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给我校造成了重大损失,一幢最主要的教学大楼成了危房,学校食堂成了废墟,上千名学生没有教室,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全校师生在校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复课,四面开花,增设教学点,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被分配到离校千米之外的龙台村村委会会议室教学点任教,担任四年一班七十三名学生的班主任,并承担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我就开始了大半年的以学生为本、恪尽职守、高度负责的教学点生活。因为我在学校没有住房,家住乡下,每天早晨七点准时赶到中心校,将陆续到校的学生招集到一块儿去蒸饭,集合清点人数后将他们带到教学点,开始一天的教学生活;上午放学时,集合清点学生人数,将学生带到中心校吃午饭,稍作休整,又集合清点学生人数,之后将学生带回到教学点继续上课。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持之以恒,简单而繁琐,枯燥而单调,但平凡而充实,且安全责任重大。从学校到教学点沿途千余米全是街道和公路,公路两旁堆积着农民灾后重建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遇到赶集的日子,行人和车辆更多,街道和公路显得拥挤不堪;而且教学点左边是个机砖厂,教室外小土坝边上就是公路,安全隐患特别大。为此,我坚持在每天集合清点学生人数和课前教育时,通过不断变换形式来加强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纪律、交通、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不断深化教育成果。为了增加安全系数,确保学生安全,分小组设置路长,由教师统一指挥。还制订了《四年一班学生交通安全守则》:“遵守交通规则,听从路长指挥;走公路靠右行,弯道外要慢行;有困难多帮助,小同学细照顾;不在路上玩耍嬉戏、追逐打闹;车辆来时不横穿,排队行走不乱跑……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争做文明好少年。”为了肯定孩子们的进步,我开展了争戴“小红花”活动,每周五评比一次。“小红花”活动扣动每个学生的心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七十三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中的主角。我还将班上的好人好事编成儿歌或故事,朗诵给孩子们听,这对他们的启迪教育很大。我在教学点上课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件,确保了全班学生的安全。
龙台村会议室坐落在一个田坝中间。二〇〇八年九月,天气酷热,中旬阴雨绵绵,会议室的屋顶渗水,教室潮湿。教室外面一片不大的活动场地泥泞不堪,老师和学生的脚陷入踩烂的稀泥中达三四寸深,步履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跌倒,弄得满身都是稀泥。连续几天下雨,淤泥积水越来越多,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我先借来锄头挖排水沟,再出面找砖厂老板协商,要他们砖厂的烂砖头铺路,得到了砖厂老板的支持。身体单薄的我借来独轮车,将拣来的砖块一块两块、一行两行地铺好,为学生铺了两条人行道,为学生上学和在土坝中间行走提供了便利。
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难度比平时要大得多。我结合受灾的实际,教育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抗震救灾的精神用在学习上,不能因受灾而影响学业;布置学生看灾区的电视新闻报道,教育学生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民子弟兵,感谢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儿童,做一个积极争取进步的好学生。由于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容易出现时冷时热的反复现象,我根据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点,一方面全方位关爱学生,把爱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舞,让学生懂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常规教育,利用班会、座谈会、個别谈话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达到情意合一,从而使我班学生养成了一种好的行为习惯,班风班纪更加纯正,我自己也在教育教学的原野上多了几分收获。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老师应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良好社会风气的领导者和带动者。班主任的行动应该是一面旗帜,其身正,不怒自威;其身不正,有令难行。班主任只有时时严于律己,才能收到以严导行的良好效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绝不文过饰非。从教二十六年来,特别是“5·12”地震后,我在异地教学点上课,不管是生病还是有什么私事,从不请假,从不缺席,坚守工作岗位。我每天坚持早到校,晚回家,满负荷工作。有空余时间就坚持坐班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在教学点上班后不久,我因体质、气候、灰尘、工作劳累等原因,加之机砖厂煤烟味浓,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经常声音嘶哑……在入冬后的一段时间,别人都垫棉絮睡觉了,我却只能睡凉席,浑身发热,双眼充满血丝,眼眶肿胀得难受,当地医生要求我到县医院进一步治疗,我为了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在本地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坚持战斗在讲台上。
我以身示范的行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学生,他们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每天坚持按时到校学习,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党政干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山村培育栋梁木,天下盛开桃李花。”“5·12”地震后,在异地教学点工作的所有教师的教学条件是很差的,生活是艰苦的,环境是恶劣的,工作是辛苦的,班务工作是复杂的,但我把我全部的爱倾注到了稚子的心田里,让爱与责任见证师德,让热血与汗水铸就师魂。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自尊自励,埋头苦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无愧于“2008年县级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无愧于县委县政府授予的“2015—2016年度师德标兵”称号!
作者简介:何伯安,男,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农镇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