到丰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科专业水准

职业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联系社会系统的纽带,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因。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程度的上升,激发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的递增,从而带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专业的调整与结构的重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动态性、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在其建设过程中,应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从交融到畅通,拉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取向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应注重标准、效益和能力有机统一,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学科专业的质量和规模,推动内涵发展。

一是归本溯源,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职业教育应把为区域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职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水平,把更多资金和资源配置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行业企业的新需求。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管理、语言、制造、贸易等专业方面,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的国际化的适需人才。

二是优化结构,完善学科和专业结构、建立职业人才产品供给动态机制。坚持质量优先,引导社会的相关力量积极参职业教育投资办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协调,应与教育规律并轨前行,强化管理质量和便利人才培养、降低运行的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改革建设风险的能力。要以强化教务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预案机制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的功能监管,更加重视微观的行为监管。

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劳动力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坚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职能部门与职业院校、劳动力市场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对职业人才培养的约束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宏观调控,提高体系建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职业教育授业者与受教者职业生涯与社会发展同步并轨,提升职教师资水平,提高职业人才素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主体各方协同合作、互动互惠、组成一个契约联结的创新链。在此协同创新的组织结构中,职业教育授业者与受教者是该体系的重要主体要素,不仅要与系统内其他要素沟通配合,也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取外部准确需求信号,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特长,提高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授业者的职业发展轨迹、职业教育受教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契合。

職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授业者在对在校生(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一是应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应坚持多元办学。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的双作用。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企业应当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吸收行业和企业合作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办学模式。三是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技术能力和生存能力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终身教育和学习理念,基于区域特色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四是坚持引领、示范和衔接。做好示范(骨干)院校基本建设,推进基地建设、中心建设和赛会建设共同发展。以国家资格框架建设为重要载体,推动中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履行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一是要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在教师的人事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二是完善相关政策,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宽松的良好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师资的社会吸引力。三是要建立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并举的培训制度。通过校内和校际的合作交流,搞好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和丰富内容,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而自主学习,做好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模块服务。四是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的综合考评机制,以师德师风、勤绩技能、学术科研等为考核内容,有效推进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跟踪和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新时代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