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摘要】文学素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素养是一位合格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凸显文学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是拥有一件无形的华美霓裳,不仅能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工作,而且能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主动学习,储备理论常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学理论和常识是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由于教育对象和文学水平层次原因,不可能进行专门的文学理论教学,但对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汉语言知识。没有文学理论指导的教学活动显得苍白肤浅,因为语文教材以文学作品为中心,教师在吸收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想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准确、多元的解读是不可能的,往往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盲从,更不要说进行个性化解读,这时候就需要一定文学理论和文学常识的支持,需要对文本题材、背景、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间”字该读作什么音?教学用书里提示读去声,但通过一些典籍查找此诗的写作背景和王安石的诗风以及格律诗的特点,此处“间”字应读阳平,也就是第一声才符合平仄押韵的规律,教师拥有文学理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文学知识熟知外,还要广泛学习掌握与之有关的课外文学常识。比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和主要作品等都要了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课后列举了《水浒传》中几个带外号的著名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母夜叉孙二娘等,要求学生再列举几个,可能很大一部分学生没读过《水浒传》,根本列举不出来,教师此时要是也不懂文学知识,课堂上就很难驾驭和收场。可见,教师丰富的文学常识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疑释疑,引导他们思考。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热爱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自己先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才能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定的文学修养,展示自身的才华,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只有勤于读书,大量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阅读,懂得选择好的读物,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试想,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到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课堂怎会呈现出肆意汪洋的情感渲染?读李煜的词《浪淘沙令》:“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个活脱脱国破家亡的落魄君王的无奈与伤痛跃然纸上,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看到了他在回廊上徘徊的落寞身影。读李白的诗使人陶醉在诗歌无边的浪漫与想象之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多么自信与豪迈的情怀,读来令人胸中激情澎湃。如此,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之后,再把读书的热情传染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探究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一旦远离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势必会在文本中兜圈子,也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
同时,阅读实践的丰富,对教师自我读解文本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教师疏于读书,或是教参代读的,或自己没有读懂,造成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深入解读文本的现象,更有甚者对文本做出错误的解读。有位教师在教学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学生问起其中的故事,无奈这位老师根本没看过《三国演义》,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敷衍着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看,一个本可以进行解疑释疑的环节就此放生,让大部分学生带着问号走出课堂,并且这个问题也许将成为他们永远的不解之谜。试想,有几个学生课外肯自觉捧起书本寻找答案?教师的懒于阅读往往带给学生的是不知所以然。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广泛阅读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语文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才有可能对文本做出创造性的思考和感悟,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诚如于漪老师所言:“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质量,读书是重要的途径。
三、“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勤于笔耕,树立习作典范
写作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一种生命的运 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历程,是对思维和语言的一种综合训练。“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拥有一桶水。”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可以这样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想保持业务优势,就要特别注意勤于笔耕,提高自身写作水平。金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其中诗云:“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当然,我们做不到“世已惊”,但起码应该做到“信手拈来”;做不到“三江滚滚”,起码应该做到“笔头倾”。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学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感受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才能去指导学生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文学创作会赢得学生对教师自身的加倍敬重,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也更容易深入人心。有人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服其师而信其道。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写自己的小伙伴,一位老师先选了班上一位叫陈范的同学写了一篇下水文,抓住该学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筛选他日常在校的一两件事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结果学生一猜即中。接着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能很快猜出这位同学,引导学生从老师的写作特点与方法開始分析原因,教学自然就过渡到习作方法的指导上,最后让学生动笔习作,个个急不可耐,一挥而就,结果一篇篇妙趣横生的写人习作油然而生,一节真实、扎实的习作指导课巧妙生成。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率先垂范,其引领作用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会通过教材文本让学生去感受那汩汩流动着的文脉,把握文章深处涌动着的生命律动,体悟文学的美妙与轻灵;通过大量阅读去尝试着与“思想的伟人”作一番心灵的交流,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思想情操的不断熏陶;通过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谈出或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