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的声乐艺术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时期的到来,使我国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内容题材以及表演方式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声乐艺术;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及大众化
(一)多元化
在素材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爱国和革命为题材,如王梓的《歌唱祖国》等,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声乐艺术素材呈现出感情化和个人化的特点,也更加关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流行歌曲的创作也由单一的柔情舒缓音调转向动感高亢型。此外,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演唱风格,它们都多少甚至全部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
在声乐演唱风格方面,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歌唱家将戏曲和歌曲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民族音乐歌唱水平,后期,随着外国文化的引入,我国声乐艺术逐步发展为“民族唱法”,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将中国唱法与美式唱法相结合,在民族戏曲的功底上结合系统的科学发声法进一步发展了自身演唱和驾驭作品的能力,深受国人的喜爱。
(二)大众化
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声乐艺术的审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着自己文化的发展历程,这种民族性深深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审美的思考方式上,我国更主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各类艺术的构成和发展,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留下了民族性的脚印。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大众化也离不开审美的构建,声乐艺术的审美文化随着世界的发展,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方向,也是当前艺术美学研究的热点。
二、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的审美特点
(一)语言审美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载体,也是声乐艺术传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它赋予了声乐艺术永恒的生命和光芒四射的魅力。通过语言,声乐艺术家门才能更好地传达艺术的情意,更好地展现艺术的魅力。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情调,不同的语言韵律传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也正是这些丰富的语言使声乐艺术成功地迎合了各个时代大众的心理需求。
(二)声腔审美
声乐艺术区别于器乐艺术的特点在于它是以人体为发生源和共鸣体。因此,声乐艺术更加注重的是人的本身。尽管各个民族对声乐唱腔的追求不同,但是它们仍然有异曲同工之处:讲究字、气、声统一。因此,人在作为“乐器”时,通过发声体、共鸣体以及发生动力这三个必要条件来控制自身的音色、音量,从而抒发情感,抒情达意,展现声乐艺术的美感和魅力。
(三)表演审美
在传达情感方面,艺术的抒情性比语言更胜一筹。声乐艺术通过深入细腻的表演,再配以跌宕起伏的语言旋律,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更好地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的追求。因此,声乐艺术要想更好更长远的发展,离不开表演性艺术。表演审美的这一特征,不仅需要声乐自身的创作、表演、欣赏群体,而且要求自身和客观的表现形式。
三、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90年代的声乐艺术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更加注重文化的交流与对撞,这样的交流与对撞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元素。流行歌曲逐渐向通俗性和容易传唱性方面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这个时代人们的追捧。我国声乐艺术审美逐渐开放,也更加多元化,尽管有人对这种浅显的音乐文化持有怀疑的态度,然而仍然阻挡不了流行音乐的风靡和流行。当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趋于一个稳健发展的特征,同时,声乐艺术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呈现出跨越民族的特征,更呈现出一种跨世界乃至跨界的特征。在各国文化和各个领域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之下,人们又开始追求自身的文化特征,不再盲目跟风,开始理性认识声乐艺术的民族文化。如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流行歌手刘欢携手英国女歌手一起演奏了经典歌曲《你和我》,这次出演以及这首流行歌曲代表着不同国度文化的跨界在国内审美文化的逐渐成形。
综合我国每个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特征,可以看出,我国的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从打开国门接收新元素到逐步国际化,再到逐步走上国际舞台与世界接轨,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也逐步与世界接轨,因此,我国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歌唱家登上世界的舞台,将中国的声乐艺术推向更高的浪潮。
参考文献
[1]魏忠正.探究根植于本土文化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