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萍
摘 要:公立中小学校的费用管控中,预算管理对财务正常运转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公立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公立中小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立中小学校费用管控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公立中小学;预算管理;费用控制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性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同时公立中小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财政拨款的资金额因此随之增加;学校文化的重构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涉及对教育经费的使用,随着中小学校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在公立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中,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是公立中小学从事各项财政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基于预算管理对公立中小学的费用进行管控,对规范学校内部的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公立中小学校预算管理现状
1.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对于公立中小学校,其财政拨款的数额主要取决于学校的面积、师生人数等基础数据。在学校层面,编报预算时,学校只需要根据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登录预算编报系统对所列示的预算项目进行填报,完善基础数据,做到预算收支平衡,再经由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即可。鉴于此,公立中小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
2.预算编制时间短
在学校的预算编制方面,由于财政部门一般留给中小学校的编制时间在10天左右,时间相对较短。在现今教学技术装备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对预算编制工作做充分准备,很容易出现编制工作完成质量不高的现象,如提供的预算过于简单平面,涉及采购等方面的需求不完整,形成的预算项目论证不充分、对学校的发展没有前瞻性等现象。
3.预算人员缺乏专业性
由于部分学校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将其笼统地划分到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内,而学校的相关领导则只是负责全校的资金平衡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一不正确划分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没有各方专业人士的参与,没有专业的预算工作小组形成,很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完善、不全面的情况,导致真正的需求没有纳入到预算中去。
4.预算规范性差
公立中小学目前的预算工作模式大多是按照财政部门的填报要求将上年数据进行简单修改后就进行申报,并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预期做出相应的预算计划,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充分论证的过程,对预算的执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部分学校还存在频繁调整预算的现象,所呈现的问题是预算的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5.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到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部分学校在预算工作考核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工作的评价也只是敷衍了事,即使预决算差異很大也没有合理的评价,从而更加忽略了对预算工作绩效评价的实质意义。此外,预算评价指标的不合理设计造成结果丧失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公立中小学校费用管控的建议
1.完善规章制度
1994年,我国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年3月制定了预算法。随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逐步确立,预算管理机制得以不断完善。而新预算法中对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改进以及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更是为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公立中小学校的高层领导应当肩负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转变原有的预算管理观念,对预算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为预算管理工作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公立中小学校预算体制不健全的情况,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完善,规范预算管理工作,保证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开展,改善目前公立中小学校在预算管理方面质量不高的问题。此外,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当结合学校的未来规划和战略目标,以使预算管理能够达到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2.规范预算执行
公立中小学校预算工作的执行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对经费的管控。因此,公立中小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预算工作执行的规章以及流程,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工作的规章、流程,各部门的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预算项目的实施进度调用资金,以保障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若出现国家政策的变更或学校规划做出重大调整等情况,及时与校方进行沟通,根据需要做出预算调整,调整工作也应当在相应的规章下执行,履行调整程序,进行逐层上报与审批,待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此外,学校在涉及到任何经费的预算的调整时,都需要照此执行,以规范经费的管控。
3.健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的预算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保障预算工作的质量,提高经费的管控效果,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体现学校使用教育资金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公立中小学校的高层领导应当重视预算工作的绩效评价,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各业务部门能够对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有较为充分的认识。与此同时,公立中小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可行性为基础,建立健全的预算工作全程绩效管理体制,保证预算编制目标明确,预算执行全程监管,预算结果考核评分。
学校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将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再作用于预算的执行,从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学校教育经费管控的目的。此外,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的公平性,构建校内校外综合监督体系也是必要的,公立中小学校应当将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学校也可自设监督小组,保证绩效考评的结果真实可靠。
4.提升预算的科学性
从公立中小学校的经费管控来看,主要对象是固定资产。基于此,学校的预算管理应当与固有资产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管理相结合。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公立中小学职能,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经费,严格控制预算。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管控作用,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前提,以实现学校教育经费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结合现行政策与发展规划,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此外,科学的预算方法,应当是具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目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经济价值的确认,使得预算编制的结果更加有效,从而保证预算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公立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的管控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公立中小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如建立信息化的财务数据库,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利用,并将结果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反馈,由相应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实时监管或预算工作的绩效考评等。因此,信息化预算系统也是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管控作用的有效途径。
5.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构建兼容、共享财务数据库。财务数据库是各方面涉及财务数据的集成与交换中心,接收学校教务、科研、人事、资产、学生等部门相关数据,以及市财政局、教育局、银行等外部数据,按照新的财务科目要求,经过分类、清洗转换及相应的处理后存入数据库,作为预算、分析、决策的基础数据。
公立中小学校预算编制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教育经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除了专款专用资金外,要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和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即基本支出),在有剩余的情况下,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比如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校园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等(即专项支出)。财务数据库能够提供在职教职工人数、离退休人员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学校面积、办公场地、交通车辆、教学设施等基础数据以及水、电、邮电费、日常办公费等基本支出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由于财务数据库涉及中小学校财务的方方面面,财务数据库的主要风险点是其安全性,避免数据被人为改动或泄露。防控措施是后台维护由既掌握财务知识,又具有计算机和数据库熟练管理经验的专人担任,所有能够登录查询数据的人员都设置自己专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6.优化人员配置
預算小组人员是预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是实现预算工作对教育经费的管控作用的必要前提。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公立中小学校对预算工作并不重视,预算工作人员常常由财务人员兼任,缺乏预算管理人员。鉴于此,公立中小学校应当聘用专业的预算人员,组成预算工作小组,同时组建相应的预算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小组,应定期进行预算相关政策的培训,组织专家讲座等,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针对预算工作的管理,可建立学校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利于预算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管控效果。
三、结语
基于预算管理的经费管控,在公立中小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当下公立中小学预算管理的现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预算工作的管理,通过健全体制体系、规范执行流程、选择科学方法、优化参与人员等方式,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最大化学校教学经费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对学校教学经费的管控。
参考文献
1.汪宝义.我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探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2).
2.冯佑.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教育,2014(8).
3.刘俊彦.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完善与建设分析.财会学习,2017(14).(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