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启发幼儿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具有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幼儿音乐教育开展过程中,陇南民间童谣的融合应用为主要探究内容,分析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创新效果,以达到激发幼儿认知能力,辅助学生智力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陇南民间童谣;幼儿教学;音乐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融合价值
陇南民间童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将陇南民间童谣融合在幼儿音乐教育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从宏观文化角度分析,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陇南民间文化,为陇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传播渠道,因此,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从微观教育视角分析,陇南民谣包含绕口令、谜语、故事、摇篮曲等形式,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能够拓展幼儿音乐视野,为幼儿音乐赏析带来美的享受,实现智力开发,同时,陇南民谣的音乐旋律活跃,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辅助幼儿成长的主要依据。幼儿在进行陇南民间童谣学习过程中,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从而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教育价值。
二、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陇南民间童谣与歌曲的融合
陇南民间童谣内容丰富,陇南民间童谣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融合,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幼儿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以《数九歌》为例进行分析,歌词内容为“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九,闭门死守,五九六九,顺河看柳,七九八九,河里洗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民谣歌曲的节奏性强,整体节奏欢快,且童谣的内容均为简单的生活事物,幼儿能够在感受音乐歌曲节奏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欢快的歌曲形式,也容易被幼儿记住,使幼儿的主动学习性增强。由此可见,陇南民间童谣的在幼儿歌曲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拓展幼儿音乐教育开展的理论知识,丰富幼儿在音乐教育中的学习内容,对幼儿的智力启发、诱导发挥着作用。
(二)陇南民间童谣在乐器表演中的融合
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幼儿乐器表演教学过程中。民谣内容丰富多样,除了民谣的直接演唱,也可以配合一些特色的音乐乐器进行演奏,例如鼓、锣等乐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应用陇南民间童谣时,也要善于抓住陇南民间童谣表演的这些特征,实现幼儿音乐歌曲的不断创新。例如甘肃省陇南市某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将《编花篮》作为主要内容,教师首先以小鼓敲打节奏,作为民谣歌曲教学方法,然后,逐渐将击鼓变成拍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从观看教师表演,到主动模仿教师拍手,能够参与到音乐教育课程中来。案例中教师的这种陇南民间童谣应用方式,充分借助陇南民间童谣节奏感强,表现形式多样的优势,逐步引导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从“观看”到“模仿”的有效过渡。幼儿在这一实践转变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从而实现了对音乐韵律、音乐节奏感的全面探究。由此可见,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将幼儿音乐创造思维引导变得更有效,这是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创新实践的直接体现。
(三)音乐课堂活动中的融合
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课堂中的内容融合,使幼儿对音乐的认识更加多元。以《一根绳》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拍手进行童谣音乐打拍,然后教师与幼儿一同进行课堂编绳小游戏。案例中陇南民间童谣与幼儿音乐活动的有机融合,充分把握了幼儿自身“玩”的特性,民谣原本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因此,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融合,也达到了激发幼儿内在创造力,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引导,使教师的音乐教育活动更贴近幼儿自身的生活,幼儿的接受效果更好。
(四)日常音乐赏析中的融合
我们为了达到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巧妙融合,也可以将陇南民间童谣融合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欢快的旋律,符合幼儿思维简单、乐感知能力强的发展特征,也能够达到运用音乐旋律,激发幼儿创造性、表达能力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陇南民间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是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创新的代表。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民谣在幼儿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应将陇南民间童谣与歌曲相融合、陇南民间童谣在乐器表演中相融合、音乐课堂活动中相融合、以及日常音乐赏析中相融合,实现民谣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