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秀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激趣具体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与激趣。
一、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性的课堂导入时间虽短,却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以美国的《时代周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你听说过美国的《时代周刊》吗?它一般以极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为封面,而有一期周刊的封面却是地球。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文。
二、在引导求异中,训练思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有各不相同的角度,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引导学生感悟彼得从不懂事到懂事这一过程时,先把两份账单做成图表的形式,然后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发散讨论:从两份账单中,你读出了什么?最后在争辩中达成共识:彼得羞愧万分,知道自己做错了。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科学延伸中,拓展视野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学途径,相对于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小组商定活动计划、展示的方式和内容。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调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利用班级图书角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作文水平。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有一本课外读物,组织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规章制度,自己组织实施,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看书、爱书,拓宽了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在善对怪问中,鼓励参与
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虑,有着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如果教者运用鼓励、表扬,报以极大的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及难能可贵的积极性,将有利于语文教学,有益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当学到“方志敏淡淡地说:‘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财,你们想错了。”时,一个学生刷的一声站起来说:“方志敏,他不老实,他撒谎,难怪敌人不相信,像他这样的大官怎么可能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呢?”我对这意外的收获,只是淡淡地一笑,说:“很好,这个同学提得有道理。”紧跟着我又说:“为了解决疑难,请同学们先回答老师的提问:‘人为什么当官?当官为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开了,最后进行点拨,不是所有当官的人都是为了发财,如孔繁森、方志敏等人就是,那么他们当官为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因势利导、放而不纵,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说、好问的习惯,一举数得。
如何变“厌学”为“乐学”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突出问题。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喜好的感情就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变得比较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随之增强。
1.爱心奉献,和谐气氛。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挥智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活动。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美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你今天真行!”对回答问题答得不够圆满的同学说:“你说的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让学生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
2.精心提问,以问激趣。(1)设置悬念。所提问题不要求立即解答。让学生带着悬念精读课文,待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后“悬念”不解自明。如教《草船借箭》设置如下悬念:诸葛亮愿意与周瑜立下3天之内造10万支箭的军令状是他整个借箭计划的第一步。计划的第二步是什么?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草船借箭在这场斗智中的决定作用。(2)从课文中的有趣之处入手。如《少年闰土》中寫闰土心里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一段富有儿童情趣,同学们读到这里常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农村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从这部分入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闰土心底的哪些稀奇事?为什么要这样突出地描写他的那些稀奇事?(3)变换问题的角度。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问:邱少云这位战斗英雄怕火吗?何以见得?请在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这样的问题很能激起学生探讨和争论的积极性。
3.利用插图,以图激趣。课文中的插图一般都能概括地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文字描写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对孩子的吸引力较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如《飞夺泸定桥》教夺桥一段之前 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思考:22位英雄冲锋在怎样的桥上?他们为什么不先铺上板,攀着铁链,而是面对面地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夺桥一段,通过勇士以“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一节,激起对英雄战胜一切困难,所向无敌的敬佩之情。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