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8-05-14 17:57赵丽娟周航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督导机遇挑战

赵丽娟 周航

摘要:在当下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教育督导”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教育督导方式和手段,使得教育督导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督导。已有数据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管理机制保障以及督导队伍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给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该文基于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从建设目標、实现教育督导手段现代化以及建立管理机制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等给出“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教育督导;互联网;信息化;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思维、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作为“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信息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新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强调:“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学术领域还没有专门关于教育督导信息化概念内涵的研究,本研究认为,教育督导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督导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充分、高效、科学地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的要求,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管办评”中“评”的重要地位则对督导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全面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有效弥补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不足,对于提升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从当前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基于教育督导工作的特殊性,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利用机遇,克服困难,探索出一条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相关政策和文献研究以及现状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一)加快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有效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关于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201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创新督学方式,健全评估监测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教育督导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教育督导的职能在以往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检查、即督政为主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建立从无到有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不仅督导职能更加广泛,而且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时效性、科学性和公信力。因此,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督导改革已成为教育督导发展的重点方向,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督导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家相关政策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以及2015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提出“以创新教育督导理念为先导,以建设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督导实践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核心,强化督学队伍信息化人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督导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督导质量,推动教育督导事业改革发展”。等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建设依据。

(三)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手段

现代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有效性是做出科学的评价结论所必备的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督导评估主要以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收集信息的方法除查阅被评估对象事先准备的资料外,就是通过现场座谈会、访谈、调查问卷、听课等方式进行。为迎接评估,被评估者要按照督导检查的内容要点,提前至少半年时间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纸质档案,给督导对象造成很大的负担。评估组进校接触到教职工和学生、社区人士、家长等样本数量少,信息收集不全面,而且收集来的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失真,影响督导评估结果的科学公正。在这种完全依赖人工的督导模式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很难获得全面准确的结果,导致督导效率低下。此外,通常督导专家在准备阶段不能大量接触到评估对象的信息,只有在实地督导检查时才能接触到督导对象,因而在督导实施阶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同时,由于督导专家入校时间有限,加上处理信息手段落后,无法当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只能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打分,最后的督导结论往往是根据督学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进行判断给出,形成的督导报告主要还是以宏观定性描述为主,缺乏数据和科学方法的支撑而影响说服力和公信力,因而影响了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因此,如何便捷地收集信息,如何提高收集的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如何保证督导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关键。

为此,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及移动服务端的便捷性、高效性、即时性,可以随时随地为教育督导提供实时监控,即时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挖掘和结果可视化呈现,极大地提升教育督导工作实效和依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的能力。因此,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育督导领域的应用,能够使教育督导主体多元化、教育督导过程即时化、结果分析智能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成为可能,为促进我国教育督导水平提升提供了契机。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一)已有数据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不够全面

数据已经成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督导各项业务的决策基础。数据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是教育督导工作科学性和公信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北京市教育督导工作从2009年开始,陆续建立了一批督导专项数据库。通过对已有相关数据库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这些数据库建设之初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由不同业务处室甚至专项工作分散建设,互相之间缺乏关联,各数据库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有些指标分别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录入,出现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现象,导致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信息孤岛和数据质量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后续综合分析应用的需求。

第二,已有的数据资源仅仅停留在资源类数据范畴,如人、财、物配置情况,缺乏反映区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影响评估监测职能的发挥;缺乏反映社会舆情的数据,社会舆情能让政府部门了解到公众对教育政策、措施的评价,及时获取并分析社会舆情是教育督导和教育决策的重要参考,尤其在包括义务教育入学、中高考、学生课业负担、非京籍子女就学等在内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上,来自家长等社会公众的舆情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

第三,数据分析方法单一,结果查询不方便,智能化、可视化功能欠缺,无法满足教育督导决策的需要。

已有数据资源存在的上述问题对于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督导评估系统,提高“用数据说话”能力是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管理机制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既包括國家、区域宏观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相关机构建立、以及行动措施的部署、实施与监督、评价的管理,也包括中观层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管理和领导,还包括微观层面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协调和管理。教育督导信息化的管理是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从全国来看,地方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往往由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代替,或仅作为其中一小部分,没有明确的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目标;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和支持;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和规范标准。以上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是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督导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推进、应用及优势发挥的主体最重要的是督导人员。当前,对于教育督导人员一方面还没有严格的遴选及培训考核制度,另一方面督学和督导专家主要是由经验丰富和专业水平较高的兼职人员构成,而且年龄较大。以北京市为例,2017年全市中小学校845名责任督学平均年龄51.7岁,专门从事挂牌督导工作人员占50.4%(含退休人员26.2%、在职人员24.2%),兼职人员占49.6%。因此,督导人员对于督导信息化的理念和重要性认识上不到位;同时,由于兼职做督学,本职工作就很繁忙,很难抽出精力再去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与运用,习惯于传统的文书处理手段,对网络信息文件的处理等需要适应与掌握,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督导的能力还不够高,影响和限制了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这对于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以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为例

为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北京市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切实提升教育督导的信息化水平。以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基础,形成包括基础性数据、条件性数据、过程性数据、结果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在数据深度挖掘、系统分析基础上实施教育督导综合估和专项评估,构建高水平的“北京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强化教育督导的数据支持、信息支撑、管理保障与服务决策能力,提升北京教育督导的现代化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对教育督导任务的总体部署,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及《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为指导,以满足北京市教育督导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北京市督导信息管理应用平台,为有效履行教育督导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教育督导的现代化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督导指标标准化

通过评估指标和数据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口径统一,提升督导数据采集质量。

2.督导管理网格化

以责任区形式对各区域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为有效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提供支持。

3.督导工作移动化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督导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评估、实时沟通。

4.督导结果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关联、整合、挖掘,实现同比、环比、结构、趋势、预测等多种分析,智能发现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动推送整改通知、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教育督导的精准度和智能化。

5.档案管理电子化

对督导过程产生的各种文档和多媒体资料电子化管理,高效检索,永久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实现教育督导手段的现代化

互联网为在时间上分散、空间上分离而督导工作又相互依赖的督导专家、被督导对象、督导机构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环境,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督导机构之间、督导与被督导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督导工作无时空限制地进行。北京市基于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之优势,建设“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提高了教育督导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从而提升教育督导的时效性。

1.系统功能

“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具备五项主要功能。

(1)督导数据采集功能。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实现问卷发放和回收、数据统计分析的自动化;一般数据采集能够自动生成采集数据表,在线进行数据填报,并具备数据校验、汇总和统计功能。

(2)教育督导评估功能。平台从督导评估工作布置、自评报告和信息上传、网上评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等对督导评估的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持,让督导的视角从局部走向全方位,让督导专家能够事先方便地查阅所有的评估资料电子文档,对督导对象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实地督导评估时,可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深入考察,专家判断的依据更充分,提高了教育督导的效率和督导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督学责任区网格化管理功能。对全市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包括每所学校定位、基本信息查询、责任区及责任督学挂牌管理、挂牌督导工作实施等全过程管理。不仅便于开展学校督导工作,更便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定位事件地点,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效率;责任督学能够基于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开展督导工作,具有操作过程便捷、督导情况实时传达、评估结果自动生成、督学考评科学有据等特点,使督学工作更高效、专业。

(4)教育舆情监测功能。通过建设教育舆情监测子系统,能够准确、及时了解公众对新出台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的看法及其教育需求,特别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以周报、月报、年报、专报、快报等形式反馈,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和突发性事件应急督导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提高督导决策的科学性。

(5)教育决策支持功能。根据各项督导工作需求,研发数据分析模型,为教育督导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支持。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状况测算模型、教育满意度指数模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结果分析模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分析模型、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分析模型等。将各类数据挖掘模型内嵌到系统中,实现结果的自动分析和结果自动生成统计图、表,让结果一目了然,提高了“用数据说话”能力,并自动生成多种格式的报告文件,且可方便地导出。

2.系统特点

经过两年的全面建设,该系统逐渐形成了“北京特色”。

(1)督导全业务纳入。统筹规划,从OA办公到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各项督导业务开展,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实现了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双平台,使得督导各项业务工作更便捷和即时,而不是以单项业务建设系统,如深圳市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信息管理平台”、大连市的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和责任督学管理系统。

(2)一级建设,四级应用。由市督导室组织建设,面向市级督导室、区级督导室、各类督学、各类学校提供应用服务。各层级用户包含共性的应用模块,同时各区还可根据区教育督导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插入个性化的应用模块。

(3)学校管理网格化。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索了学校督导责任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4)大数据支持督导与决策。在整合北京市已有的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库、北京市教育经费数据库、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检数据库、北京市中高考成绩、北京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以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专门数据库基础上,建设教育督导基础数据库。教育督导基础数据库涵盖了较为全面的市、区、校教育督导信息资源,反映了各区及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定期的跟踪性监控数据;同时,还包括督导评估工作的过程性数据,如各类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自评材料等定量及定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各级政府对于国家、上级部门的教育法规、政策、文件要求等教育职责履行和学校规范办学的基本情况,为教育督导和教育决策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依据。

(5)督导结果可视化。基于数据分析模型,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三)成立专门机构保障教育督导信息化顺利推进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督导改革,北京市教育督导内设机构增加了信息化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部门成立两年来,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关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工作要求与规范,制定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标准规范,组织开发“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北京市教育督导基础数据库,指导并推动区县教育督导部门信息化建设和督学人员、学校教育督导信息系统应用,为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在体制机制上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升督学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督导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是实施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关键。高信息素养的督学不仅仅要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和设备,还应该具备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理念与思维,改变以往以经验判断为主的习惯,加强“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部门分批对各级各类督学进行全员培训,理念上,通过对国家和教育部相關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让督学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督导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信息技术是教育督导的有效手段;技术上,通过示范和操作练习加强督学对电脑、移动客户端等设备和蓝信的使用和掌握能力;应用上,通过实践使用,加强督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经过系统的培训,“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在日常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应急事件处理(如雾霾天临时停课)中、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北京市的全过程监控中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责任督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范、高效的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四、结语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随着教育督导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督导现代化水平、走向“互联网+教育督导”是未来教育督导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督导迎接互联网时代挑战的有效应对选择。“互联网+教育督导”使得教育督导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督导”。“智慧督导”不仅体现在督导方式的智能化,更体现在大数据支持下决策的科学化。可以相信,在信息技术助力下,“互联网+教育督导”必将会给教育督导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全面提升教育督导的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教育督导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