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带有色彩的艺术,也是包含感情的艺术,充满感染力,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育寓教于乐的方式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教育,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 小学音乐 实践 内涵
一、美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育,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路径,使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养成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此外,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教育是美育教学的方式之一,是美育诸方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独有的声音美、节拍美、韵律美直接深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而音乐也和别的艺术一样具有三种作用,即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这当中的任何一项都不会单独“作业”,而是在辩证统一的过程当中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其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特别的审美能力为中心,经过音乐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的功能。它是音乐审美教学当中的组成部分,也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起必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它是美育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小学音乐中美育的体现
小学音乐应多以培育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为主。将美育蕴含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发现美。
(一)体悟音乐之美,培养高尚情操
美育对小学生的熏陶有着分外重要的作用。古今的文人墨客都十分重视美育对人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从而达到完美道德的构建。审美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能够帮助健全小学生的审美结构,可以让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二)解讀音乐故事,增加生命感悟
每个作品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对待音乐作品不可以抱着随便听的态度,而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倾听。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唱《小螺号》的时候,老师先展示海螺的模型,接着在放映仪上放映大海中的海螺,让学生在教室里就感受到了大海、触摸到海螺,还可通过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去感受小螺号这幅美丽的图画。在这种氛围中去学习音乐,小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小螺号》这首歌曲。
(三)利用音乐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吸取精髓,激发灵感。对音乐比较重要的是表演,音乐课上的表演是把抽象的艺术转变成具体的实物,这就需要实践,所以学校应重视艺术实践。例如对于学生表演所需的场地安排和舞台装饰,这些也是学校对学生音乐实践表演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还应加大对学生音乐表演所需服装道具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探索,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体现美育的具体实践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培育音乐家,也不是让学生学习一两首音乐作品,而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美育,是渗透人的感情的教育。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记住“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
同时,“创设和谐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体现美育的最佳实践。应从美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在情境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富有江南水乡特点的环境,在投影仪上播放《茉莉花》。学生进入教室时仿佛置身南方的水乡之中,聆听着民族风味浓郁的曲调,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所以说一个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四、结语
小学音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启蒙阶段。所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来说是特别关键的一步,尤其是音乐中的美育。学习音乐不应仅能达到会唱歌的程度,还应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课堂活动和学生的互动来带动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孩子的天性和探索欲,通过体悟音乐培养高尚情操,品读音乐故事,增加音乐感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孙丽婷.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2]黄清川.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邱豪.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娅.浅谈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5]翟志红.浅谈小学音乐审美趣味的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左丽君,女,本科,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