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建设研究

2018-05-14 08:59张芦菲喻欢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途径

张芦菲 喻欢

【摘要】音乐是道德培养、人格塑造、审美引导的重要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对于音乐课程的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是从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讲,音乐课程都是专业课程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音乐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究相应的课程建设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问题;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师范教育,培养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可以从事教育科研的小学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學科带头人,或者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或教学管理的人才。多数高校在设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将专业教育能力纳入到素质考核中,也将学生的审美观、艺术鉴赏能力等艺术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音乐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学科,自然也就被纳入到小学教育专业体系中来。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熏陶。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将专业学习、未来就业依托于文化课的研究上,而忽视了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开展。虽然美育的教学效果是衡量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是在实践中,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最多的依然是智育。

音乐不仅能够抒发、表达人类情感,更能够营造一种氛围、意境,让人类情感、思想、精神得到熏陶与升华。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对象就是思维、情感亟待启发与引导的小学生。而这些学生能否在素质教育中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能否以教师为榜样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则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引入并优化音乐课程的设置则成为国家培养教育人才,提高基础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音乐课程作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引导不仅在于音乐知识的积累、音乐技能的提升,更在于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引领,但是目前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中,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音乐相较于文化课程而言,依然是不受重视的辅助学科。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中,其问题主要体现为:课程结构不合理,无论是在课时的设计,还是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上来看,其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通识类课程中音乐基础类课程单一,使得缺乏音乐基础的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音乐指导;音乐教材选择与编订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作为课程教学载体,教材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不同于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其更注重的是音乐的情感熏陶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在音乐教材选择上存在误区,单一的内容、专业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了学习兴趣;音乐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如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习惯于从音乐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在教师的再教育中缺乏系统规范,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降低了其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动力,进而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

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明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课程设置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完善音乐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中,学校不仅要根据学生的音乐需要培养需求,增加音乐课程在整体课程中的比例,还应该从教学可行性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培养。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完善音乐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课程设置中坚持“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原则,综合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发展,而学有所长则是指利用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专长,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的音乐特长,从而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迎合素质教育要求。(2)完善音乐课程结构,利用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课、课外活动等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其中音乐必修课确保了学生音乐理论素养的发展,体现美育的实际效果;音乐选修课则是在必修课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音乐知识拓展与延伸的空间;教育实践课、课外活动等等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音乐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文艺汇演、音乐会、演奏会、器乐竞赛中一展所长。(3)音乐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课程培养相区别,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其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在通识课程中加入音乐基础理论,用一个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其音乐修养;(4)设置音乐艺术平台,一方面利用理论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学科融合,通过引入美术、舞蹈、影视等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修养

课程内容是教学实践的载体,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设置的核心就是教材的选择与编订。前面已经对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在教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因此,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确保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引导作用,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主体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在教学内容中加以体现,一方面学校、教师在选择、编订教材的过程中,应该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音乐基础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音乐课程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2)基础性。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该迎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素养,集中体现音乐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3)师范性。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即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传授知识,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应该从师范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4)多元性。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中,学校、教师应该迎合当前文化多元的社会现实,为学生提供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兼容并蓄,体会多元化音乐的魅力。(5)民族性。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对于国外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如数家珍,对于民族音乐却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中,应该为学生介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戏曲、民歌、民乐,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从而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三)注重教师培养,确保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

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因此,在音乐课程建设中,高校应该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培养,让教师真正体现对音乐教学的主导作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音乐教学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专业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基本要求。音乐专业水平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礎,艺术审美是教学实践中指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音乐想象力是激发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在筛选音乐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证音乐教育实践效果。其次,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教育与培训是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为音乐专业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利用专业的进修机制,通过校际之间、甚至是国际之间的音乐交流,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让其音乐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再次,提高专业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性的关键,一直以来音乐教师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认识误区,而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该从专业能力培养出发,利用科研项目提高其对音乐理论的研究能力,进而体现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科研素质。最后,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用制度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竞争机制是增加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增强其自身发展动力的关键,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培养中,应该利用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细化音乐教师资格证的等级证书,进而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要具备更优秀的素质,拥有更高层次的艺术素养,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重要场所,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提高小学教育人才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小学教育人才的孵化器,因此也成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除此之外,艺术课程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音乐课程。基于现代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高校应该对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进行全面优化,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等角度,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小学教师的教育培养更加完善,引导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向优秀小学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白雪.基于教师教育视角下的高师音乐教法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5(08):164-165.

[2]孙炯.对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3):131-133.

[3]崔万秋,赵建平,杨倩茜.开设“综合艺术”课程 培养艺术综合教育创新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33-34.

[4]常吾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设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62-166.

作者简介:张芦菲(1964—),女,浙江温岭,萍乡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本科,副教授;喻欢(1971—),女,江西萍乡,萍乡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舞蹈教育与舞蹈表演,本科,副教授。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途径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