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5-14 14:27袁娟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考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关注课型特点、关注教材体系、关注学段目标、关注课堂活力,紧扣学科本质,以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感受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的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承载着诸多任务。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必将促进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再思考。把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把握课型及学科本质,把握以人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在语文味、生本味、审美味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课应有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课型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粗细不同的阅读方法,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截然不同。例如《军犬黑子》与《珍珠鸟》同为“人与动物”这一专题,同样是以“信赖、尊重、生命”为话题,但《珍珠鸟》为略读课文,《军犬黑子》是精读课文。精读课的目标取向概括起来为“得意、学言、习法”。这个目标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流程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完成的。如《军犬黑子》要抓住驯导员的四次否定、八个“不”字,感悟体会驯导员语气的变化及黑子内心的变化,紧紧围绕“变”字,引导学生披文悟意,入情入境,然后进行积累、构建、运用语言的训练,体现了精读课文教师教得细、学生悟得深,流水无痕的教学结构之美。略读课的特点重在回顾,重在自主学习,重在迁移延伸,它所承担的教育价值是完成单元主题的延续,完成单元方法的整合,完成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教学《珍珠鸟》就需要把握快读浏览、大略理解、整合 对话、换位体会等几个大的环节,对文章内容要取舍得当,略其所略,重其所重,以板块的连接推进教学进程,让课堂呈现出粗放的形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空间。

二、关注教材体系,在单元主题中渗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语文教学特点、课标及教材编排特点,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六年的语文教学目标,要从宏观上思考,要从整体入手,要有全局意识和课程意识。以《珍珠鸟》为例,在上课伊始,联系《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整体把握单元主题。在通读课文后让学生画出中心句“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后质疑中心句,品味中心句,再读中心句,回归中心句,四次将目光指向中心句、指向重点段,这种用几个问题统领全文的方法,具有极强的辐射性。随即,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补充《猫》《青蛙》,最后推荐《匆匆》《老人与海鸥》《怀念母亲》,指向阅读积累及单元思想,拓展教材体系的广度,将学生带向广阔的阅读空间。以上做法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将一课转向多课,由一篇转移到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将听说读写、学习方法等综合活动优化整合。又如《二泉映月的诞生》所在单元是琴棋书画,我们就不能停留在一首曲子、一篇文章的格局里,而是要点拨到琴棋书画都是中国文化。阿炳虽然是一个民间艺人,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通过文化常识的链接,承接单元主题与中国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自豪感。

三、关注学段目标,在学课文到会表达的過程中进行美的熏陶

各学段对字词及表达方式的要求各不相同。2011年版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侧重于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的训练,第三学段指向了“表达”,即表达顺序和领悟表达方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语言学习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也就是我们在把握了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关注课文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在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过程中体现从学课文到会表达的过渡。如从《珍珠鸟》“居然”“竟”两个词,体会人与鸟的和谐令人不可思议。除此之外,设疑为什么不把人放一起写,鸟放一起写?这样交叉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揣摩如何拟题、如何描写、如何安排结构。只有这样,语文课才有浓浓的语文味,才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和谐之美,即感知汉字的结构之美、词语的押韵之美、篇章的主线之美、指导朗读的入情入境之美,以及感受人性的品行之美。

四、关注课堂活力,在生本课堂中提升思维的发展与品质

课改的本质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打造生本课 堂,即打造有活力的开放课堂。“开放”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表现在问题或者话题的开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研究性的劳动,既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能够随时顺着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点拨到位,又适时放手,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的自主对话中释然诸多个“为什么”,从而由问题的开放到交流与探索的开放,最终达到思维的开放。思维的开放,即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认识能力的提升、学习策略的提高以及学习方法的提炼,也正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精髓所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既要把握教材体系的广度、课程标准的高度、文本钻研的深度,又要紧扣学科本质,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以语文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感受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创新和突破,它更具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J].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10).

[2]温儒敏.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袁娟,女,1978年生,山东临沂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思考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